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創業培訓為切入點,跟蹤服務為手段,將創業培訓與小額信貸有機結合起來,陜西省安康市形成了擔保基金安全運行與促進就業的雙贏局面。
下崗5年,在外打工3年的陳華夫婦,2006年在小額貸款的幫助下圓了自己30多年的創業夢。經過2年的打拼,陳華夫婦已經走上了致富之路,現在還打算乘勝追擊再開一家玩具店。像陳華這樣受惠于下崗失業人員小額擔保貸款而走上再就業之路的人,在安康還有很多。
2004年7月,陜西省安康市小額擔保貸款工作啟動。4年間,以創業培訓為切入點,以跟蹤服務為手段,將創業培訓與小額信貸有機結合起來,良性互動,既提高了創業成功率,又較好地發揮了小額擔保貸款的扶持作用,促進了就業再就業。據悉,全市目前已舉辦培訓班30余期,參加創業培訓已過千人。六百余人成功創業,擔保貸款到期應還款率達100%。實現了以創業培訓促進小額擔保貸款,小額擔保貸款促進就業的良性循環,達到了擔?;鸢踩\行與促進就業的雙贏效果。
創業“及時雨”
安康市勞動與社會保障局相關人士表示,為促使小額擔保貸款更加規范,他們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引導下崗失業人員參加創業培訓,提高創業成功率,降低貸款風險。
一直以來,安康市小額信貸辦利用各類宣傳形式及技能培訓課堂介紹創業培訓項目,積極引導創業者參加創業培訓。把創業培訓項目作為再就業培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逐漸讓下崗失業人員認識到參加創業培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調動他們的主動性。同時,堅持凡是創業培訓機構積極推薦的,凡是能夠吸納安置其他下崗失業人員就業的,優先取得貸款。
二是認真開展創業知識和創業能力培訓,提高創業成功率。在創業培訓中開展市場調查,正確評估創業環境,依據下崗失業人員的創業能力制定創業項目方案,幫助他們完成創業計劃書。通過培訓,提高創業人員了解市場、分析市場、準確擬制和確定項目的能力,從而提高創業成功率降低市場風險和貸款風險。
目前,安康市的下崗職工再就業問題已經得到了很好的解決。采訪中記者發現,所有個體或小企業經營者都認為小額擔保貸款政策深得民心。王軍夫婦是安康市的下崗失業人員,下崗之后他們二人用僅有積蓄在該市的商業街內開了一家“糖酒綜合商店”。創業之初,由于缺少資金和必要的經營管理經驗,生意一度陷入低迷狀態。但在安康市就業局的幫助下,他倆參加了創業能力培訓班,學到了許多關于企業創辦和經營管理方面的知識和經驗。如今他們小店的生意做的非常紅火,不僅還清了全部貸款而且還有了幾萬元的存款,他們夫妻倆樂得合不攏嘴。他們說:“小額貸款是我們困難群體的‘及時雨’”。
受益最大化
許多下崗職工、失業人員將小額擔保貸款看成是政府的雪中送炭,盲目申請,盲目使用。對此,下崗工人席鵬深有體會。2006年下崗職工席鵬,通過申請辦理了小額貸款。貸款額為2萬元,他在一居民小區內租了20多平方米的小屋,開了一家干洗店,前期就投入1.8萬元。一段時間后,他發現客源沒上來,貸款很快就用光了,小店的生意只能勉強維持。這時他才發現,在這個居民區的附近,有不下5家類似的小店,而且有的小店不僅設備好,洗衣質量也特別好。面對激烈的競爭,他有些堅持不下去了。
他告訴記者,他曾想買一臺干洗機,希望以此來增強競爭力,但一臺干洗機最便宜的也要1萬多,稍好些的就要5~6萬,計劃只能作罷。席鵬在2008年還貸期限到來時,只好申請延期一次。最后,他只能靠從親戚朋友處借來的錢把貸款還上。他總結說,自己前期“市場調研”不夠、經驗不足和經營不善等是失敗的原因。
如何引導下崗失業人員理性投資、理性貸款,提高資金的使用效果?安康市勞動與社會保障局相關人士表示:
首先,組織創業培訓。在創業培訓上,幫助下崗失業人員制訂完成創業計劃書,包括啟動資金的數量,資金的使用計劃,成本控制和合理的流動資金,預測的銷售情況等。通過培訓,使下崗失業人員正確分配資金,進一步提高貸款的使用效率,減少盲目投資。
其次,分類指導。依據下崗失業人員的創業項目、創業愿望和創業能力,由培訓老師進行一幫一的指導。重點分析項目的可行性和資金使用的合理性,提高創業的成功率。
"第三,開展法制教育。將法制教育納入創業培訓的重要課程,幫助下崗失業人員樹立法制意識,守法經營,靠誠信贏得市場。指導他們正確判斷貸款的必要性,貸款規模,貸款的使用,貸款按期歸還等問題,增強還款的責任意識。促進創業培訓、個人信用與小額貸款良性互動,提高貸款回收率。
安康市小額貸款,為困難的創業者開辟了綠色通道,讓他們的生活過得更加美好。正如安康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相關人士所說,“失業人口是不該浪費的勞動力,我們要做的就是把崗位交給最適合的人,我們不斷加大雪中送炭的力度,把困難群眾的創業之火燒得更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