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檢察,在普通人的概念中是個針對性很強,職能范圍相對狹小的執法部門。大凡碰到涉鐵大案,人們才能看到公訴席上“鐵檢”的身影。
因為“鐵”字當頭,鐵路刑事案件又多以盜竊、毒品為主,加上犯罪分子流動性大,“打”向來是鐵骨錚錚的鐵檢的工作常態。
然而,近日在上海鐵路運輸檢察院進行采訪的記者卻獲悉,最近幾年,在促進鐵路改革發展,打造“平安鐵路”過程中,這種常態已被“打防結合”所取代。
“流動性大的犯罪特點的確表明了‘防’的難度,但堵漏建制,加強綜合治理的司法意識,將檢察法律監督職能做足做深,‘防’的效果是顯見的。”上海鐵路運輸檢察院檢察長談信友告訴記者,該院從防上做“文章”啟發于司法實踐。在依法打擊各類刑事犯罪的過程中,他們發現,雖然公訴部門指控的犯罪分子最終受到了刑罰懲處,但犯罪帶來的社會秩序的恢復,相關人員權益的落實等問題并沒隨之消失,依然客觀存在并影響著打擊犯罪的成效。
將“防不勝防”變為“防以制勝”,滬上鐵檢使出了什么招呢?
“捕捉辦案中凸現的社會治理問題,對可能存在的綜合治理工作堅決不放過。”思路已經確定,方法即刻跟上。
治安綜合治理聯系點
上海某國際家居市場原是上海西站銅川路貨場,占地約7萬平方米。2001年3月,由江蘇知名民營企業“金盛集團”投資,興建成為一個上海規模屈指可數的大型家居市場,其主樓為裝飾家居商場,附樓有大型超市、娛樂總匯、網吧和酒店用品市場組成,建筑面積達20多萬平方米。
幾年來,該商場迅速成為上海遠近聞名的家居市場。就在各級職能部門、商家、居民多方滿意稱好的情況下,上海鐵檢的辦案人員卻在多起刑事案件中,敏銳地感覺到了“不安”。
原來,檢察人員在對一些惡性案件提起公訴時發現,它們均涉及這個大型家居市場的問題,如陸輝等5人聚眾斗毆案、王漢等4人非法拘禁案、某蓄意放火案、一些內外勾結盜竊案等等。
規模大、項目多、人口雜,檢察人員在調查后認為,該市場不僅安全防范措施不力,而且在人員管理、商鋪租賃制度上均有疏漏,一定程度上成為誘發犯罪的外部因素,如果沒有得力的安全防范措施和制度跟上,今后很難杜絕刑事案件再度發生。
為徹底改變這種狀況,他們和市場管理方共同調研,協商方案,堵漏建制。2007年度,上海鐵檢將該家居市場作為抓手,建立了第一個“治安綜合治理聯系點”。
所謂“聯系點”不是掛上鉤就等著對方來反映情況,而是要深入下去常聯系,常溝通,常督促,常檢查。
針對該市場存在的問題,檢察官提出了多項整改建議:
加強對保安人員的日常管理,嚴格把好錄用關,對有不良嗜好和劣跡的堅決不予錄用,對在職保安有不良苗頭的立即清除;
對場內進行全方位監控,增設顯像頭,提高場內綜合安全系數,建立安全預警機制;
規范市場秩序,完善管理制度,充分發揮市場商會、行業協會的作用。打擊和嚴肅處理一切不合法的經營行為,建立和諧健康的經營環境;
廣泛開展案例警示教育和法制宣傳,增強員工和業主的安全防范意識和法律意識。
一段時間后,通過鐵路和地方的共同整治,購物環境上乘的某國際家居裝飾市場,其軟件管理也獲得了一次質的飛躍。
檢察官們欣喜地獲悉,目前該市場已投入幾十萬元,對場所內外的監控系統進行了更新換代,增設探頭,基本做到了全方位的覆蓋。監控室設專人,實行24小時動態監視,以便有效及時發現處置異常情況。
“打防結合”的實效是,自“聯系點”建立后,該市場刑事案件發生率降至為零。
一年抓好一個典型,扎扎實實地做,做出實效來。這恐怕是上海鐵路運輸檢察院領導務實作風的具體體現。2008年,他們將治安綜合治理的目標又對準了上海鐵路局下的又一個大型貨場——某快運公司。
檢察院發出整改建議
2006年年底,上海某電視臺播放了一則新聞調查片,題為《失控的倉庫》,反映一10余人組成的外來盜竊團伙,光天化日之下,開著車出沒于上海一些大型倉庫如入無人之境,瘋狂盜竊各種物品,在不到一年時間內,累計作案十幾起,涉案金額高達80多萬元。
電視臺播放的上述案例正是上海鐵路運輸檢察院當時辦理的一系列盜竊大案。辦案人員,上海鐵檢公訴科科長王正嶺告訴記者,這個案子的一大特點是犯罪分子實施犯罪行為時極為公然和猖狂。不同于一般的小偷小摸,該盜竊團伙“手筆”大,他們購買了數輛面包車、吉普車為作案工具,先在高架道路上觀察踩點,確定哪個貨場、倉庫進了貨,次日便換上偽造車牌,冒充運貨部門進場,公然實施盜竊。
在此系列案中,有十四家企業曾被盜賊洗劫過,其中上海某家電公司倉庫被盜大屏幕液晶彩電14臺,價值人民幣13萬元;某大型機械廠倉庫被盜三次,先后丟失銅材共計100斤,價值人民幣11萬元;某物流公司被盜兩次,先后丟失鋁錠數塊,價值人民幣24萬元……
“開車進去就可以了,沒人就搬幾塊。”“把東西往車上裝。裝上后拉出來就走了。”犯罪分子如是交代讓檢察官們感到震驚,為什么他們實施盜竊時沒有障礙,可以如此隨心所欲?為什么把守這些庫場的門是形同虛設的?
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讓檢察官們在做好案件的訴訟工作后,不敢有絲毫的思想松懈,他們結合案件作點面分析,并下到各個企業進行深入調查,找出了安全防范隱患后,及時發出一份份針對性強的《檢察建議》。
上海某快運公司在遭遇瘋狂盜竊后接到了上海鐵路運輸檢察院的整改建議書,之后,在該公司的邀請下,檢察人員對該公司的管理層和員工集中開展了4天的法制宣傳和教育,以普法宣傳、以案論法、宣傳刑事政策等為內容,深入淺出地展開了多方位、多層次的法制宣傳,聽眾共計352人次,收到良好的社會效果。
《檢察建議》一旦發出,為保證其嚴肅性,后期的跟蹤回訪是相當重要的。“我們要求確保件件有回復,事事有落實。從目前情況看,利用檢察建議形式給相關單位提出整改建議,效果相當好。”談信友檢察長不無欣慰地說。
某物業公司管理人員高某涉嫌貪污,辦案的上海鐵路檢察官發現該物業公司在空置房管理中有漏洞,便及時發出了《檢察建議》,并多次前往該公司開展法制宣傳。該公司對于檢察院的建議相當重視,他們認真吸取高某的教訓,特地將委托管理的空置房和出租房做了一次全面的清理,指派專人進行集中管理和經營,并建立相應的臺賬資料,定期進行檢查。
火車上的“反毒品販運”
在鐵路檢察機關辦理的刑事案件中,毒品案一直占有較大的比例。上海鐵路運輸檢察院的一個統計數據表明,毒品案約占該院刑事案件總數的33%。
檢方分析,上海鐵路的毒品案件有以下一些特點:其一,犯罪嫌疑人多數是江浙一帶吸毒或“以販養吸”人員,他們往往是在購買毒品后準備返程時在鐵路上海站廣場、候車室被查獲。正因為多數人用于自己吸食,故被查獲的毒品數量普遍不多;其二,上海毒品交易點集中在上海火車站周圍地區,來滬購毒者對于到哪里、從誰手中能買到毒品已經很熟悉,案發后毒販鮮有被查獲的;其三,新疆籍毒販主導了上海火車站周邊地區的毒品交易。
正因為上海是個毒品消費地和集散地,大多數毒品案件是在運輸環節上查獲的,所以,檢方分析這里必然存在著一個獲得毒品的“前因”和可能存在的繼續轉手的“后果”。對此,上海鐵檢要求干警樹立每個毒品案件都是一個大案的責任意識,并根據上海周邊城市吸毒人員在滬購買運輸毒品案件呈較快增長態勢,撰寫了社情分析材料,針對路、地警方各自偵查范圍的限制,在辦案中無法相互協作,完整偵破毒品大、要案的問題,提出了相關整改建議。
此整改建議引起高檢院、市委和市政法委領導的高度重視。高檢院姜建初副檢察長批示,要求鐵路警方與地方公安加強協作配合。
“要從源頭上預防毒品犯罪”,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但即使難,8年來,上海鐵路運輸檢察院還是在辦案之余堅持開展禁毒法制宣傳工作。
眾所周知,上海鐵路幾乎所有的大宗毒品案皆發生在從昆明到上海的滬K80(79)次列車上,即昆明等地是上海毒品的主要供應源頭。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毒品危害,參與禁毒,減少毒品犯罪,上海鐵路運輸檢察院每年都組織批捕、公訴、辦公、技術人員上K80(79)列車開展禁毒宣傳。
今年“6·26”國際禁毒日之際,該院干警又乘上了南去昆明的列車,他們針對近幾年辦理的極其典型毒品犯罪的案例,編發法制宣傳材料,向旅客發放,并在列車的餐車上設立法律咨詢點,接受旅客咨詢。
雖然,這樣宣傳的效果很難立竿見影,但正如檢察干警們所認為的,這樣的努力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