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事件
6月29日,陜西省政府新聞辦公布了“華南虎照片”的調查結果,證實“華南虎照片”是紙老虎。周正龍因涉嫌詐騙而被批捕。據《新快報》報道,被免職的前林業廳副廳長朱巨龍正在休假,他語氣輕松地對記者表示:“接下來還是(要)開心生活,開心享受。”
朱巨龍的“開心生活,開心享受”的言論一出,輿論為之嘩然。其實,早在2月4日陜西省林業廳向公眾致歉時,他就是這樣向記者表達自己心情的:“寵辱不驚,坐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閑望天空云卷云舒”。面對質疑,以強悍的姿態來回應,這也許是出自朱巨龍的性格特征。《錢江晚報》評論作者戎國強說:“但愿這是一聲口哨,走夜路的人給自己壯膽的口哨。”問題是,當朱巨龍自由自在吹起口哨時,他是否愿意承認自己是個“走夜路的人”?根據陜西省監察廳的通報,朱巨龍“草率認定虎照為真”,因而“負有主要領導責任”;“在社會關注期間”,他的那些傳遍網絡的《語錄》被判定為“發表不當言論,屬嚴重違紀行為”。而朱巨龍早就對媒體放過“大不了打掉花翎,趕出大廳”的狠話,他不愿相信自己走的是“夜路”,他陶醉在自己所營造的光明幻覺當中。
什么是真正的“開心”?朱巨龍想“開心生活,開心享受”,他流露出滿不在乎的樣子,似乎很有些抵抗輿論壓力的勇氣。他不是也曾用“堅持真理要靠勇氣”贊美過周正龍么?但是,這種“勇氣”其實只是一種偏執。真正的開心是友善的、敏感的和開放的,是打開自己的心,容納世間種種彼此相異的意見,并通過理解和反省來實現自我改進的智慧。而朱巨龍的所謂“開心”是抗拒的、逃避的和封閉的,他只能活在自己營造的心牢之內,“生活”與“享受”不過是在分散自己脆弱的注意力。對于自己的遭遇,他并不想、也不敢敞開心胸,毫不躲閃地面對和反思。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朱巨龍的“開心生活,開心享受”在這一特定時刻爆發,無疑表征著完整自我的失落和健康心智的缺失。考慮到朱巨龍曾經擔任的職務,這種變異的態度則更證明了領導力和思想力的嚴重喪失。怎樣的“寵辱”?什么緣由?怎樣的“去留”?對此應負擔什么責任?“看庭前花”,“望天空云”,東張西望都不如以嚴肅和清醒的精神態度回到自己的內心,給自己內心深處的良知和理性一個基本的交代。
今天,作為普通公務員的朱巨龍的“生活”和“享受”其實都是病態的,不開心的,拒絕向真相開放的;那么昨天,作為高級官員的朱巨龍的種種領導與決策,也決不會真正令人“開心”。領導者需要有充分的責任感和健康的自尊心。而朱巨龍在“周老虎”事件中的領導和決策,則表露出責任感的迷失與自尊心的扭曲。他的著名語錄:“即便你老周承認是假的,我們也認為是真的。”其中所流露的蠻橫、獨斷與瘋狂的情緒令人深感震驚。在真相面前,心門緊鎖、大吹“口哨”的封閉態度,說明他已喪失了正常心智的起碼標準。
不過,朱巨龍的病態心理并不是他個人的問題,據媒體報道,在陜西省政府召開的旨在總結“華南虎照片事件”教訓的千人大會上,不少干部旁若無人地睡起大覺,這至少能夠說明他們的責任意識和自尊感仍在沉睡之中。官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使公眾受到愚弄,使國家蒙受損失,難道是可以“一笑而過”的小事情?可是,在這些官員們的內心中,他們首先是與自我對立的,他們被利益、政績和虛假的舒適感所驅動,回避現實中種種真實而具體的切膚之痛,回避對自我錯誤的審視和追問,在自己設定的心牢之內制造光明幻影,把自己心中尚存的良知和理性嚴密地包裹起來。倘若不能夠有意識、有目的地為現實負責,自尊何在?他們能夠把假的說成真的,在認為華南虎照片是真的時,他們竟表露出以人頭擔保的堅決,這是一種病態的堅決。它意味著在其他關系民生疾苦的事情上,他們也完全可能把真的說成假的,喪失自尊心的官員會成為真實生活的敵人。這還不可怕嗎?
當朱巨龍說“接下來還是(要)開心生活,開心享受”時,他清醒地知道他的生活具有內在的一貫性。朱巨龍曾經反復對《新京報》記者說,學習《毛主席語錄》從小學起堅持至今,已經成了他的習慣,甚至是他“挺虎”的重要精神力量。而這種固執的學習習慣,本身就是那個錯亂和破碎的時代的歷史遺留。
做官不是與生活為敵,不是與不同意見為敵,不是與真相為敵。做官是虛心地生活和工作,是規規矩矩地為他人服務,是以“齊之以禮,有恥且格”的精神狀態面對世界。這些都應該是常識。■
編輯:盧勁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