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在“一卡通”的基礎上探索出的農村“三財”管理模式,將改變中國農村的未來。
惠農“一卡通”
近年來,為了調動廣大農民發展糧食生產、開展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中央加大支農力度的,農民享受到了更多的國家優惠扶持政策。但由于支農資金比較分散、渠道多,一般都由各級政府逐級以現金形式進行發放,一來發放成本大,二來由于各種人為因素不能進行及時發放,政策效益低。
2002年,寧夏財政部門經過調研,創造了一種“鄉鎮管底冊、部門管審核、財政管資金、銀行管發放”的“一卡通”管理模式,將多項支農資金捆綁集中,直接發放到農民手中。
彭陽縣城陽鄉城陽村77歲的王萬財老人使勁地點頭稱贊“一卡通”,說“一卡通”是他們家最大的一筆財產,政府所有的支農補貼都在里面,而且一目了然。
財政廳農業處處長許學祿告訴《新理財》:“這不僅僅是一種形式,而是一種具有前瞻性的創新理念。‘一卡通’好比一個個漏斗,把政府所有的惠民政策都直接匯到了農民心窩里。”
“寧夏的‘一卡通’在全國是最早實施的。我們還有一個‘農民直補網絡管理系統’,這個系統我們已經也走在了全國前列。” 自治區財政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朱起進介紹說,“這個管理底冊可以說對每一個農民家庭的狀況了如指掌,包括有幾口人,幾頭牛,幾畝地等等。這個底冊讓我們對農村的很多實際狀況有了一個很好的掌握,能解決很多實際問題。我們可以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如何支持農村的經濟發展,如何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
“三財”新模式
寧夏回族自治區取消了鄉鎮財政在金融機構的所有帳戶,由縣級財政統一開設鄉鎮分賬戶,把鄉鎮財政預算納入到縣級財政的監督審核范圍。
2006年,針對混亂無序的村級財政、財務、財產管理,一種新的“三財”管理模式又應運而生:賬戶統設、集中核算、統一管理、規范收支、定期公開、上下監督的農村公共財政服務體系——村財鄉管村用。
靈武市財政局長楊文炯告訴《新理財》:“農村‘三財’管理模式核心就是村財鄉管村用,鄉管就是我們把村級所有的賬建立起來后,也要在鄉上建立一級賬,并由鄉級財政經濟所統一開設村級分賬戶,這樣,雙級的賬都有,可以互相監督,互相審核。”
在靈武市寧東鎮馬跑泉村,村長王忠有些無奈又有些輕松地說:“今年我們村就有2000多萬征地款,但我們所有的支出必須由我、書記、報賬員、理財小組和經手人簽字,經過鄉財政經濟所審核,鎮長審批。雖然有些繁瑣,但大家都放心。”
靈武市財政局農改辦主任楊金城表示,以前由于村級財務管理混亂,每年全市一半的村都有村民因為財務問題上訪,自從實行村財鄉管村用的“三財”管理模式,并把“一卡通”融入到里面后,至今沒有一個村民來上訪。
實踐證明,實行村財鄉管村用的“三財”管理模式,加強了對村級財務的管理監督,使鄉村資產、收支、分配等賬面明晰,管理科學,讓農民明白放心。
寧夏在“一卡通”基礎上開創的農村“三財”管理模式,為中國農村提供了一種有效可行的路徑。
一網“直通車”
在靈武市任何一個鄉鎮政府大廳,都可以看到電子屏幕公布的鄉村財務狀況明細,靈武市財政局副局長王文忠告訴記者,電子觸摸查詢臺會全面提供村鎮財務收支及資產管理情況。進入網站目錄,所有國家惠農補貼詳細科目一覽無余。
8月15日,同心縣窯山開發區管委會五道嶺子村通過無線寬帶微波存取全球互通(Wimax)技術實現了寬帶接入,這意味著寧夏2362個行政村,村村都可以連通世界,村村實現網絡、電視、電話三網的“一網打天下”,率先在全國實現了農村網絡全覆蓋。
目前,“一卡通”在寧夏全區已發放100多萬張,兌付支農資金25億元。今年,在總結推廣“三財”管理經驗的基礎上,還將以“一卡通”信息系統為平臺,全面建立農民信息網站。農民信息網站不但與各級政府政務網聯結,實現政府信息與“一卡通”信息共享,而且把所有有關農業生產、科學技術、農產品信息等和農民有關系的內容加入到里面,真正打造便民、惠農、利民的陽光信息工程“直通車”。
“可以說,我們率先探索出的農村‘一卡通’和‘三財’管理模式以及一網‘直通車’,或許將是中國解決‘三農’問題最有效的一種辦法。” 寧夏財政人自豪地稱。
寧夏財政正在推進的這一系列改革,無疑將影響著中國農村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