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匯區檢察院成功勸返一貪污案嫌疑人回國投案自首
終于不再躲躲藏藏了” ,一臉疲憊的男子從飛機上走下來,深深吸了一口氣。該名男子叫林程,因貪污潛逃至菲律賓。經上海市徐匯區檢察院工作人員一年半的勸返工作,終于在政策的教育和親情的感召下幡然醒悟,回國自首并退贓回了贓款。
公司經理貪污利息款,
畏罪出逃菲律賓
林程原本是上海人,2001年11月,受上海某國有公司委派至石家莊某公司擔任經理。因為林程經理身份的關系,沒多久,旁邊就聚起了一幫朋友,尤其是和當地一家企業老總過從甚密。一天,這位老總神秘兮兮地找到林程“幫忙”,要林程用公司的資金為其兌換一張350萬元的銀行匯票,并承諾將匯票金額的1%作為利息返還。隨后,林程在沒有實際業務的情況下,違反財務規定從公司賬面上提出350萬元的現金給這家公司,又將這張銀行承兌匯票背書后寄回上海總公司,作為石家莊分公司的貨款。事后,林程將這筆3.5萬元利息款做在公司的小金庫的賬目上,但實際上錢款卻打入自己的銀行卡內。
有了第一次不勞而獲后,林程的膽子更大了,如法炮制,多次為這家公司兌換銀行匯票。同時又不斷“拓展業務”,與其他公司做起類似交易,手法上也更加明目張膽,從“調寸頭”兌換匯票干脆變成了買賣匯票,利息則從1%上漲到1.5%。就這樣,在一年多的時間里,先后侵吞公款共計人民幣14萬余元。
沒有不透風的墻,2006年5月,上海公司開始對林程的行為有所察覺,并對其在職期間的賬務情況進行審查。當得知徐匯區檢察院也已介入該案后,林程更是惶惶不可終日,如果被發現,那么牢獄之災是免不了的。思來想去,林程決定干脆出逃國外。2006年6月,林程首先向公司發難,埋怨公司不信任他,之后不辭而別,從深圳黃岡口岸出境至香港,再由香港潛逃至菲律賓,從此開始了異國逃亡的生活。
與此同時,徐匯區檢察院在掌握了林程初步犯罪證據后,決定對其以貪污罪立案,并對其進行上網追逃和邊境控制。雖然林程人在菲律賓難以抓捕歸案,但檢察員對其個人及家庭情況進行分析討論,認為林程有勸返的基礎,遂決定將林程作為重點勸返對象,通過勸返督促其歸案。
排摸,制定詳細勸返方案
徐匯區檢察院專門組建勸返工作小組。為全面摸清林程出逃前后的相關情況,使勸返能有針對性地展開,該小組兵分多路開展調查,再根據調查情況確定勸返方案。
徐匯區檢察院一路人馬先后數次出差到石家莊,就林程涉嫌貪污的情況進行調查取證,并在石家莊、深圳等地就林程出逃前的工作情況、朋友交往以及出境的途徑等進行調查。通過大量的排查工作,工作小組發現林程自上海公司在對其進行財務清查時就無心工作,并與一在香港做生意的親屬來往頻繁,經查證是由該親屬幫助辦理旅游簽證從深圳黃岡口岸出境至香港,再由香港潛逃至菲律賓。從出境的時間來看,自林程發現上海公司對其懷疑到出逃菲律賓只有短短半個月時間,其出逃時極為匆忙,沒有做好充分準備,在菲律賓的生活應該較為窘迫。
同時,另一路人馬通過加強與林程單位、公安機關、海關等部門聯系,掌握林程家庭情況以及其在菲律賓的生活情況。經調查發現,林程原有一個非常美滿的家庭,母親年近80依然健康精神,妻子賢惠能干是打理家中里外的好手,還有個兒子自小聰明可愛,一直是林程的驕傲。工作小組還發現,林程到菲律賓之后將旅游簽證轉成了勞工簽證。
而此時遠在異國的林程日子并不好過,回憶起在菲律賓的那段日子林程覺得那段時間特別難熬。由于不通當地語言沒法和別人溝通,林程很少出門,而且平時總是提心吊膽的,一聽到警笛聲就緊張。想得最多的是妻兒老小,尤其是他那尚在讀書的兒子,“我兒子在讀初中,成績原本很好,我覺得最對不起的人就是他。”“總是想著和家人在一起吃飯的情景,熱熱鬧鬧的,而且我有糖尿病,平時在家里對飲食挺講究的,但在菲律賓人生地不熟的,也沒人照顧我,適應不了那兒的飲食和氣候,身體也虛了很多。”
親情,通過家屬展開勸返
“勸返是追捕外逃職務犯罪嫌疑人的一種經濟而有效的方法,但要成功勸返除了做好調查、宣傳、勸返工作外,更需要耐心、細心和責任心。”徐匯區檢察院反貪局局長在介紹勸返工作時談到。
在剛開始與林程家人接觸時便產生了困難,由于林程家人對檢察機關存有抵觸情緒,對檢察官避而不見,甚至將辦案人員拒之門外。林程的妻子在工作小組人員上門工作時說“我要和林程離婚,我和他沒關系,你們以后也不要再來找我了!”面對林程家人的諸多推脫和拒絕,小組成員沒有因此而輕易放棄,而是不厭其煩地一次次登門宣傳,一次被拒絕,就去第二第三次……
勸返小組還專門召開工作會議,并邀請了心理學家共同對林程及其家人的心理進行分析。勸返小組首先向林程的家屬指出林程的行為是貪污應該受到法律追究,接著從親情的角度開展勸說,“現在外逃在菲律賓并不能逃避法律對其的制裁,而且在外生活也時時擔驚受怕,也不能盡到一個兒子、丈夫、父親的責任,不如早點回國自首也可以早點一家人團聚”。同時,檢察員還詳細解釋了我國勸返的政策,林程只要回國把案件如實說清楚,按政策屬于自首行為,自首是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通過小組成員一次次的宣傳和誠摯的行為,終于贏得了林程妻子的理解和配合。
在取得初步效果后,工作小組將勸說對象從林的妻子擴大到其兄弟、母親和其他家屬。林的母親年邁,辦案小組原本不想驚動老人,但她得知情況后主動對檢察員說:“你們一次次登門做工作辛苦了,我也知道你們是為了我兒子好,我來打電話,讓他回來自首。”電話這一頭老人顫巍巍的聲音:“兒啊,你快點回來自首吧,這里有你重新做人的路啊。”電話那頭的林程已泣不成聲。
回國,投案自首獲輕判
面對家人的呼喚,面對檢察官一次次耐心細致的勸說工作,歷經一年半的逃亡,林程終于踏上了回家的路,踏上了一條可以重新做人的路……
2007年12月28日,林從菲律賓途經澳門回上海。工作小組成員赴浦東國際機場幫助其順利出關。在出機場的那一刻,林程終于松了口氣,“雖然在國外人是自由的,但是精神上就好像被判了無期徒刑,沒有睡過一個安穩覺,現在回來投案自首,我也知道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但人卻輕松多了。”
林到案后對貪污14萬余元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主動配合檢察機關查清犯罪事實,并表示愿意退回贓款。根據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徐匯區檢察院對其采取了取保候審強制措施。在審查起訴中考慮到林程系經勸返工作從菲律賓回國自首,能如實供述了自己的罪行,退賠了贓款,應當體現對其的寬大政策,區院認定林程系自首,并決定建議法院對其自首的情節適用減輕處罰。5月7日,法院開庭審理該案,采納區院關于減輕處罰的意見,當庭以貪污罪對林程作出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并處沒收財產人民幣七萬元的判決。■
編輯:盧勁杉
本案說法
檢察官談勸返政策
勸返,是指司法機關通過對外逃職務犯罪嫌疑人進行說服教育,運用法律的威懾力和政策的感召力,促使犯罪嫌疑人主動回國投案自首,接受審判。
近幾年來,一些職務犯罪嫌疑人犯罪后為逃避法律制裁往往潛逃海外,構成了當前經濟犯罪和腐敗現象的新動向。對于這些負案外逃的嫌疑人,目前,我國主要通過國際司法協助、引渡等途徑追捕歸案,但此類方式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追逃的成本較高,而且受到引渡條約、雙重犯罪原則等條件的限制。而勸返則適用范圍更廣,可以逾越有無雙邊條約和兩國法律制度的截然不同而進行,且成本較小,尤其是對于那些涉案數額小的貪污受賄案件,通過勸返敦促嫌疑人投案自首,能有效地節約追逃成本,拓展了追捕外逃職務犯罪嫌疑人渠道。
實踐也證明,通過勸返促使犯罪嫌疑人歸案,是追捕外逃職務犯罪嫌疑人的有效途徑,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近年來,全國各地檢察機關就先后成功地勸返多名潛逃境外的職務犯罪嫌疑人回國投案,不僅使案件得以及時查結,而且節約了大量追逃成本,維護了法律尊嚴。
當然,對于回國投案自首的犯罪嫌疑人,按照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可以給予從輕處罰。可以說勸返政策可以實現多方面的共贏,對于司法機關來說一方面可以及時審結案件懲治犯罪,一方面可以節約司法成本,而對于犯罪嫌疑人來說則可以爭取寬大處理。林程案件可以說是個典型,因林程經勸返主動回國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并退賠贓款,區院兌現了勸返政策,對其取保候審,并向法院提出減輕處罰的意見,被法院采納。
勸返政策也是一項具有長期性、綜合性的工作,往往需要較長的時間,甚至幾年的時間才能看到效果,要有打持久戰的準備,并且在工作中需要與公安、安全、海關、邊防等各部門的配合支持,共同形成合力,及時掌握嫌疑人的思想狀況,有針對性地調整勸返對策,才能最終震懾和感召犯罪嫌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