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百廣西,半億人民,世紀輝煌。
50年后的今天,山水秀美的八桂大地上處處生機,沉寂多年的北部灣在順勢崛起。追趕、提速、騰飛,在世界經濟風起云涌的關鍵時刻,在逐鹿東盟區域經濟一體化大潮中,中國經濟的新一極正從北部灣遼闊的藍色海灣里迎風啟航,磅礴前行。
厚積薄發
曾經,為保衛祖國南大門做出過巨大貢獻的廣西,默默承受著經濟發展落后、基礎建設薄弱的欠發達地區的包袱,面對與發達地區、與全國平均發展水平越拉越大的差距,面對全國各地你追我趕的發展態勢,廣西在耐心地積蓄著、等待著。
機會總是青睞有準備的人。新世紀伊始,優越的區位優勢終于讓廣西緊緊抓住了中國-東盟區域經濟合作的大好機遇,融入到國際區域經濟合作的大潮中,首府南寧作為10+1永久主辦地的樞紐中心地位無人可比。同時還催生了泛北部灣經濟合作這一次區域合作的國際戰略構想,順勢而為,順時而為的廣西自治區黨委、政府創造性地提出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的戰略決策。
“把北部灣經濟區的開發建設與泛北部灣合作結合起來,是一篇大文章,也是一個大戰略。”2008年1月16日,國務院批準實施《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從而正式將廣西北部灣地區的開放開發上升為國家戰略,為把廣西建設成為國際區域經濟合作新高地、中國沿海經濟發展新一極提供了歷史性的機遇。
至此,厚積薄發的廣西開始揚帆起航。從此,八桂大地風生水起,如同一艘滿載著使命與希望的巨輪,在北部灣遼闊的藍色海灣,磅礴前行。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這是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真實寫照,更是一種逐鹿東盟舍我其誰的態勢。
決勝北部灣,勢在必行,事在必成。我們看到,在中國乃至世界經濟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的關鍵時刻,一個科學發展,加快發展,跨越發展的新廣西,一個中國乃至世界經濟的新一極,正在發出耀眼的光芒。
大地飛歌
青山環抱半城樓,玉蘭香染繡球手……千秋引,西江月,蝶戀花,如夢令,太平歡歌唱盛世。10月22日,一串華美的嗓音穿透南寧絢麗的夜空。在這個金秋送爽,丹桂飄香的夜晚,來自國內外的人們第10次以民歌的名義相聚在南寧,同為八桂騰飛喝彩,為建設富裕文明和諧的新廣西高歌。這不僅是一場繽紛奪目的藝術盛宴,更是一個民族團結和諧的完美詮釋。
半百廣西,半億人民。作為中國最大的少數民族自治區,廣西毫不諱言自己人口多,底子薄,基礎差,經濟發展落后的現實。
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發展的不竭動力。近年來,勇于創新、銳意改革的廣西人在不斷地改革實踐中探索出一個個成功的經驗:將獨具優勢的特色旅游和礦產資源轉化為社會財富,并發揮出一衣帶水的作用。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跨越式發展;將新農村建設與發展循環農業融入大自然的生態鏈中,使環境與農村、農民、農業相得益彰的“桂林模式”;集中財力改善就業、就學、就醫等民生,全力構建社會保障體系;廣西財政更是由小到大,由僵到活,由淺到深,由點到面,不斷實踐著民族地區財政改革與發展的良性互動,特別是在有效緩解基層財政困難、集中財力辦大事方面邁出了新的步伐,取得了新的突破,實現了由吃飯財政向民生財政、和諧財政的轉變……
滄海變桑田,壯鄉盡歡歌。踏平了山路唱山歌,撒開了漁網唱漁歌,唱不盡今朝的好心情。一曲膾炙人口“大地飛歌”,似乎讓我們看到了滿山的果木、茂密的甘蔗林、綠色掩映的農家別墅群、揚帆起航的漁船、造福鄉親的“印象劉三姐”……
大步跨越
如今,廣西已經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開放開發的北部灣正風生水起,八桂大地熱潮涌動,處處生機。
三年跨越50年!三年再造一個新廣西!科學發展三年計劃的提出,彰顯出廣西自治區黨委、政府加快建設廣西的決心和魄力:三年內實現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產業結構調整加快、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基本公共服務能力明顯提高、生態文明建設有效推進、人民生活水平繼續提高、社會保持和諧穩定。我們看到,一個富裕文明和諧的新廣西漸行漸近。
在以空間換時間,實施充分的開放合作;以資源換產業,實現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轉化;以存量換增量,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三換”理念指導下,支撐廣西經濟發展的七大千億優勢工業產業集群已經形成。我們相信,三年后,我們將目睹廣西實現大步跨越的壯美圖景。
“放眼發達地區,無不是勇于創新,勇于改革方取得巨大成就。可以說,沒有思想大解放,就沒有大發展,沒有思想的解放,就沒有廣西經濟的跨越式發展!”廣西財政廳廳長蘇道儼語出鏗鏘。
毋庸諱言,改革是社會發展的必然,每一次自我的蛻變都將伴隨著劇烈的陣痛,也只有改變過去,才能創造歷史。廣西在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過程中,必然會伴隨著很多新問題的產生,只有在實踐過程中提出問題并及時解決問題,大膽創新勇于改革,實現中國經濟新增長極的目標將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