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構建大金融審計格局,創新大金融審計思路
要學習實踐好科學發展觀,就是要用科學發展觀來統領審計工作,實現金融審計領域的思想大解放和理論大突破。現代國家審計的最高境界應是成為國家經濟社會運行的“免疫系統”,而作為現代國家金融審計的最高境界,則應是使所計劃和實施的每一項金融審計都成為打入國家經濟社會和金融運行“免疫系統”的一支支“天花疫苗”、“SASE疫苗”等金融危機疫苗,不但要能及時預報、感受和揭示國家金融安全風險問題,還要能及時殺死各種金融病毒,能使國家經濟社會和金融運行系統今后能對類似病毒產生較為強大的免疫能力。金融安全直接關系到國家經濟社會穩定大局,關系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國家金融審計應以維護國家金融安全為第一要務,切實承擔起維護國家金融安全和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重大責任,有效防范和化解大金融風險。
(一)切實增強金融審計維護國家大金融安全、防范大金融風險的意識。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金融風險是一種客觀存在,無法消滅,因為微觀主體總是基于對相關變量趨勢的判斷而作出決策,一旦變量的變化結果與決策者的判斷相悖,就可能發生重大損失。國家金融審計的主要責任就是要使各金融當事人在“風險與收益對稱”原則支配下發生的投資損失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圍之內,并使個別風險事件不至于擴散為危及整個社會的金融動蕩。由于金融在國家經濟社會運行中所處的核心地位,特別是我國金融正面臨著國際大型化、全能混業化、資本市場化的大變局之中,國家金融審計更需切實強化全面維護國家金融安全、防范金融風險的意識,一切以維護國家金融安全和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為總目標和出發點來考慮、計劃和實施全部金融審計,有效提升金融審計在國家安全審計戰略中的地位,為不斷發展金融市場和建立在流動中分散配置風險的風險化解機制而發揮國家金融審計的應有作用。
(二)構建新時期下大金融審計格局。在新時期下,國家金融審計不僅要對常規的一行、一司、一地金融機構的總部少數基層分支機構進行審計,更要注重對跨市場跨行業跨領域的整個大金融產業和金融功能產品、衍生工具等進行大金融功能組合式審計。
1.國家金融審計部門首先應從內部機構配套設置上改革入手,如以金融功能產品為主設立組建跨市場跨行業跨領域的大金融審計機構和崗位,而不是目前以金融機構隸屬關系和單個金融行業來劃分設置配套金融審計機構和人員。
2.盡快研究配套出臺相應的大金融審計法規和準則,以使國家金融審計部門不但能像財政和發改委等部門一樣參加人民銀行和各金融監管機構召開的各種形勢分析和匯報研討會,以及時了解掌握和共享現有各種國家金融形勢研判信息,還能從金融功能產品和整個國家金融安全考慮出發來實施跨所有制隸屬關系、跨國內外市場、跨單一金融行業機構領域的大金融審計。
3.強化實施以金融功能產品為主的組合式大金融審計。由于金融功能產品能在各銀行機構等金融機構間進行跨市場跨行業跨領域的自由運動,已成為擾亂危及整個金融產業市場安全的突破口或切入點,常規的金融審計已難以對其實施有效審計。國家審計機關應實施以金融功能產品為主的跨市場跨行業跨領域的組合式大金融審計,以較好地及時摸清國際游資熱錢的進出渠道和規模、虛假存貸和貼現、違規證券期貨和外匯交易、虛假信用卡和網銀交易、表內業務表外化等金融功能產品對國家金融安全的危害和風險,并提出相應的對策與建議。如可通過及時對所有新增金融機構存款的真實來源和進出渠道、進出口貿易和外貿預收貨款、外匯貸款和信用卡透支、外商直接投資等的真實去向和最終用途,證券期貨、房地產市場等大資金進出流動的來源與去向等實施跨市場跨行業跨領域的組合式大金融審計,就能較好地及時摸清國際游資熱錢的進出渠道、規模及對國家金融安全的現實危害和風險。實施跨市場跨行業跨領域的組合式大金融審計,是國家審計機關的最大優勢,也是國家現有單個金融監管機構所較難做到的。
(三)創新大金融審計思路理念,實施大金融審計戰略目標。在新時期下,國家金融審計應以維護國家金融安全為導向和第一要務,以金融系統性風險監控和防范審計為龍頭,金融功能產品、創新工具等跨市場跨行業跨領域組合式大金融審計為重點,內部控制制度關鍵點管控審計為主線,常規經營管理和財務收支合規合法性審計為基礎,對以政府性信用為基礎的整個大金融產業進行全方位審計監督,有效防范、化解國家大金融安全和風險。
1.國家金融審計要實現兩個結合并重和逐步轉變。一是以常規單一金融行業機構少數地區分支機構的點到式審
計與多個金融行業機構的國內外金融業務全覆蓋審計相結合并重,逐步過渡到以多個金融行業機構的國內外金融業務全覆蓋金融審計為主;二是以常規單一金融行業機構的國內外金融業務全覆蓋審計與以跨市場跨行業跨領域的功能產品組合式大金融審計相結合并重,逐步過渡到以跨市場跨行業跨領域的功能產品組合式大金融審計為主。
2.要重點強化對金融創新工具和衍生產品的審計。金融創新和衍生產品雖可以提高市場的運行效率,但由于其特有的雙刃劍作用,在創新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帶來各種各樣的金融安全,若把握不好安全與效率的平衡,原本想用于防范金融風險的金融創新工具和衍生產品就有可能反而帶來新的金融風險并危及國家安全。如英國的巴林銀行集團破產、中航油期貨巨虧事件和美國次級債危機等就都是金融創新產品失控后反過來引發局部或全局性金融風險的典型事例。
3.金融審計的重點、方式、手段應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而不斷調整和優化,更多地強化金融功能產品審計和事前事后審計與評估。最近的美國次貸危機表明面對日益繁復、頻繁的金融市場創新和日益復雜的創新產品,單純依賴金融信息披露來保護投資者利益已經很不充分了。由此,金融審計的重點、方式、手段應盡快與維護國家金融安全的重任相適應,與跨市場跨行業跨領域的功能產品組合式大金融審計的要求相適應,以全面及時地重點關注、揭示、評估和預警各種金融功能產品工具等可能給整個國家大金融安全帶來的隱患和風險。
4.實現新時期下全國金融審計力量深度整合利用,有效加大金融審計干部的“人法技”建設力度。要創新金融審計組織方式,注重全國金融審計力量的深度整合運用,切實加大金融審計干部的業務培訓和“人法技”建設,有效解決一線審計人員金融知識充電缺失嚴重和基本靠業余時間臨時“抱佛腳”急學急用來實施審計的問題,使金融審計力量配備和“人法技”水平真正跟上現代金融創新巨大發展變化的迫切需要,真正與四位一體審計格局和維護國家金融安全的重任相匹配。
5.積極創新強化高層次大金融審計監管工作,加大與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等各金融監管機構的協調與信息資源共享力度,積極創新強化高層次大金融審計監管工作,充分發揮高層次大金融審計監督的應有作用。要努力改變目前金融監管領域里的多龍治水又旱澇無責的問題,有效整合運用好各種金融審計和金融監管資源,解決化解好金融審計中的長期不作為風險。運用好金融審計的四兩撥千斤法則,有效啟動、激活、強化整個國家經濟內外部金融監管體系和各種金融監管資源,真正健全和有效實施金融審計問責制,而不僅限于在經濟責任審計中才對其問責,真正把經濟責任審計貫穿于所有的審計項目中。通過接入現有各獨立金融監管部門實時監管數據系統,建立國家金融審計實時綜合監管分析預警系統。通過對實時監管數據和相關研判信息的變化分析結果,及時組織金融審計力量進行跨市場跨行業跨領域的實時綜合性延伸審計調查,并向國家有關部門發出相關預警信息和對策,以有效履行國家金融審計“更早地感受風險,更準確地發現問題,永不停息地抵御一時、一事、單位‘病毒’,提出協調國家資源和能力去解決問題、抵御‘病毒’的建議,促使其健全機能、改進機制、筑牢防線”的重大責任,最大限度地發揮出高層次大金融審計監督的應有作用。(全文完)
(作者單位:江西省審計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