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立足一域謀求發展到放眼天下謀劃大勢,中國經濟的新一極呼之欲出。
四重機遇
“區域合作是當今世界的潮流,是時代發展的主旋律。”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郭聲琨在“2008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上發表致辭時表示,區域經濟-產業集群-產業帶-經濟走廊模式已成為當今世界-不管是發達國家,還是不發達國家都競相采納的經濟模式。
回望16年前,從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到2004年中越兩國的“兩廊一圈”,廣西北部灣經濟圈的概念逐漸浮出水面。2006年,不斷崛起的廣西順勢而為,提出了將大湄公河次區域和“兩廊一圈”融入到中國-東盟“一軸兩翼”的泛北部灣區域經濟合作的構想。至此,作為區域經濟合作的重要基點,從立足一域謀求發展到放眼天下謀劃大勢,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從中國——東盟的地理中心,一躍成為跨國區域經濟中心和區域樞紐。
1月16日,國家批準實施《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和推動泛北部灣經濟合作上升為國家戰略。地處北部灣畔的北海、欽州、防城港、南寧四市,加上緊鄰珠三角的制造業基地玉林市和通往中南半島陸路主通道的崇左市形成“4+2”的新經濟格局,廣西開放合作和經濟發展再次迎來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性機遇。
從概念走向共識,從共識走向實踐,再從實踐走向突破。如今,四重機遇疊加,七大千億產業支撐的北部灣,正如同一艘滿載著光榮與希望的經濟巨輪,在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浪潮中迎風啟航,重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雄風。
五大組團
聚沙成丘,積流成河。如今的廣西已經進入了發展的“黃金期”,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成為中國經濟新一極的條件已經完全具備,時機已經成熟。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規劃建設管理委員辦公室項目管理處黃凌志介紹說,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始率先實施國家主體功能區劃思想,把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劃分為適宜開發的城市地區、限制開發的農村地區和生態地區,實行有序的開發和保護。同時打破行政區劃的束縛,按照發揮優勢,科學發展的要求,規劃了南寧、欽(州)防(城港)、北海、鐵山港(龍潭)和憑祥-東興五個各具產業特色的功能組團。
“自治區投資110多億元實施沿海基礎設施建設工程63項,所有項目將于2008年底建成投產。下一步,國家有關部門與自治區將投入2000多億元建設交通基礎設施,加快形成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廣西財政廳國際金融合作處處長謝勝修的興奮溢于言表。
“北部灣經濟區正在科學布局產業,全面提升經濟區綜合競爭力。將重點建設石化、林漿紙、能源、鋼鐵等9大產業基地,形成產業集群,同時加快規劃建設欽州港工業區、鐵山港工業區和企沙工業區等三個大型臨海工業區。”黃凌志表示,今年1-8月,經濟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7.4%,財政收入同比增長25.5%,規模以上工業同比增長29.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42.1%,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82.4%。
喜人的數字昭示:作為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框架下的北部灣,已經成為國家發展的重點,企業投資的熱點。
磅礴前行
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席馬飚在2008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上的演講時表示,泛北部灣合作源遠流長。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有商船沿著“海上絲綢之路”,抵達東南亞各國,開展貿易往來。在當今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時代,加強泛北部灣經濟合作意義重大而深遠。
10月23日,經中國銀監會批準成立的廣西北部灣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在南寧隆重舉行揭牌儀式。更加標志著廣西構建南寧區域性金融中心、加快推進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的戰略部署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加快北部灣經濟區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但財政資金有限,怎么辦?廣西財政廳廳長蘇道儼表示,這實際就是要發揮財政調節作用,引導、鼓勵、吸引非財政資金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具體可采取以下幾種方式方法和手段:一是對一些微利和投資回報期較長的基礎設施項目。財政可以通過貼息、提供風險擔保或進行補償來引導、鼓勵非財政資金投入;二是對某些保險基金、社會保障基金對基礎設施項目投入的,財政可以在稅收減免或返還方面給予鼓勵:三是以財政資金為核心,組織對某個基礎設施項目的股份制公司,以吸引非財政資本入股參加基礎設施建設,由財政資金進行控股;四是財政資金只作一般參股,同非財政資本共同組成股份公司,以吸引和籌集更多的資本投入基礎設施建設之中。
如今,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發建設正風生水起、磅礴前行,泛北部灣經濟合作方興未艾、前景廣闊。可以說,加快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既是廣西發展的需要,更是國家整體發展戰略的要求,不僅對整個廣西發展意義重大,而且對推進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帶動我國西南以及西部地區的開放發展,都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戰略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