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解讀】
中考文言文閱讀,要求考生能閱讀淺顯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釋理解其基本內容;理解文中常用的實詞和“之”“其”“于”“以”“而”等虛詞在語境中的意義和作用;能準確理解文言文中重要詞語;能順暢地朗讀文言文;簡要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觀點和態度;對古人的觀點,能結合現代生活實際和自身體驗作出評價。
文言文的閱讀理解幾乎可以包含文言文的所有知識點、能力點。最常見的題目有對常用實詞、虛詞的考查,對文言句子的理解和翻譯。
常用實詞,是中考的傳統考點之一。文言文閱讀能力提高的關鍵是掌握一定數量的文言實詞,重點是理解實詞在特定語境中的具體含義。平時訓練中考生要特別注意文言實詞的特殊用法及其與現代漢語的差異,要注意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
初中階段常用的文言虛詞有二十多個,考生要重點掌握“之、其、者、而、則、乃、且、然、以、于、為、也、乎、夫、焉”這十五個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常用文言虛詞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起組合作用的,如“以”“為”“于”;起連接作用的,如“乃”“則”“而”;起語助作用的,如“也”“乎”“哉”“焉”。考生要結合具體語境來理解虛詞的作用和意義;還應與現代漢語作比較,明確虛詞的哪些作用保留下來了,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古今有何不同;在解釋時,應準確運用現代漢語中與之相當的字詞代替文言;借助歸類比較的方法,掌握各類虛詞的用法及意義。通過反復訓練,熟記各類虛詞的基本用法。
文言句子的理解、翻譯應在理解文言實詞、虛詞、句式的基礎上進行。要正確理解詞文言義及句式,須掌握關鍵性詞語在句中的意思,并結合語境,依據各類句式的特點,正確把握文句的意思。考生應將著眼點放在對課文核心句、文眼句及判斷句、倒裝句、被動句、省略句的理解及翻譯上。在今后的中考中,對各種文言句式的理解和翻譯,仍將是考查的重點。
【強化訓練】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問題。
秦王堅①自河東②還,以驍騎將軍鄧羌③為御史中丞④。八月,以咸陽內史王猛⑤為侍中、中書令,領京兆尹。特進、光祿大夫強德,太后⑥之弟也,酗酒,豪橫⑦,掠人財貨、子女,為百姓患。猛下車收⑧德,奏未及報⑨,已陳尸于市,堅馳使赦之,不及。與鄧羌同志⑩,疾惡糾案{11},無所顧忌,數旬之間,權豪、貴戚,殺戮、刑免{12}者二十馀人,朝廷震栗,奸猾屏氣,路不拾遺。堅嘆曰:“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
(選自《資治通鑒》第22卷)
[注]①秦王堅:指前秦世祖苻堅。②河東:郡名。③鄧羌:人名。④御史中丞:官職名。下文的“侍中”“中書令”“京兆尹”均指官職名。⑤王猛:人名。⑥太后:苻堅的伯母。⑦豪橫:恃強橫暴。⑧收:拘捕。⑨報:答復。⑩同志:志趣相投。{11}糾案:舉發其罪,拷問其實。{12}刑免:判罪免官。
1.用“/”標出下面句子朗讀時的停頓處。
秦 王 堅 自 河 東 還
2.解釋下列句中黑體詞的含義。
(1)以驍騎將軍鄧羌為御史中丞
(2)為百姓患
(3)已陳尸于市
3.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的畫線句子。
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
4.用自己的話簡要說說王猛嚴懲強德的原因。
5.王猛嚴懲違法官員取得了什么成效?請用原文回答。
6.讀了選文,你對王猛有何評價?簡要談談你的看法。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問題。
齊宣王為大室,大蓋百畝,堂上三百戶①。以齊國之大,具②之三年而未能成,群臣莫敢諫者。香居③問宣王曰:“荊王釋先王之禮樂,而為淫樂,敢問荊邦為有主乎?”王曰:“為無主。”“敢問荊邦為有臣乎?”王曰:“為無臣。”居曰:“今王為大室,三年而不能成,而群臣莫敢諫者,敢問王為有臣乎?”王曰:“為無臣。”香居曰:“臣請避矣!”趨而出。王曰:“香子留!何諫寡人之晚也?”遽召尚書④曰:“書之寡人不肖好為大室香子止寡人也。”
(選自劉向《新序》)
[注]①堂上三百戶:廳堂很大,能容下三百個房間。②具:備辦。③香居:齊國大夫。④尚書:官名。漢以前是小官,負責長官殿內文書。
1.文中畫線部分沒有標點符號,請在需要加標點的地方用“/”標出來。
書 之 寡 人 不 肖 好 為 大 室 香 子 止 寡 人 也
2.《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中“釋”的詞條有以下各項。請根據上下文,選出對“荊王釋先王之禮樂”中“釋”的解釋最恰當的一項( )
A.放下,放棄 B.消融,融化
C.排解,接觸 D.指佛教或僧人 E.喜悅
3.香居是因為什么事向齊王進諫的?
4.根據文段內容,說說香居和齊宣王各是怎樣的人。
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問題。
呂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鄧當。當為孫策將,數討山越。蒙年十五六,竊隨當擊賊,當顧見大驚,呵叱不能禁止。歸以告蒙母,母恚欲罰之,蒙曰:“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
魯肅代周瑜,過蒙屯下。肅意尚輕蒙,或說肅曰:“呂將軍功名日顯,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顧之。”遂往詣蒙。酒酣,蒙問肅曰:“君受重任,與關羽為鄰,將何計略,以備不虞①?”肅造次②應曰:“臨時施宜。”蒙曰:“今東西雖為一家,而關羽實虎熊也,計安可不豫定?”因為肅畫五策。肅于是越席就之,拊③其背曰:“呂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選自《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有改動)
[注]①虞:意料,預料。②造次:魯莽,輕率。③拊(fǔ):撫摩。
1.解釋下列句中的黑體詞的含義。
(1)數討山越
(2)君宜顧之
(3)遂往詣蒙
(4)肅于是越席就之
2.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的畫線句子。
(1)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2)呂將軍功名日顯,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顧之。
3.細讀節選的文字,回答魯肅對呂蒙的態度前后有什么變化。
4.根據節選文字,聯系下面材料,你認為呂蒙是個怎樣的人?
蒙始就學,篤志不倦,其所覽見,舊儒不勝。魯肅過蒙言議,曰:“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選自裴松之注引《江表傳》,有改動)
四、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問題。
田單即墨之戰
初,燕人攻安平,田單使其宗人皆以鐵籠車轊[注]。及城潰,人爭門而出,皆以轊折車敗,為燕所擒;獨田單宗人以鐵籠得免,遂奔即墨。是時齊地皆屬燕,獨莒、即墨未下,樂毅乃并右軍、前軍以圍莒,左軍、后軍圍即墨。即墨大夫出戰而死。即墨人曰:“安平之戰,田單宗人以鐵籠得全,是多智習兵。”因共立以為將以拒燕。樂毅圍二邑,期年不克,乃令解圍,各去城九里而為壘。三年而猶未下。或讒之于燕昭王曰:“樂毅智謀過人,所以三年不攻者,欲久仗兵威以服齊人,南面而王耳。”昭王于是置酒大會,引言者而讓之曰:“今樂君親為寡人破齊,樂君若能有齊,與燕并為列國,結歡同好,以抗諸侯之難,燕國之福,寡人之愿也。汝何敢言若此!”乃斬之。立樂毅為齊王。樂毅惶恐不受,拜書,以死自誓。
[注]車轊(wèī):車軸頭。
1.解釋下列句中黑體詞的含義。
(1)皆以轊折車敗
(2)期年不克
(3)各去城九里而為壘
(4)南面而王耳
2.下列句中的“之”與“或讒之于燕昭王”中的“之”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何陋之有B.將軍宜枉駕顧之
C.輟耕之壟上 D.悵恨久之
3.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的畫線句子。
(1)田單使其宗人皆以鐵籠車轊。
(2)汝何敢言若此!
4.文中的燕昭王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結合文章作簡要概括。
五、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
害群之馬
黃帝將見大隗(wěī)①乎具茨②之山,適遇牧馬童子,問涂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黃帝曰:“異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請問為天下。”小童辭。黃帝又問。小童曰:“夫為天下者,亦奚③以異乎牧馬者哉?亦去其害馬者而已矣。”黃帝再拜稽首,稱天師而退。
(選自《莊子·徐無鬼》)
[注]①大隗:傳說中的神名。②具茨:山名。③奚:何,什么
1.下列句中黑體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適遇牧馬童子(適合)
B.問涂焉(通“途”,路)
C.亦去其害馬者而已矣(罷了)
D.黃帝再拜稽首(第二次)
2.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的畫線句子。
夫為天下者,亦奚以異乎牧馬者哉?
3.成語“害群之馬”現在通常用來比喻什么?
4.讀了這篇文章你得到什么啟示?
《文言文閱讀》
一、1.秦王堅/自河東還 2.(1)做、擔任;(2)禍害;(3)集市。3.我現在才知道天下有法律了!4.強德恃強橫暴,搶奪別人的財物,擄掠他人的子女,成為百姓的禍害。5.朝廷震栗,奸猾屏氣,路不拾遺。6.評價要扣住人物性格特點等,只要符合題意,語句通順即可。示例:疾惡如仇,執法如山,雷厲風行等。
二、1.書之|寡人不肖|好為大室|香子止寡人也。2.A。3.齊宣王大興土木,勞民傷財。4.香居:敢于勸諫(忠心耿耿,勇敢);善于勸諫(口才好,有謀略)。齊宣王:能聽取意見,勇于改過。
三、1.(1)屢次(2)拜訪(3)到(4)接近,靠近。2.(1)不探尋老虎洞,怎么能捉到小老虎?(2)呂將軍功名一天天顯揚,不可以用原來的態度對待他。您應該拜訪他。3.原先輕視,后來呂蒙出了五個計謀之后,轉為尊重和親近。4.勇而有謀,文武雙全,勤奮好學,學而有成。
四、1.(1)壞;損壞(2)攻下;戰勝(3)距離;離開(4)稱王。2.B(代詞,代人)。3.(1)田單讓家族的人都用鐵皮包裹車軸頭。(2)你怎么敢說這樣的話!4.知人善任、用人不疑、不輕信讒言、辦事果斷。(如從反面答“善用權術”也可)
五、1.A。2.治理天下的人,與放馬的人有什么不同呢?3.比喻危害集體的人。4.示例:對有損于國家、集體、人民利益的團體或個人,要及早發現、及早處理。(或:要虛心向他人請教;事物是相互聯系的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