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學知識。
1.《五柳先生傳》中的“五柳先生”是____時期(朝代)的____ (人名)。
2.《馬說》的作者____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另外的七個人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
3.《水調歌頭》的作者____是____時期的詞人,屬于____派詞人,字子瞻,自號________________。
4.《山坡羊·潼關懷古》的作者____是____代(朝代)的人,這是一首________(體裁)
5.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①蟬則千轉不窮()
②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③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④才美不外見()
⑤食之不能盡其材()
⑥其真無馬邪()
⑦四支僵勁不能動()
⑧同舍生皆被綺繡()
6.比較下列一詞多義。
①許: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 )
②策:策之不以其道()
執策而臨之( )
③好:好鳥相鳴,嚶嚶成韻()
好讀書,不求甚解()
④雖: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故雖有名馬()
⑤其:其真無馬邪()
安求其能千里也()
其真不知馬也()
⑥食:一食或盡粟一石()
食不飽,力不足()
⑦于:駢死于槽櫪之間()
不戚戚于貧賤()
每假借于藏書之家()
⑧之:策之不以其道()
鳴之不能通其意()
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
⑨以:策之不以其道()
無以致書以觀()
以衾擁覆()
⑩而: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以衾擁覆,久而乃和()
7.解釋下列句中黑體詞。
①經綸世務者()
②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
③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④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⑤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⑥燁然若神人()
二、背誦默寫。
1.《與朱元思書》中描寫水流湍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
2.《五柳先生傳》中寫作者生活愛好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馬說》中的一組排比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過零丁洋》中的頸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水調歌頭》中表達詞人美好愿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送元二使安西》以敘述表達惜別之情的詩句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9.《過零丁洋》中表明詩人以死明志的一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閱讀下面兩首詩,回答問題。
(一) 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
(唐)杜審言
獨有宦游人, 偏驚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 梅柳渡江春。
淑氣催黃鳥, 晴光轉綠蘋。
忽聞歌古調, 歸思欲沾襟。
1.詩中表現早春景物特點的一個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詩中一個“________”字,奠定感情基調,并揭示了這首詩的主旨。
3.請你賞析這首詩的寫景技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渡江大風
(清)袁枚
水怒如山立,孤篷我獨行。
身疑龍背坐,帆與浪花平。
纜系地無所,鼉①鳴窗有聲。
金焦②知客到,出郭遠相迎。
[注]①鼉:揚子鱷。②金焦:指金山,在江蘇鎮江西北大江邊。
1.詩中描摹山水情狀的一個詞是____________。
2.最能表現詩人喜悅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請從修辭的角度賞析這首詩的景物描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閱讀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問題。
(一)
喜雨亭記
蘇軾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則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書;漢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孫勝敵,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齊,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風之明年,始治官舍。為亭于堂之北,而鑿池其南,引流種樹,以為休息之所。是歲之春,雨麥于岐山之陽,其占①為有年。既而彌月不雨,民方以為憂。越三月,乙卯②乃雨,甲子又雨,民以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與慶于庭,商賈相與歌于市,農夫相與忭于野,憂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適成。
于是舉酒于亭上,以屬③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則無麥。’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則無禾。’無麥無禾,歲且藨饑④,獄訟繁興而盜賊滋熾。則吾與二三子,雖欲優游以樂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遺斯民,始旱而賜之以雨,使吾與二三子得相與優游而樂于此亭者,皆與之賜也。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從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為襦;使天而雨玉,饑者不得以為粟。一雨三日,伊誰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歸之天子。天子曰不然,歸之造物。造物不自以為功,歸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選自《古文觀止》)
[注]①占:占卜。②乙卯:當年四月十四日。下文的甲子等都是記日。③屬:同“囑”。④薦饑:連年饑荒。薦,重。
1.解釋下列句子中黑體詞的含義。
①亭以雨名,志喜也( )
②是歲之春()
③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④既以名亭(____)
2.下列文言詞語意義或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雨:①今天不遺斯民,始旱而賜之以雨
②使天而雨玉,饑者不得以為粟
B.為:①為亭于堂之北
②引流種木,以為休息之所
C.之:①余至扶風之明年
②以屬客而告之
D.名:①古者有喜,則以名物
②吾以名吾亭
3.將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為襦;使天而雨玉,饑者不得以為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這篇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閱江樓記
宋濂
金陵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類皆偏據一方,無以應山川之王氣。逮我皇帝,定鼎于茲,始足以當之。由是聲教所暨①,罔間②朔南;存神穆清③,與天同體。雖一豫④一游,亦思為天下后世法。
京城之西北有獅子山,自盧龍蜿蜒而來。長江如虹貫,蟠繞其下。上以其地雄勝,詔建樓于巔,與民同游觀之樂。遂錫嘉名為“閱江”云。登覽之頃,萬象森列,千載之秘,一旦軒露。豈非天造地設,以俟大一統之君,而開千萬世之偉觀者歟?
當風日清美,法駕幸臨,升其崇椒⑤,憑闌遙矚,必悠然而動遐思。見江漢之朝宗,諸侯之述職,城池之高深,關阨之嚴固,必曰:“此朕櫛風沐雨、戰勝攻取之所致也。”中夏之廣,益思有以保之。見波濤之浩蕩,風帆之下上,番舶⑥接跡而來庭,蠻琛⑦聯肩而入貢,必曰:“此朕德綏威服,覃及外內之所及也。”四陲之遠,益思所以柔之。見兩岸之間、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膚皸足之煩,農女有捋桑行馌之勤,必曰:“此朕拔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萬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觸類而推,不一而足。臣知斯樓之建,皇上所以發舒精神,因物興感,無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止閱夫長江而已哉!彼臨春⑧、結綺,非弗華矣;齊云、落星,非不高矣。不過樂管弦之淫響,藏燕、趙之艷姬。一旋踵間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為何說也。
雖然,長江發源岷山,委蛇七千余里而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時,往往倚之為天塹。今則南北一家,視為安流,無所事乎戰爭矣。然則,果誰之力歟?逢掖⑨之士,有登斯樓而閱斯江者,當思圣德如天,蕩蕩難名,與神禹疏鑿之功,同一罔極。忠君報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興者耶?臣不敏,奉旨撰記。欲上推宵旰⑩圖治之功者,勒諸貞珉{11}。他若留連光景之辭,皆略而不陳,懼褻也。
(選自《古文觀止》)
[注]①暨:及,到。②罔間:不分。罔,無。③穆清:即“穆如清風”,穆,美。④豫:樂趣。⑤椒:山頂。⑥番舶:外國船只。⑦蠻琛:蠻,少數民族。琛,珍寶。⑧臨春:古時名樓閣。以下同。⑨逢掖:袖子寬大的衣服。⑩宵旰:“宵衣旰食”的略語。指帝王勤于政事。{11}貞珉:“貞石”。
1.解釋下列句子中黑體詞的含義。
①金陵為帝王之州( )
②憑闌遙矚( )
③有登斯樓而閱斯江者( )
2.下面與“忠君報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興者耶?”中的“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以俟大一統之君,而開千萬世之偉觀者歟
B.他若留連光景之辭,皆略而不陳
C.憑闌遙矚,必悠然而動遐想
D.此朕拔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
3.將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豈非天造地設,以俟大一統之君,而開千萬世之偉觀者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畫線的句子,對表現文章主題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詩文積累與運用綜合訓練》
一、1.東晉 陶淵明2.韓愈 柳宗元 蘇洵 蘇軾 蘇轍 歐陽修 王安石 曾鞏3.蘇軾北宋,豪放派 東坡居士4.張養浩 元 曲5.①“轉”同“囀”②“反”同“返”③“食”同“飼”④“見”同“現”⑤“材”同“才”⑥“邪”同“耶”⑦“支”同“肢”⑧“被”同“披”6.①許:左右;處所②策:鞭打;鞭子③好:美麗;喜歡④雖:雖然;即使⑤其:表反問語氣;代指馬;表肯定語氣⑥食:量詞;吃;⑦于:在;對于;向⑧之:指馬;音節助詞;的⑨以:按照;連詞,來;用⑩而:表轉折;表承接;表修飾7.①管理②安然自若的樣子③憂愁的樣子④心情急切的樣子⑤因此⑥光彩照人的樣子
二、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2.好讀書不求甚解 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4.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5.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6.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7.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8.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9.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三、(一)1.“新”2.“思”3.從上到下,由遠及近;從視覺與聽覺兩個角度描寫,動靜結合。
(二)1.“怒”2.金焦知客到,出郭遠相迎3.運用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既抓住了景物的特點,也將景物人格化,頗有情趣。
四、(一)1.①記②這③才④已經2.D3.假使上天下的是珍珠,受寒的人不能當作棉衣;假使上天下的是寶玉,挨餓的人不能當作米飯。
(二)1.①是②靠著③這2.C3.這難道不是天造地設等待那一統天下的君王,而展現出千秋萬代的奇偉壯觀的景色嗎?4.①以古名樓閣襯托閱江樓的不同凡響;②以古名樓閣的消亡反襯閱江樓的盛名,同時委婉地提醒皇帝要關注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