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改革的內容由過去鑒證式的事后評價,逐步過渡到對整個財政支出活動全過程的評價。
20世紀中后期,全球經濟走向滯脹。為擺脫政府公共管理的低效率和財政困境,全球范圍內掀起了一場政府改革的浪潮,即新公共管理運動改革,而強調對財政支出的績效評價也成為這場運動的一項重要內容。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改革的內容由過去鑒證式的事后評價,逐步過渡到對整個財政支出活動全過程的評價。
美國:時刻約束政府預算
美國的績效評價在組織實施上涉及到美國國家會計總署、總統預算和管理辦公室。國家會計總署的職責是代表國會對各部門進行年度績效考評。總統預算和管理辦公室的職能是協調總統對預算的編制進行監督并對各部門的計劃、政策及工作的有效性進行評價,目的在于保證重點支出項目,各部門在每個預算年度的前5個月要向預算和管理辦公室上報年度計劃,辦公室將根據上交的春季績效評價報告對各部門的年度計劃進行評價并決定對預算是否進行調整。
美國目前的績效評價對象還僅僅是具體部門的年度績效和具體項目的效益評價。雖然目前美國所進行的績效評價對象還沒有包括財政支出的各個方面,但就具體部門或項目評價的內容來說確實非常廣泛。由于評價只是一種手段,最終的目的在于提高政府效能和公共資源的使用效力,因此在評價之后,國家會計總署根據評價的結果和評價信息及時發現各職能部門管理中所存在的問題,并及時提出解決的方案。
英國:著力進行監督檢查
政府授權于公共服務和公共支出辦公室具體指導和監督實施。實際上真正進行績效評價的機構還是各部門自己,但為了避免部門的內部操縱以保證評價資料的準確性,公共支出辦公室要對各部門的評價結果進行監督和檢查。同時為保證財政支出整體目標的實現,公共支出辦公室還在議會授權的情況下委托中介機構對整個政府公共支出情況進行綜合績效評價。
英國所進行的績效評價包括對中央政府各部門的評價、對地方政府的評價、對基層單位的評價以及對具體項目的評價。從內容看,主要包括:對支出項目立項決策的評價;對支出項目技術方案的效果評價;對支出項目的經濟性和有效性進行評價;對支出項目的社會影響效果進行評價。
相對于美國而言,英國的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結果得到了更充分的應用。表現在:績效評價的結果成為調整政府長期經濟目標和計劃的依據,各政府部門都要根據所提交的秋季績效評價報告對其三年的滾動計劃進行相應的調整;同時績效評價的結果也是財政部對各部門制定以后年度預算的依據;另外績效評價的結果也作為國會和內閣對各政府部門行政責任制是否落實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