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大家都會說,中秋節晚上是月亮最圓的時候。其實,每月陰歷十五或十六的晚上,只要天晴,月亮不也都是圓的嗎?只是中秋的月亮因傳說和節日而更被人重視罷了。我喜歡賞月,喜歡每一種月相,因為我體會到了賞月之樂。
在我看來,賞月之樂首先在于放松。作為一名初三學生,面對中考,學習任務相當繁重,每天夜晚都免不了要挑燈夜戰。有時候,我真的很累,特別想停下手中的筆,撲到床上好好睡一覺;在遇到難題的時候,真恨不得把那討厭的試卷都撕了,但是我知道我不能。于是,我便把目光投向了窗外,想在那廣袤的夜空中找到一絲自由的感覺。這時候,我看到了月亮,她靜靜地掛在空中。皎潔的月光灑在我的窗前,我仿佛看到了嫦娥奔月的情景,那月亮中的“樹”仿佛正搖曳著枝丫,等候著嫦娥的到來。看到這些,我的嘴角溢出了笑意,心情也輕松了許多。嫦娥雖孤單,但她享受到了悠閑自在;我現在雖辛苦,但一定會有收獲。我何必把學習當成苦差事呢!
賞月之樂又在于寧靜。夜晚,各種聲音逐漸消遁,到最后,萬籟俱寂,只剩下心臟跳動的聲音。我癡癡地望著那明凈的月亮,感覺自己的喜怒哀樂似乎在月亮熒屏上放映,一幕又一幕,無聲勝有聲。郁悶時,我從月亮的靜默中懂得了:要坦然面對生活,所有的痛苦終將沉寂,抱怨是沒有用的。于是,我郁悶的心結突然被打開了。是啊,獨自一人哀聲抱怨有什么用?只會給自己增添煩惱。不如意的事情已經發生,何必再苦苦折磨自己?此時,天空中的月亮更美了,她好像正對著我微笑;而我也以同樣的微笑回應她——這正是賞月時的寧靜之樂啊!
賞月之樂還在于持久。記得以前看過一篇文章,說的是一位老師給學生們一個月的時間去觀察月亮。一個月后,老師問學生們的觀察結果。有的說月亮像釣魚鉤,有的說像小船,有的說像圓盤……答案不一而足。后來,老師總結說,月亮在每一天都是不一樣的。要想全面地了解月亮,就必須持之以恒地觀察。的確如此,月亮有圓有缺。我觀察月亮已經很久了,它的樣子就不必說,單說它的顏色,有時是銀白色,有時是青白色,有時則是橘黃色。像九月份,月亮在前半夜是青白色,后半夜則是橘黃色。這是我的觀察結果。這或許沒什么意義,但我卻有了一點兒成就感——興許有很多人都不知道呢!同時,從月亮的陰晴圓缺中,我明白了,在成功之時,不要忘記成功是短暫的;在失敗之時,也不要忘記失敗是暫時的。原來持久地賞月竟這么有趣!
賞月讓我得到了放松與快樂,還有不少的啟示與收獲。我還會繼續賞月的,因為賞月的樂趣是無窮的,不是嗎?
點評
小作者寫自己賞月的經歷和感悟,突出了一個“樂”字,饒有情趣。從學生的角度落筆,內容獨特而具體,充滿了個性色彩。文章采用“總分總”式結構,每段都有意識地嵌入題目,開頭與結尾前呼后應,中間三段形成排比,段落長短隨內容的不同而稍有差別,顯得嚴謹,整飭而又不失靈活。主體部分作者寫自己所見、所思、所悟,真切,自然而又緊扣題意。全文內容充實,上下連貫,語言流暢,堪稱“賞月”的佳作。
【指導并置評:周松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