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峽蓄水振奮了長江航運業,由此給長江沿岸地區物流產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影響。文章以重慶,這一長江上游的中心城市為例,分析了三峽蓄水對重慶物流發展的影響,并對重慶應如何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建設成為長江上游的現代物流中心提出了一些建議。
2003年6月16日,長江三峽樞紐永久船閘成功試航,標志著長江步入新的航運時代。有關專家認為,三峽成庫后長江“黃金水道”的運力等同于至少六條鐵路線和十條高速公路線,長江航運的競爭能力將使整個西南地區的物流格局發生大的改變。
重慶地處長江上游,是我國西部唯一擁有所有物流載體的城市,也是我國西南地區水陸空交通樞紐。隨著三峽工程的即將建成,萬噸級船隊直達重慶將變為現實,這勢必會給重慶的物流發展帶來巨大影響。
關鍵詞:三峽;物流;重慶
中圖分類號:F12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100(2008)10-0136-02
Abstract: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has inspired the Yangtze River shipping industry, and brought about enormous effect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astal region logistics. Taking Chongqing, the central city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s example, this article has analysed the effect of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ongqing logistics, and submitted a few suggestions to Chongqing how to seize this opportune chance to build itself as the modern logistics centre.
Key words: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logistics; Chongqing
1三峽蓄水給重慶物流發展帶來了機遇
1.1航運條件改善、通航能力加強,為重慶物流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
自古以來,長江“黃金水道”就是改善蜀道難,暢通渝東、鄂西大門,發展沿岸地區經濟的命脈。但在三峽工程蓄水前,宜昌至重慶660多公里的川江航道水流湍急、險灘密布,航道條件極為復雜;三峽大壩蓄水后,尤其是最終蓄水至175m水位后,長江上游至大壩段的險灘、險段將基本消失,江面拓寬,川江航道航行條件將得到徹底改善。
到2009年三峽工程建成后,重慶市內長江航道將成為庫區,形成600多公里的深水航道;水庫平均寬度約1100米,比建庫前航道寬度拓展約1倍;回水區流速減少50%,船舶每馬力拖載量增加至7~10噸,與中下游基本一致;長江航運的年通過能力將從原來的約1 000萬噸提高到5 000萬噸,運輸成本可降低35%至37%,萬噸船隊一年中有二分之一的時間可到達重慶,這為重慶拓展航運事業和發展物流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
1.2干支直達、江海聯運,為重慶物流發展提供了廣闊市場
隨著長江口深水航道以及長江中下游航道疏浚工程的實施,整個長江流域干支直達、江海聯運的局面將全面形成,更大的物流需求將有賴于長江運輸。
三峽156米蓄水后,具備通航能力或提高了航道等級的支流增加到73條,水庫庫尾已至銅鑼峽江段,增加了數百公里的干流與支流航運里程,使通航總里程達到了1 100多公里。由此支流內的煤炭、礦石、及大量的農副產品可以實現干支聯運,貨運量呈跳躍式增長態勢。
三峽蓄水使得整個長江的大噸位、長距離貨物運輸迎來了嶄新的發展時期。目前從重慶港出發的船只需要到達入海口后再換乘海輪出海,而到2009年,萬噸級船隊可以隨時出入川江,海輪在重慶裝貨后可直達海上。從目前重慶出海的三種運輸方式成本來看,鐵路每噸公里0.12元至0.15元,公路每噸公里0.40元至0.50元,分別是長江貨運價格的3倍和10倍以上。據測算,三峽蓄水后長江航運成本將在目前的基礎上再降低36%左右,加上航運條件的改善使運力大大提高,水運成本的優勢將更加突出。與此同時,三峽工程建成后,重慶與西北、西南、中部、東部的陸路、水陸快速通道也將被打通。這些都將為重慶吸引更多的貨源,為重慶物流業的發展提供更加廣闊的市場。
1.3政策扶持、投入加大,為重慶物流發展提供了有利保障
交通部2003年制定了21世紀頭20年《長江干線航道發展規劃》,目標是到2020年將長江干線航道建設成為一條安全、暢通、便捷、高效的現代化航道,以滿足干支直達、區域成網、通江達海、發展綜合物流的需要。
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明確指出,要積極發展水路運輸、擴大港口吞吐能力、提高內河通航條件,加快重慶、武漢、南京等內河港口建設。“十一五”期間,國家將對長江航運物流建設加大扶持力度,在資金、項目方面給予傾斜和支持,鼓勵港口和航運企業實施改革和結構調整,推動長江現代物流發展。
2006年底,交通部和沿江7省2市聯合印發了《“十一五”期間長江黃金水道建設總體推進方案》,預計到2020年,國家將投入160億元打造長江“水上快速通道”。
以此為契機,重慶市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對物流產業的投入,有效推動重慶物流的發展。
2004年底,重慶市出臺了《加速推進重慶現代物流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了重慶發展現代物流的措施,包括繼續加快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努力培育現代物流企業、積極推進重慶物流市場對內對外開放、推進物流信息化等措施;并提出給予現代物流基地等項目建設用地政策支持、加大財政資金扶持力度、完善物流稅收政策等支持現代物流的政策。
重慶市目標通過5到8年的努力,到2010年建設成為長江上游的航運中心,使萬噸級船隊直達重慶,整個重慶港年吞吐能力客運量達到3 200萬人次、貨運能力從3 000萬噸增加到1億噸,集裝箱吞吐能力達到120萬TEU,汽車滾裝吞吐能力達到76萬輛。到2015年,現代物流業將成為重慶的新型經濟增長點,重慶也將建設成為長江上游的物流中心。至此,重慶的物流能力將迅猛增強。
2重慶物流產業面對的挑戰
三峽工程的興建給重慶物流發展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對物流產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給其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首先,三峽航運條件的改善推動了沿江城市經濟的發展。隨著長江經濟帶的形成, 重慶將憑借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成為長江上游最大的商品集散地,由此,原材料、中間材料、半成品、零部件等的運輸量都將大大增加。
與此同時,隨著航道條件的改善,通航能力大大加強,萬噸級船隊到達重慶成為可能,重慶的進出口貿易將持續大幅度增長。
這些一方面促進了重慶經濟的快速發展,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資;另一方面,勢必會對重慶物流的發展水平,諸如港口的基礎設施(設備)及吞吐能力、船舶的運輸速度及專業化程度、多式聯運的組織與協調、物流的成本和效率以及信息化程度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其次,重慶作為西部地區唯一提前開放物流的城市,隨著市場的日益全球化,外國財團紛紛搶灘重慶物流市場,這給重慶的物流企業造成了巨大的競爭壓力。
由此可見,三峽工程給重慶物流業帶來的挑戰正日益顯現。
3對重慶物流發展的幾點建議
針對三峽工程給重慶物流發展帶來的挑戰,我們應該如何應對?應該如何利用現有優勢將重慶打造成為長江上游的現代物流中心?對此,筆者提出了幾點建議:
(1)對于通航能力的提高給港口基礎設施、設備等硬件水平和港口運輸能力提出的更高要求,應加強對現有港口資源的整合與管理。同時,港口的建設應具有前瞻性,要能跟得上經濟快速發展的腳步,滿足巨大的潛在需求。
(2)針對三峽成庫后黃金水道對大型專用船舶的需求,應抓緊專用船舶的改造和修建。特別要大力發展符合現代物流需求的集裝箱船和滾裝船,適度發展化學品船、油船、大噸位散貨船和頂推船隊。
(3)在水運能力提高的同時,要加強公路網和鐵路網的構建。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加快貨物的集散,應充分利用各種運輸方式的優勢開展多式聯運。同時應加強對現有公路、水路、鐵路資源的整合,加強各種運輸方式間的相互配合與銜接,加強各物流領域和系統間的溝通與協調,建立一體化的現代物流體系。
(4)激烈的競爭使重慶的物流企業面臨嚴峻的考驗。重慶現有800多家物流企業,但企業規模小、效率低、布局分散,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難以提升,很難適應新的變化。因此,政府在產業政策制定上應向大公司、大集團傾斜,鼓勵大企業對散、亂、弱的中小物流企業實行并購;應深化體制改革,打破條塊分割,引導地址相鄰、優勢互補的倉庫、貨運站組建物流企業集團;應以物流基地的開發建設為動力,以產業為支撐,構建現代物流產業園區、功能性物流中心和多層次配送中心的現代物流框架,通過企業現有物流資源的整合和優化重組來提高競爭力。
(5)要加強信息化的建設和管理。目前重慶市物流企業基本都建立了獨立的信息管理系統,但是物流的信息化利用程度低,缺少與現代物流相匹配的信息網絡平臺,適應電子商務發展的信息系統相對滯后。因此,應加強對物流信息系統的資源整合,加強各系統之間的數據交換,建立物流公共信息平臺,以實現信息共享。
4結束語
面對三峽工程給重慶物流發展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我們應該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大力發展物流產業這一新的經濟增長點,把重慶建設成為長江上游的現代化物流中心。
參考文獻:
[1] 王之泰. 物流領域:需要資源整合[J]. 物流科技,2006(8):1-3.
[2] 孫元明. 重慶建設長江上游現代物流中心的基礎、思路及對策[J]. 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4):1-5.
[3] 白杉. 三峽蓄水振奮長江航運業[J]. 交通與運輸,2004(1):22-23.
[4] 陳曉云. 加快長江航道建設,為航運騰飛打下堅實基礎[J]. 中國水運,2004(2):26-27.
[5] 劉萬平. 重慶離現代物流樞紐城市有多遠[J]. 中外物流,2007(11):85-87.
[6] 王志強. 重慶物流發展探析[J]. 交通企業管理,2007(10):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