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發行體制改革經過30年的實踐與探索,在出版品種、企業規模、網點建設、從業人數、銷售業績等方面都呈現出幾何級數的增長。但我們應該看到,現在出版業也面臨著很多問題,如轉制的任務很重;對熱門書互相爭奪,對一般圖書重視不夠;一般書的平均印數及銷售數呈下滑趨勢;社店之間尚未形成利益共同體,缺乏有效的合作機制;誠信的缺失等。
在前不久,新聞出版總署黨組中心組理論學習(擴大)會議上,柳斌杰署長指出,三年內基本完成體制改革,打破地域、行業限制,形成統一開放有序的大市場格局。他指出,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大膽實踐,什么體制適合發展就用什么體制,什么機制管用就用什么機制,在改革創新中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發展之路。為了研究落實總署的要求,筆者試對深化出版、發行體制改革提出十大愿景,提請業內同行參考。
一、轉制勢在必行,模式不必統一。各社、各發行單位只要能壯大和發展生產力,應該允許百花齊放,擇善而從。
二、要建立有效的圖書營銷機制。書業是一種意識形態行業,其業績的考核標準,除了必須堅持政治標準第一外,最重要的應考核品種的能見度,不然我們出這么多書干什么?讀者見不到新書談何影響力?考核目標責任制不應限于銷售碼洋的增長幅度。建議按照店型的大小研究確定最低備貨品種,以滿足讀者的不同需求。不同的地區應有差別化經營,改變“千店一面”的業態。
三、選擇社店合作出版的最佳模式。目前比較可行的是“項目股份制”。要打破合作資金準入的身份限制,無論國有書店或民營書業都可以選擇合作出版的項目。出版社必須堅持選題和書稿的終審權。投資單位可以合作出版或以總量包銷的形式進行批銷。
四、有條件的國有發行集團可以跨地區兼并出版單位,實行股份制經營。這一點已有良好的開端,希能進一步發揚光大。
五、有條件的可授予一些國有發行集團和發行單位重印書出版權。可以購買版權,也可以聯名合作出版。
六、發行單位可以開展多元化經營。由于發行格局的變化,目前有相當一部分書庫和物流設備閑置,另一方面又搞重復建設。建議有關單位打破常規,開展多種經營。除首選與出版單位合作進行代征訂、代發貨、代儲運外,應向業外開放。只要不違反國家法律規定,不經營有害、有毒、易爆貨物,其他任何貨物都可以代存、代運、代發,以服務取得合法收益。
七、采用融資合作,股份制等多種形式壯大主業。出版行業總體上是微利行業,要做強做大僅靠書業本身存在一些先天性的困難。借鑒國外的經驗,除了做好主業外,通過融資合作、股份制等多種形式,鼓勵開展多種經營,除國家法律規定禁入的行業外,應不受限制,根本目的是為了壯大主業。
八、出版、發行集團的建立應堅決打破地域限制。除強強聯合外,可試行對欠發達地區的代理制,打破欠發達地區“小而全”的體制。大型出版、發行集團可以購買服務的方式支持欠發達地區。有的可以出售或拍賣原生地出版資源,對出版資源進行優化配置,類似目前工業布局上采用的“有的出資源、有的出技術”的辦法。在選題策劃和稿源發掘上以原生地為主,在編輯加工和營銷上以發達地區為主。在方式上可實行聯合出版或加工訂貨的辦法。
九、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初期可繼續實行國外代理制,站穩腳跟后再以獨資或合資形式登陸目標國或地區,形成自有品牌。
十、以鐵腕手段建立和健全行規、行約,實行黃牌警告、紅牌出局制度。凡有惡意拖欠書款等行為者,由行業協會調查處理,并公布于眾。紅牌出局單位在不影響對外營業的條件下必須進行內部整頓,相關責任人員應被開除,若干年內不得從事發行業務。對不合格出版物由生產者無條件召回。行規、行約必須強制執行,否則不予年審。
以上愿景,有的已經試行,有的建議予以研究。在新形勢下,我們要以創新精神研究新對策,以利于出版、發行體制改革的深入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