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非資產型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在整合社會資源時,如何做出最優的購買決策是文章研究的主題。文章構建了非資產型第三方物流提供者租賃分包商合同倉的三種決策模型,通過計算比較,認為最有利于非資產型第三方物流提供者的決策是雙方不簽訂框架協議,并由其優先決定倉租面積和合同調整的時間,其次是由分包商優先決定合同調整的時間,但雙方不簽訂框架協議。
關鍵詞:非資產型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合同倉;租賃;分包商
中圖分類號:F273.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100(2008)10-0108-04
Abstract: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subject of how to make the optimization purchasing decision when third-party logistics providers integrate outside resource. Three forms of models which the non-asset third-party logistics providers leasing contract warehouse from subcontractor have been constructed. A numerical comparison of the total expected leasing costs suggests that the optimization decision could be the size of commitment changes and the schedule for the changes being preset by the non-asset third-party logistics provider, next, it could be the schedule for the changes is preset by subcontractor, but there is no the size.
Key words: non-asset third-party logistics provider; contract warehouse; leasing; subcontractor
0引言
自1993年,Muller 率先探討第三方物流提供者的成因和特征后[1],Africa進一步把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劃分成資產型和非資產型,并認為非資產型第三方物流提供者主要擁有信息類資產,較少甚或不擁有車隊、倉庫等實物型物流資產[2];王之泰認為,盡管只擁有少量的實物型物流資產,非資產型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卻可以憑借其先進的信息技術和完善的管理規程,有效地整合社會資源,為工商企業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務[3]。至于如何整合社會資源、調度社會資源,郝聚民則從非資產型第三方物流提供者與分包商合作關系的角度提出了七種整合策略[4];Lisa進一步分析了分包商選擇的關鍵因素[5];田宇則從優化決策的角度利用線性規劃和層次分析法相結合的方法提出了分包商的選擇模型[6],以及基于價格折扣的分包商選擇的混合整數規劃模型[7]。本文繼續從優化決策的角度探討對分包商服務的購買決策問題,但本文集中在非資產型第三方物流提供者租賃分包商合同倉庫的最優決策方面。
1租賃合同模型假設
由于自身實物型物流資產較少,非資產型第三方物流提供者(以下簡稱提供者)需整合分包商的實物型物流資產進行運作,如委托運輸、購買倉儲服務等。其中,在倉庫租賃時為獲得穩定、長期的倉庫供應,提供者往往會與分包商簽訂合同倉庫的租賃合同。我們在調研中發現:一方面,提供者為應對不確定的市場需求,在尋求最優的倉儲空間租賃決策時,往往會要求分包商允許它們不斷調整倉租面積;但另一方面,分包商為確保穩定的倉租訂單,又會以懲罰價格制約倉租面積的波動。為此,雙方會存在三種合同模式:模式一、在框架協議內,分包商按一種單價收費,正式合同簽訂后,提供者需再租倉庫時,額外的倉租面積按懲罰價收費,懲罰價高于框架協議內的單價,但分包商承諾在未來的某些特定時間段內按一定幅度調整框架協議;模式二、雙方不簽訂框架協議,但正式合同簽訂后,提供者需再租倉庫,額外的倉租面積按懲罰價收費,但分包商承諾在未來的某些特定時間段內調整倉租面積;模式三、雙方不簽訂框架協議,正式合同簽訂后,提供者需再租倉庫,額外面積按懲罰價收費,不過,提供者可優先決定每隔一段時間調整倉租面積。本文將從提供者的角度探討框架協議的存在對倉租成本的影響及提供者是否有必要追求更具彈性的模式三。
模型假設如下:
3租賃合同模型評價
為對三種模式進行比較,我們選取12個時期三組不同的市場需求數據:規則變化、不規則變化和季節性變化的數據進行計算,假定pc=1.5,?琢=0.25,?茁=0.25,c=10。
并假定在12個時期內每三個時期就調整一次合同,但在模式三中,四次合同調整的初始時刻由提供者最優決策,同時假定12個時期對倉庫的需求呈正態分布,見表1。
三種模式下的總成本如表2所示。
從表2可見,對提供者而言,三種需求情況下,模式三都最能節約倉租成本;在市場需求呈季節性變化的情況下,模式二比模式一能節約倉租成本,但在市場需求呈規則變化和不規則變化時,模式二與模式一相比沒有明顯優勢,即簽不簽框架協議沒有什么意義。
4結束語
隨著非資產型第三方物流業在我國快速興起,企業在運營中面臨的很多問題都是過去所不曾遇到的。其中如何有效地管理分包商是非資產型第三方物流提供者運營管理中的關鍵問題,但通過對Elsevier Science 數據庫和ABI數據庫檢索,我們發現目前對該領域的研究還非常薄弱。本文在調研的基礎上探討了非資產型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在進行倉儲服務購買時的決策模型與算法,雖然本文認為由非資產型第三方物流提供者自由決定倉租面積和合同調整次數的方式是最優的,但合同雙方談判力量的強弱也制約了合同倉租賃的決策模式,未來的研究可與博弈論方法或信息經濟學的理論結合起來,當然,也可與Stackelberg問題結合起來,從二層決策的角度進行探討。
參考文獻:
[1]Muller E.J. More top guns of third-party Logistics[J]. Distribution,1993,33(5):45-50.
[2] Africk J.M. and Calkins C.S. Does asset mean better service?[J]. Transportation Distribution,1994,35(5):49-61.
[3] 王之泰. 現代物流管理[M]. 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2001:336-342.
[4] 郝聚民. 第三方物流[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179-191.
[5] Lisa Harrington. TPL Subcontracting;who's Handling your Business[J]. Transportation Distribution,1999,40(6):57-64.
[6] 田宇. 物流服務供應鏈構建中的供應商選擇研究[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3,23(5):49-54.
[7] 田宇. 基于價格折扣的非資產型TPL提供者供應商選擇模型[J]. 中國管理科學,2002,10(專輯):202-206.
[8] Kevin R Moore. Trust and relationship commitment in logistics alliances: A buyer perspectiv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rchasing and Materials Management, 1998,37(5):51-60.
[9] Mohammed, A R. Outsourcing of logistics function: a literature surve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Logistics Management, 1998,37(6):44-52.
[10]James R Stock Douglas M Lambert. Strategic Logistics Management[M]. Fouth.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2001:37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