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寧夏“一號工程”的寧東能源重化工基地,讓我們領略到寧夏跨越的膽魄和智慧。
著名作家張賢亮在6月27日的寧夏日報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在這篇名為《我來告訴你,寧夏在這里》的文章中,他不無酸楚地說,有朋友曾問他,寧夏在哪里?那里的人是不是還騎駱駝?
但8月末《新理財》(政府理財版)寧夏采訪組在寧東的全新感受只能用兩個字來形容:震撼!

小與大
從首府銀川開車到寧東能源重化工基地,記者只用了30分鐘。遠遠望去,藍天白云下,一座座正在建設中的現代化工廠,宛如一朵朵高大挺拔的向陽花,在陽光下綻放。
在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展示廳,展現在人們面前的前景令人震撼:2020年,寧東將建成年產1.3億噸的煤炭基地;煤制油、煤基烯烴、煤制甲醇和二甲醚等煤化工產成品生產能力將達到1300萬噸,建設亞洲最大的煤化工基地;建成總裝機容量2699萬千瓦的電力基地。
屆時,總投資將高達3000億元的寧東能源重化工基地,將成為亞洲最大的煤化工基地,相當于再造了一個新的寧夏經濟總量。
“我們知道在您上任以前,寧東這里是一片荒原,為什么要提出建設寧夏能源重化工基地?”8月23日,有媒體這樣問正在寧東的自治區黨委書記陳建國。
陳建國指著規劃圖說:“寧夏人均產煤在全國占第三位,怎樣結合寧夏實際,把能源優勢轉換為經濟優勢呢?2003年自治區黨委、政府決定舉全區之力建設寧東能源化工基地,把優勢資源深度開發,并在全區實現空間優化布局。開發好寧東對國家能源安全來說是一個貢獻,也是寧夏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希望所在。”
陳建國又一次陳述了大與小的辯證法:寧夏是個小省區,但是對國家的貢獻不能小,發展的氣魄不能小,對國家長遠發展的作用不能小。寧夏人要用大氣魄和積極進取的精神,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實現寧夏的跨越式發展。
舊與新
寧東能源重化工基地將由3個分基地組成:一是寧東煤炭基地、二是寧東火電基地,包括9座大型坑口電廠,數座變電站,以及超、特高電壓等級的輸電網絡等。到2020年,寧東能源重化工基地將成為中國主要“西電東送”的電源點;第三個分基地是寧東煤化工基地。如此大規模的化工基地建設,使得它對環境的影響成為人們關切的焦點。
“在經濟發展當中我們寧可犧牲GDP,也不能污染我們的環境,不能走過去別人走過的‘先建設、后治理’的老路。”自治區主席王正偉說,寧夏在今后的發展思路當中,充分地考慮到了對環境的影響。因此,所有新上的項目,首先要搞環境評估。比如電廠,必須采取國內最先進的技術,脫硫標準必須達到95%以上,包括煤矸石發電、廢品循環利用等,保證寧東按照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按照國家循環經濟的要求去做大做強。
王正偉強調道,“寧東這個基地是國家環保局總體評價通過的唯一的一個省區基地,全國沒有哪一個省說一個基地、一個開發區由國家去環評通過的,唯獨寧夏這個是國家環保總局評估通過的”。
寧東能源重化工基地,已成為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基地,標志著靠挖煤賣煤的粗放式發展經濟的時代將成為歷史,它必然走向一條資源高效利用和低消耗、低排放的循環經濟之路。《新理財》(政府理財版)寧夏采訪組在現場看到,基地內每一條產業鏈都將資源吃干榨凈,基地發展的每一步都滲透著資源梯級升值的科學發展理念。
今與遠
寧東,為寧夏跨越開辟了一個經濟新戰場。到2020年全部建成后,每年可以新增工業增加值近300億元人民幣,拉動相關產業產值近900億元人民幣,相當于“再造一個新寧夏”。
因此,寧東成為寧夏“一號工程”。
王正偉解釋道:將來全國實現小康,全國要翻兩番,寧夏要在2020年實現小康,人均達到3000美金,寧夏要翻三番。靠什么翻三番?就靠寧東,現在我們按照這個測算到時候需要兩千個億啊,我們現在GDP才有707個億,那么還差1300個億,寧東建設以后,就要拿回來1000個億,這就是我們實現小康的希望。“再造一個寧夏”的希望就在寧東,而且完全是有可能的,所以我們把它作為“一號工程”來開發。
煤炭是個不可再生的資源,有沒有擔心有一天寧東的所有資源都用完呢?這同樣是寧夏決策者們思考的問題。
王正偉說,按照目前的開采量,我們計算起碼還得400年。如果光去賣煤我們的資源可能壽命縮短200年就賣完了,所以我們現在要限定一些小煤窯去浪費資源,我們有些資源寧可現在不開,也不能都為這一代人服務,要給子孫萬代留著。
“寧夏是個小省區,但是寧夏人不能不想事、不干事,干事的標準也不能降低,小省區要有大作為,要有大氣魄,所以我們要一年接一年地做,要一屆接一屆地做,一張藍圖繪到底,兩個五年計劃之后,相信寧夏一定會大變樣,寧東基地會真正造福一方人民。”陳建國在寧東基地的話語再次響蕩在我們耳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