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廢棄電子產品具有數量大、有害性、潛在經濟價值高以及產品生命周期縮短的特點,這些特點給逆向物流的實施提出了很大挑戰,同時也使其逆向物流具有很大的實踐價值。文章從分析廢棄電子產品的特點出發,針對這些特點提出了解決其逆向物流實施難度大的策略,并從產品、渠道、信息等方面進行了詳細分析。
關鍵詞:廢棄電子產品;逆向物流;產品生命周期
中圖分類號:F27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3100(2008)10-0011-03
Abstract: Scrap electronic products have many characters, such as large, poisonous, high potential economic value and shortened product life cycle, it challenges the practice of reverse logistics, meanwhile, brings big value in practicing. This paper gives suggestions about solving the difficulties of practicing based on the characters, then explains the advices from product, channel, information, and so on.
Key words: scrap electronic products;reverse logistics;product life cycle
隨著技術革新與經濟發展,電子產品也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時期,其品種類別之多,更新換代速度之快令人驚嘆。然而,當電子產品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產生了另外一個問題,即逆向物流問題。逆向物流根據成因、途徑的不同在各產業形態下可歸納為不合格原材料和部件回收、生產報廢品回收、合格商品的退貨以及維修損壞退貨。
然而自物流管理開始興起以來,無論是理論界還是企業對逆向物流都涉足甚少,只在最近幾年由于其潛在的價值才開始進入大家研究的視野,被有人譽為“最后一塊利潤盛宴”,美國物流管理協會專家詹母斯多克則對其描述為“公司對退貨如何處置已經成為一項標新立異的競爭戰略,并成為拓展效率提高的全新領域”。企業若能妥善解決逆向物流的問題,不僅能減少浪費,節約資源,還能響應國家政策,提升企業形象,從而成為提高市場占有率的手段之一。
1電子產品逆向物流的特點
逆向物流由于其自身的不確定性,實施起來有很大困難,而廢棄電子產品的特點則要求逆向物流對其進行專門的特殊處理,從而給逆向物流提出了更大的挑戰。本文將對電子產品的逆向物流的特點做出分析。
1.1數量巨大

一項聯合國環境計劃報告指出,全球每年產生的電子設備廢料高達2 000萬噸至5 000萬噸。全世界每小時就有4 000噸電子垃圾產生,全球產生的電子垃圾正以每年3%至8%的速度增長,并將很快攀升到10%以上。下面僅以中國統計局發布的2005年至2007年主要電子產品的產量及同比增長比例來進行說明,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電子產品的產量一直持增長態勢,這也從另一方面說明了人們對電子產品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隨著人們的消費,更多的廢棄電子產品也將產生。在未來十年間,我國將還會有數以億計的電子垃圾產生,若不及時處理,將會對環境以及人體造成嚴重危害,因此要加強回收處理技術的開發,以將危害降到最低。
1.2有害性
電子產品形成的垃圾含有很多的化學元素、重金屬等有害物質。一旦處理不當,就有可能污染河流、土壤、大氣等環境,并對人體造成極大危害。電視機和電腦顯示屏中的陰極射線管平均至少含有4磅的鉛,這將會對人類神經系統、血液系統以及腎臟造成嚴重危害。同時制造一臺電腦需要700多種化工原料,其中50%以上對人體有害,這些化學物質若經燃燒,將會產生有毒物質,若未經處理就掩埋,則會對環境產生長期性的污染。隨著電子產品更新換代速度的加快,越來越多的電子垃圾將會產生,為了減少電子垃圾對環境與人類的傷害,我們應該采用先進的技術對其回收處理。
1.3高的潛在經濟價值性
廢棄電子產品雖然含有很多有害物質,但同時也含有大量的金、銀、銅等貴金屬,若經回收利用,便可產生高的經濟價值。所以有的學者也將廢棄電子產品的這個特點稱為其具有資源性。據統計,廢棄手機中平均含有14克的銅、0.19克的銀、0.03克的金等貴金屬。而電子電路板中的貴金屬的含量更是可觀,平均每一噸電子電路板中可以分離出286磅銅、1磅黃金和44磅錫。這些資源如果被當作普通垃圾丟棄則是對社會財富的極大浪費。美國環保局確認,從廢家電中回收的廢鋼代替通過采礦、運輸、冶煉得到的新鋼材可減少97%的廢礦物、86%的空氣污染、76%的水污染,減少40%的用水量,節約90%的原材料和74%的能源。
1.4產品生命周期縮短

由于電子產品的技術革新以及消費者需求的多樣化,企業需要不斷地將產品更新換代以求得在市場競爭中獲勝。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師高帆說:“電子產品的消費熱潮會在知識經濟背景下產生,電子產品屬于技術密集型產品,周期短,更新速度快,已成規模化效應。隨著消費者收入水平和購買能力的提高,高層次生活需求會越來越強烈,也就促進了電子產品的消費”。統計顯示,目前手機每年更換率約為40%,電腦更新速度也加快了很多,電腦CPU在短短的幾年間就已從最初的奔騰2經歷了奔騰3,奔騰4到現在的雙核處理器,在這些技術更新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產生了大量的電子垃圾,讓我們不得不在享受消費帶來的愉悅的同時付出一定的代價。
2解決策略
鑒于廢棄電子產品的有害性以及高的潛在經濟價值性,在處理時要采用適當的技術,不僅要減少污染,而且要保證能夠變廢為寶,挖掘出其潛在經濟價值。同時,還可以通過從產品方面減少廢棄物的產生,從渠道方面為回收處理提供方便等方法來解決。具體來講,產品方面即在進行產品設計時就要將回收分解問題考慮在內,而渠道方面則指建立集中退貨中心,信息方面也就是創建逆向物流信息系統,以及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等。
2.1從產品設計階段開始做起
在進行產品設計時就應該考慮后期的回收問題,將問題解決在發生之前,才能將損失降到最低。許多廠商現在都在研究如何將以后產品的分解問題解決在新產品設計階段,使產品的設計能夠適應后期的處理和回收的要求,以增加以后回收產品及部件的機會,同時還可以為產品的分解工作提供便利,節約處理成本。當然,這個方法實施的前提必須是使產品分解的成本低于部件帶來的收入,否則將會得不償失,這就要求在進行這種設計之前要進行分析衡量。
2.2建立集中退貨中心
本文在前面已將退貨分為不合格原材料和部件回收、生產報廢品回收、合格商品的退貨以及維修損壞退貨,下面通過圖1來簡要說明集中退貨中心怎樣對這些物品進行渠道回收。
如圖1所示,集中退貨中心能夠使各渠道上的回收物品統一起來進行分類,分辨回收產品是否具有再利用價值,并對其進行規模處理,所以具有快速高效的優點,并能降低單位成本,從而產生規模效應。同時集中退貨中心還能使逆向物流渠道企業間實現信息共享,了解廢棄物品是在哪個環節產生的,找出問題,從而加強企業間的協作,減少問題重復發生的機率。另外還能使企業更合理地安排回收路線,避免迂回、重復運輸,進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近些年,許多國外的著名企業,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管理回收問題,如通用汽車、IBM、諾基亞等,而我國企業在這個問題上還沒有引起太多的關注。
2.3創建逆向物流信息系統
由于逆向物流本身的不確定性,即逆向物流無法預料,無法預測會回收多少數量,有時甚至可能是單件產品回收,再加上回收時地域上的分散性,都給逆向物流管理帶來了難度。通過創建逆向物流系統,進行產品跟蹤,可以使這個問題得到緩解。采用基于互聯網的電子數據交換技術(EDI)和條碼技術建立的逆向物流信息系統具備對退貨信息歸類和分別處理的功能,并能夠及時獲取有關貨物運輸狀態的信息,實現定單錄入,同時可以通過設立退貨原因代碼和處理代碼等來追蹤每次退貨的原因,從而實現對退貨商品的實時跟蹤。此外,信息系統還能夠使逆向物流渠道上的企業進行退貨信息共享,以便各企業隨時查詢其需要的信息,便于企業的退貨管理。
2.4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近幾年,逆向物流的問題也引起了我國政府的關注,并制定了相應的政策法規以對其進行規范管理。2007年3月1日,由我國信息產業部聯合發展改委、商務部、海關總署、工商總局、質檢總局、環保總局等七部委以聯合部長令形式頒布的《電子信息產品污染控制管理辦法》正式實施,旨在減少電子電器產品廢棄后對環境造成的污染,保護環境和人身健康。同時,其他相關法令、法規的制定也正在進行中。然而,由于我國物流起步較晚,物流的總體發展還不成熟,尤其是逆向物流是在近幾年才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這使得我國的相關法規也是在探索中建立的,尚需逐步完善。任何一個產業的發展都必須要有法律法規做保障,逆向物流也不例外,所以我國還需努力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以使逆向物流管理快速成長。
3結束語
大量的廢棄電子產品不僅嚴重污染環境,而且因其高的潛在經濟價值性,若未被再利用,則是對資源的極大浪費,因此研究逆向物流便具有重要意義。目前,逆向物流的研究還處在起步階段,但只要企業與政府一起努力解決在其實施中出現的問題,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定能在這片待開墾的土地上挖掘出寶藏。
參考文獻:
[1] Stock J R. Reverse logistics[M]. Oak Brook L: 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1992.
[2] 葛亞軍,金宜英,聶永豐. 電子廢棄物回收管理現狀與研究[J]. 環境科學與技術,2006(3):61-63.
[3] 邱勝鵬. 國內電子廢棄物的處理現狀[J]. 能源與環境,2006(1):61-63.
[4] 張晨星. 解析逆向物流的發展路徑[J]. 市場周刊·新物流,2007(12):30-31.
[5] 潘淑清. 淺議電子廢棄物回收物流的發展對策[J]. 產業與科技論壇,2007(4):32-33.
[6] 張江濤,唐可. 企業逆向物流決策分析研究[J]. 物流科技,2007(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