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技術的進步和競爭的加劇,作為經濟界的“黑大陸”和企業“第三利潤源泉”的現代物流越來越受到重視。未來幾年,物流將朝著更加專業化、信息化、網絡化的方向發展,國內企業將面臨更多的市場機會,同時也會面臨國外及競爭對手更大的沖擊。
從生產和流通企業的產生開始,從來沒有停止過的追求就是利潤最大化。在企業競爭者日趨同質化的今天,考察其競爭力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物流成本。誰的物流成本越低,誰就會獲取競爭優勢。綜觀世界,美國的企業物流社會化程度最高,達到58%。此外,一些發達國家企業的物流外包情況也較高,如日本、英國、德國、丹麥等。我國企業物流外包情況較低,將近10%。所以,研究我國生產和流通企業物流外包問題意義深遠。
據國家統計局2004年的報告總結,東北三省在地區GDP、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工業經濟效益、社會消費品零售額以及對外經濟貿易5大經濟指標中,除工業經濟效益外,遼寧的其它4項指標均處于首位,其中地區GDP的絕對領先優勢最為明顯。專家認為,遼寧省工業企業經濟效益偏低局面的造成,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企業獲利能力偏低的影響。因此,通過節省企業生產和運營成本,尤其是節省物流成本,是提高企業利潤的關鍵。
對于生產和流通企業來說,物流模式有3種選擇。自營物流要求企業必須有充裕的資金,有較好的管理基礎和豐富的高素質人力資源;聯盟物流需要企業與協作伙伴資源共享、配合默契,但易產生工作安排、商業機密、成本等方面的分歧;外包物流是以簽訂合同的方式,在一定期限內將部分或全部物流活動委托給物資的供給方和需求方以外的第三方專業化的物流企業或配送公司去提供物流配送業務的運作方式。
外包物流是非常有前途的模式選擇。企業物流社會化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在經濟發達的國家或地區比經濟落后的國家或地區要短很多。在這個過程中,障礙與機會并存。如何克服企業物流外包的障礙,尋找物流社會化的途徑,對于我國生產和流通企業來說意義深遠。
一、企業物流外包的障礙
物流外包常常使企業失去對一些產品或服務的控制,增加企業正常生產的不確定性;其所產生的收益分配的不確定性,使企業承擔很大的盈利風險;外包有可能使企業喪失學習機會和核心能力的培養機會。由于企業物流整體有不同的主體來管理,就造成了企業和物流外包方之間信息交流與溝通的障礙,企業文化之間的差異也增加了溝通成本,影響了物流一體化運作的效率。
(一)觀念上的障礙
省內大多數生產和流通企業在選擇物流模式時缺少理論分析,盲目自營、外包或者聯盟。甚至有的企業不愿意把自認為“物流優勢”外包給別人去做,總覺得自己做放心,所以建倉庫、購集卡。這種“小而全”、“大而全”觀念嚴重阻礙了企業物流社會化的速度。
(二)商業習慣的障礙
對于一些企業來說,他們拘泥于傳統的商業習慣,即自營物流。常見的物流自營經營方式有:
1.將分散在不同組織部門的物流活動整合為一個部門加以運作管理,實現跨業務單位的內部物流管理一體化。
2.開發內部的水平物流組織或跨職能物流組織,該組織按照業務過程或工作流進行,而不按照任務或職能劃分,以實現跨任務協作、以顧客為中心。
3.建立物流服務部,內部的物流服務部門以市場為導向,并向內部的服務對象索取費用,且內部顧客不再享有免費或低價服務,物流部門可為外部顧客提供服務,內部顧客也可以任選外部供應商提供服務。
4.成立物流子公司,代理企業專司物流業務管理,對物流業務統一指揮并實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多余的物流能力可參與社會經營,避免物流能力閑置和浪費。
一般說來,如果物流對企業成功的影響程度很大,且企業對物流的管理能力很強,企業可以采用自營物流模式。
(三)與第三方物流供應商溝通上的障礙
溝通渠道不暢通。雖然互聯網在中國的發展迅猛,但是局域網利用率低、尤其是協同企業之間缺少必要的EDI系統,甚至雖然有EDI系統,但形同虛設。據估算,遼寧省企業采用EDI、EOS軟件的比重是11.6%,而真正利用這些軟件的比重是6%,很多企業還是靠文件、電話、報表等形式與協同企業溝通,結果是信息傳遞時間長、環節多、誤差多、效率低。此外,生產、流通企業和3PL企業之間缺少信任,也是造成溝通上障礙的重要原因。
(四)環境上的障礙
1.政策環境。必須承認,很多地方政府鼓勵本地區物流的發展,如建設城市物流中心、規劃物流園區、加強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等。但很少有鼓勵生產、流通企業物流外包的政策,即使有這樣的政策,也缺乏必要的優惠和扶持政策。
2.經濟環境。一般來講,經濟發達的國家或地區物流社會化程度較高,如歐美和日本。我國是發展中國家,尤其中西部和東北地區一些經濟不太發達的地區,物流社會化程度低,第三方物流提供商數量少、規模小、服務水平低、技術落后、經驗不足,物流社會化還有距離。
3.缺乏相關的法律。我國至今還沒有一部完整的物流法,涉及物流法律問題,往往參照相關法律、法規。在法律上保障企業物流外包,使外包物流和第三方物流發展有法可依。
4.人才環境。物流人才,尤其是中高層、懂外包物流的人才太少了,這也嚴重組阻礙了我國企業物流社會化的速度。目前,我國物流人才培養的途徑有3種:大學系統教育、物流師職業認證和企業派員培訓。從北京物資學院2000年招生物流管理專業大學生開始到現在,僅畢業5屆學生,雖然大學是系統培養,但是現在有物流管理或物流工程專業泛濫的跡象,看看中國各大學招生計劃,幾乎都有物流或相關專業。再加上師資水平低和教學設備落后,有些高校的物流專業辦學水平讓人憂慮。物流師職業認證更是魚目混珠。
二、企業物流外包的途徑
企業銷售物流部分外包,介于銷售物流完全自營和銷售物流社會化之間,因此這種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銷售物流自營和銷售物流社會化的缺點。一方面可以對企業重要銷售物流環節保持較強的控制能力,將資源集中到主業上來,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很好地利用社會物流資源,減少固定資產投資,降低物流費用,提高企業效益。
(一)放下包袱,樹立核心能力意識
對于生產和流通企業來說,要勇于把物流業務委托給3PL企業來做,集中精力抓生產、聚精會神搞銷售,樹立核心業務能力意識。兩個身體素質一樣的登山運動員,輕裝上陣的往往比背著包袱的最先到達山頂。
(二)把握先機,主動尋找最佳第三方物流供應商
未來競爭是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對于生產和流通企業來說,誰把握先機,誰就有競爭優勢。爭奪最佳的第三方物流供應商的戰爭必將上演。企業在選擇第三方物流供應商時不要盲目,要綜合觀察,應該看其綜合實力,包括信譽、成本、技術、信息共享程度等方面。可喜的是,目前在我國除了境外Fedex、Ups、DHL等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外,還涌現了如中遠、中外運、遠成、寶供、EMS、螞蟻等有實力的第三方物流提供商,這就為生產和流通企業提供了較為廣闊的選擇空間。
(三)準確定位,積極營造和諧的物流運作氛圍
物流外包需要由局部外包到全部外包這樣一個過程,這也是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化趨勢造成的結果。在過度期內,只要能夠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運作成本,無論企業自營物流還是部分物流外包,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隨著經濟的日趨發達和成熟,物流社會化的程度也會越來越大。
此外,盡快發展我國經濟,拉近東西部和南北經濟的差距,使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西部大開發和中部崛起政策落到實處,也是加快我國物流社會化速度的一條重要途徑。
三、結合企業實際,靈活選擇物流模式,循序漸進走物流社會化道路
由于任何企業所擁有的資源都是有限的,它不可能在所有的業務領域都獲得競爭優勢,在快速多變的市場競爭中,單個企業依靠自己的資源進行自我調整的速度很難趕上市場變化的速度,企業必須將有限的資源集中在核心業務上,強化自身的核心能力,而將自身不具備核心能力的業務以外包的形式或戰略聯盟、合作的形式交由外部組織承擔。一般說來,如果物流對企業成功的影響程度不大,且企業對物流的管理能力較弱,企業采用物流外包模式較適宜。
物流外包的實質是要求生產和流通企業走物流社會化的道路。物流社會化要循序漸進,不能一蹴而就。所以對于企業來說,要結合自身實際,盡可能把物流外包出去。只要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成本,可以靈活地選擇物流模式。針對本身特點選擇合理的物流模式,以不變應萬變,使自己的企業合理配置物流資源、有效提供物流服務、不斷創造物流價值、達到謀求良好企業經濟效益將成為企業發展的首要目標。
(作者單位:遼東學院工商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