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
——題記
沒有風雨的天空,就不那么嫵媚;沒有風雨的大地,就不那么開闊;沒有風雨的人生,就不那么完美。
幾年的風風雨雨,開辟出一片新天地;幾百年的風風雨雨,走過了一個新王朝;幾千年的風風雨雨,鑄就了華夏民族悠久、燦爛的文明。
風風雨雨和潮起潮落歷來是多數人所厭惡的。農民厭惡,因為它耽誤了農活;上班族厭惡,因為它影響了交通;有志之人厭惡,因為它是人生奮斗路上的絆腳石……
可是,范仲淹如果不經歷家國風雨,怎能成為一代名臣,令西夏侵略者一籌莫展?又怎能留下流傳千古的佳作《岳陽樓記》?
貝多芬如果不經歷風雨,能創作出《命運交響曲》嗎?肯定不能。年輕的貝多芬在音樂上已有很高的成就,可是,他的雙耳后來卻失聰了,這對音樂家來說是一個多么沉重的打擊。可他沒有倒下,他在風雨中頑強地與命運斗爭,并創作出了舉世聞名的交響曲。
愛迪生這個聞名世界的大發明家,經歷的風雨自然也不少。有一次,他在火車上做實驗,差點引發火災,被列車長一記耳光打聾,但他仍堅持不懈,從未放棄。他那1000多項發明,為人類科學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歷史上也不乏這樣的反面事例,吳王夫差在戰勝勾踐之后,志得意滿,整日歌舞升平,可謂無風無雨。而勾踐經歷風雨后,開始臥薪嘗膽,最后以三千越甲踏平吳國。難怪乎吳王在最后自嘲道:“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
經歷風雨固然重要,但能在風雨中堅強站立更為重要。
風雨過后的天空,是那么嫵媚;風雨過后的大地,是那么開闊;風雨過后的人生,是那么完美……讓我們一起唱響那首激勵人心的勁歌吧:“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指導教師:姚晉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