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對收藏是件好事。”
——10 月8 日,上海2008 華人收藏家大會召開,被稱為“江南第一拍”的西泠拍賣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陸鏡清,在談到全球金融危機給藝術品市場帶來的沖擊時,表示自己充滿信心。
“藝術品市場也有能量守恒定律。把這星期的口糧吃掉了,以后吃什么?”
——2008 華人收藏家大會結(jié)束后,當代藝術品收藏家張皓銘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在表示自己對目前的藝術品交易市場的質(zhì)疑時如此說,并稱自己對“超過20 萬美金的當代藝術品”不會多看一眼。
“拍賣再一次證明出色之代表作能持續(xù)締造佳績,而成熟之收藏家也堅持對高質(zhì)作品之追求。”
——蘇富比中國書畫部主管張超群在拍賣后表示。近現(xiàn)代繪畫在10月初的香港蘇富比秋拍上表現(xiàn)不俗,蘇富比亞洲區(qū)主席黃林詩韻(PattiWong)特別提到,盡管競拍者表現(xiàn)謹慎,但高品質(zhì)的重要拍品依然表現(xiàn)非凡。
“老美院美術館的歷史地位與社會功能不能改變。”
——9 月28 日,由中國壁畫學會、李可染藝術基金會、吳作人國際美術基金會、李苦禪紀念館、郭味渠美術館、中國油畫學會、徐悲鴻紀念館等單位及書畫界人士共同發(fā)起的關于“中國美術工作者心目中北大紅樓的歷史地位與社會功能不能改變”的新聞發(fā)布會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召開,集體呼吁保護“北大紅樓”。
“現(xiàn)在藝術家有機會能夠大賺一筆,這個對于他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誘惑,也是一個很大的風險。這種誘惑可能會使這些藝術家不斷的重復自己。”
——中國當代藝術獎創(chuàng)始人烏里· 希克日前接受策展人付曉東采訪,談到中國藝術家的變化時,有如上言論。
“我們的作品是對自由的吶喊。”
——年過七旬的大地藝術家克里斯托和讓娜· 克勞德夫婦不久前在接受《外灘畫報》的采訪時再次強調(diào)自己的藝術信念。40 多年來,他們完成的作品只有19 件,但每一件都格外轟動,且造價高昂得離譜。
“不是金融危機原因,是中國當代藝術就值兩三千萬港幣。”
——剛剛上任沒多久的蘇富比亞洲區(qū)行政總裁程壽康告訴南方周末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