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0月,黨中央一舉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團,民心大快,普天同慶。為了徹底肅清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流毒,健全國家的政治生活,召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修改反映“文化大革命”的錯誤理論及實踐的1975年憲法,成為立憲治國的重要任務。

恢復重建,開創檢察新篇
1977年10月,中共中央下發了關于征求憲法修改意見的通知。鑒于“文化大革命”中法制被破壞,公民權利被踐踏,人民的生命安全毫無保障的慘痛教訓,全國1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解放軍8大軍區和35個中央國家機關及軍事機關,都提出了“重新設立人民檢察院”的意見。
1978年3月,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勝利召開。會議上,葉劍英受中共中央的委托,在所作的《關于修改憲法的報告》中指出:“鑒于同各種違法亂紀行為作斗爭的極大重要性,憲法修正草案規定設置人民檢察院。國家的各級檢察機關按照憲法和法律規定的范圍,對國家機關、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和公民是否遵守憲法和法律,行使檢察權?!贝髸恢峦ㄟ^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三部憲法。憲法第二章第四十三條規定,重新設置人民檢察院,揭開了中國檢察制度嶄新的一頁。1978年6月1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1號文件,啟用印鑒,正式辦公。
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選舉黃火青為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這是檢察機關重建后的第一任檢察長,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第三任檢察長。1982年12月,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四部憲法。憲法第一百二十九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政史上,第一次在憲法上明確人民檢察院法律監督的憲法地位。
1978年12月16日至27日,第七次全國檢察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批判了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全盤否定檢察工作的不實之詞。他們把按照法律程序批捕和起訴,誣蔑為“干擾對敵斗爭”;把對監獄和看守所監管工作的檢察監督,誣蔑為“階級投降”;把同違法亂紀作斗爭,誣蔑為“矛頭對內”等。會議在檢察隊伍內部,明確了“黨中央對人民檢察工作十分重視,必須加強”的認識。
“文化大革命”結束后,全黨、全國人民面臨的首要任務是撥亂反正,而平反冤假錯案就是撥亂反正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人民檢察機關的一項重要工作。檢察機關在恢復重建的頭三年里,受理來信、來訪1978年7萬余件(次),1979年123.6萬余件(次),1980年151.8萬余件(次)。至1978年9月,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均已任命了檢察長。截至1982年底,全國縣以上都成立了人民檢察院,檢察干警11.6萬余人。
1980年9月29日,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決定,最高人民檢察院成立特別檢察廳,依法對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10名主犯提起公訴。1980年11月20日—1981年1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開庭對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案進行了歷史性的審判,使他們受到了應得的法律制裁。
1982年初,中共中央發出《緊急通知》,號召全黨和全軍行動起來,堅決同嚴重經濟犯罪活動作斗爭,各級檢察機關把查辦嚴重經濟犯罪活動作為一項重大任務。1982年3月至1983年6月,全國檢察機關自行立案偵查的嚴重經濟犯罪案件5.1萬余件,其中萬元以上的大案和縣處級以上干部要案3956件,維護了改革開放經濟轉型初期的經濟秩序。
勵精圖治,“兩打”固本強身
1983年6月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選舉楊易辰為新一任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同年9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關于嚴懲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的犯罪分子的決定》和《關于迅速審判危害社會治安的犯罪分子的程序的決定》,開展了“嚴打”斗爭。以楊易辰檢察長為書記的高檢黨組,提出“念一本經,唱一出戲”,正確執行法律和政策,嚴格區分罪與非罪的界限,依法從重從快打擊嚴重刑事犯罪分子。自1983年至1988年,檢察機關共批準逮捕各類刑事案犯221萬余人,依法起訴216萬余件,有力地打擊了各類刑事犯罪活動。此外,還發揮法律監督職能,不批準逮捕23萬余人,不起訴2.6萬余件,追捕追訴犯罪嫌疑人7萬余人,對法院判決提出抗訴1萬余件,維護了法律的正確實施。
1985年2月,全國檢察長會議在上海召開,討論貫徹在中央十二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中提出的“檢察院要加強對經濟犯罪行為的檢察工作”的要求以及中央政法會議精神。同年6月,最高人民檢察院進一步提出,檢察機關要在絕不放松打擊刑事犯罪的同時,把打擊嚴重經濟犯罪作為主要任務來抓,開始了“兩打”斗爭。1983年至1988年,檢察機關立案偵查貪污、賄賂、偷稅抗稅和假冒商標等經濟犯罪案件15.5萬余件,追回贓款、贓物折價共計16.3億多元。

為加強檢察工作,1983年12月國務院發布《關于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干部穿著統一制式服裝的批復》,自1984年起檢察干部全建制統一著裝,這是建國以來的第一次。1985年3月,最高人民檢察院召開了第一次全國檢察系統先進集體、先進個人代表大會,對68個先進集體、233名先進個人進行了表彰獎勵。
反腐懲惡,檢察宏圖大展
在1988年6月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劉復之當選為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這一屆最高人民檢察院領導班子審時度勢,調整工作部署,把懲治貪污賄賂犯罪列為打擊經濟犯罪的第一位工作,作為檢察工作的重點。為此,在工作機制上實施了一系列的創新,建立舉報中心,創辦舉報制度;各級檢察院設立反貪污賄賂局,強化了專門的偵查工作;實行了分級負責辦理大案要案制度;建立了對自行偵查案件的雙重制約制度等。
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風波平息以后,最高人民檢察院會同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關于貪污、受賄、投機倒把等犯罪分子必須在限期內自首坦白的通告》,掀起了反腐敗的熱潮。在通告規定的期限內,群眾舉報貪污、賄賂等經濟犯罪線索13.3萬余件,有3.6萬多個貪污賄賂犯罪分子到檢察機關投案自首。1988年至1992年底,全國檢察機關貫徹“一要堅決、二要慎重、務必搞準”的工作方針,立案偵查貪污賄賂案21.4萬余件,追繳贓款贓物計人民幣25.8億元。與此同時,查辦侵權、瀆職的重大案件9060件,為國家挽回直接經濟損失4億元。為加大反腐倡廉的宣傳,最高人民檢察院還舉辦了“全國檢察機關懲治貪污賄賂展覽”。
在嚴厲懲治貪污賄賂犯罪的同時,依法從重從快嚴厲打擊嚴重刑事犯罪活動,開展社會綜合治理是檢察機關的又一個工作重點。重點打擊暴力犯罪,帶有黑社會性質的犯罪集團和團伙犯罪,開展反盜竊、“掃黃”、除“六害”等專項斗爭。此外,根據《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各級檢察機關本著“積極、認真、穩妥”的原則,初步開展了民事、行政檢察工作。
1990年5月中央批準設立最高人民檢察院政治部。8月21日至27日全國檢察機關首屆政治工作會議召開,11月頒發了《人民檢察院政治工作暫行條例》。
《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意見》發布后,最高人民檢察院迎來了歷史上第一位來自民主黨派的副檢察長王文元,此外還聘請了18位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擔任特約檢察員。
在七屆人大期間的五年內,檢察機關在各項工作取得開創性發展的同時,還對檢察機關內部機構設置進行了改革。根據需要創辦了《中國檢察報》,成立了中國檢察出版社、基礎理論研究所和檢察科學技術研究所等,創建了中央檢察官管理學院和中國高級檢察官培訓中心。
狠抓辦案,形成工作格局
1993年3月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選舉張思卿為新一任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根據黨的十四大精神,提出了檢察工作新思路,就是從認真履行法律監督職責出發,把嚴格執法擺到檢察工作的中心位置上來,把各項工作都納入法制的軌道,落實在狠抓辦案上,形成了“嚴格執法,狠抓辦案”的工作方針。在總結檢察機關恢復重建十五年來檢察實踐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了以查辦貪污賄賂、瀆職等職務犯罪大案要案、打擊嚴重刑事犯罪活動和執法監督為重點,帶動各項工作全面發展的工作格局。
1995年11月10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反貪污賄賂總局成立,標志著檢察機關懲治貪污賄賂犯罪工作步入專門化、正規化軌道。截至1995年底,全國已有28個省級院、296個分、州、市院,1283個縣、區檢察院建立了反貪局。最高人民檢察院要求按照“高標準、高效率、高水平”的要求,切實把反貪局建設成為“反應靈敏、手段齊全、精干高效、富有戰斗力”的偵查工作機構。五年來,共立案偵查貪污賄賂、瀆職“侵權”等職務犯罪案件38.7萬余件。通過辦案為國家、集體挽回直接經濟損失229.2億余元。
同時,大力加強執法監督工作,全面開展刑事案件立案監督、偵查監督、審判監督、執行監督和控告申訴檢察,有力地促進了嚴格執法,維護了司法公正和法律尊嚴。民事行政檢察工作也穩步發展,對維護國家、公民合法權益和社會穩定,促進市場經濟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全國檢察機關還參與了《刑事訴訟法》和《刑法》的修改工作,提出了許多建設性修改意見。1995年2月,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法》,于7月1日起施行。1996年7月中國檢察官協會成立大會在北京召開,在此之前,1994年11月中國女檢察官協會成立。這標志著檢察官的管理走上了正規化和法制化軌道,對建立和完善中國特色檢察制度意義重大。

整頓提高,依法規范辦案
1998年3月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選舉韓杼濱為新一任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會上,針對政法隊伍中存在的一些違法違紀的突出問題,為治理司法腐敗,加強政法隊伍建設,黨中央作出了集中教育整頓的重大決策。
全國檢察機關認真落實中央的部署,嚴行教育整頓,端正了執法思想,糾正了行使檢察權中的違法違紀問題,清理純潔了檢察隊伍,制訂完善了辦案規范和制約機制,加強了領導班子的建設,集中教育整頓取得了實效。
在教育整頓成果的基礎上,最高人民檢察院確立了“公正執法,加強監督,依法辦案,從嚴治檢,服務大局”的工作方針。在全系統推行檢務公開,建立了人民代表聯系制度,使檢察工作置于人民的監督之下。建立健全了各項工作程序和制度,保證執法的公平公正。經過集中教育整頓,在全國檢察機關形成新的觀念、新的作風、新的規范、新的形象,促進了各項檢察業務工作的健康發展。
作為檢察機關貫徹黨中央關于標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反腐敗方針的一項重要舉措,2000年8月高檢組建了職務犯罪預防廳,形成打防并舉的工作局面。并且強化訴訟監督,開展了打黑除惡立案監督、清理超期羈押、清理控告申訴積案、辦案質量檢查等專項行動,集中監督糾正了一批訴訟活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努力維護了司法公正和法制尊嚴。
2002年3月21日,江澤民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在人民大會堂接見首批大檢察官,韓杼濱檢察長為首批大檢察官頒發證書,開啟了依法管理檢察官的新階段。五年來,最高人民檢察院推行了檢察業務工作機制改革,實行主訴、主辦檢察官辦案責任制;設立大要案偵查指揮中心,增強了突破案件的整體能力;初步形成了適時介入偵查,引導偵查取證的偵查監督工作機制;建立專家咨詢制度,改革檢察委員會工作,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檢察制度。
強化監督,維護公平正義
2003年3月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選舉賈春旺為新一任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這一屆最高人民檢察院的領導集體,確立了“強化法律監督,維護公平正義” 的工作主題,提出了“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執法水平和辦案質量”的總體要求。
五年來,全國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全面開展,工作力度明顯加大,執法水平和辦案質量逐年提高,各項檢察業務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在案件數量逐年上升的情況下,嚴把實事關、證據關、程序關和適用法律關,認真貫徹寬嚴相濟的政策,努力提高執法水平和辦案效率,有力地維護了國家安全、社會和諧穩定和市場經濟秩序。五年來共立案偵查貪污賄賂、瀆職侵權犯罪案件17.9萬余件,20.9萬余人。同時立足檢察職能,深化職務犯罪預防,提出建章立制、堵塞漏洞的檢察建議7.4萬余件,有效預防了職務犯罪。
檢察機關還不斷強化監督意識,著力提高敢于監督、善于監督、依法監督的能力,全面開展對刑事訴訟、民事審判、行政訴訟和刑罰執行活動的法律監督,堅持有罪追究、無罪保護、嚴格依法、客觀公正,完善監督機制,狠抓薄弱環節。2003年以來,全國檢察機關相繼開展了集中清理糾正超期羈押等多項專項行動,切實解決了一批群眾反映強烈、影響經濟發展的問題,增強了服務大局的實效,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2006年5月3日,《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工作的決定》發布,深刻闡明了檢察機關的性質、地位和作用,明確提出了加強法律監督的工作要求和一系列政策措施,對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檢察事業,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新的起點,開創新的局面
2008年3月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選舉曹建民為新一任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新一屆的高檢領導集體,按照中央政法委的部署,在全國檢察機關開展了學習黨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錦濤總書記在全國政法工作會議代表和全國大法官、大檢察官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的大學習、大討論活動。提出要做到五個“始終”,即: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檢察制度;始終堅持把檢察工作放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來謀劃推進;始終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實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始終堅持充分發揮法律監督職能,深化檢察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維護和保障司法公正;始終牢牢把握嚴格公正文明執法的基本要求,堅持不懈地全面提高檢察隊伍的整體素質,大力加強基層基礎工作。
春潮連天涌,百舸竟風流。全國檢察機關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檢察工作新局面。■
編輯:韓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