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說好還是說壞,無論是褒獎還是貶低,網絡書店攪得韓國出版行業不得安寧,已是不爭的事實。
網絡書店成長“一日三丈”
在韓國,讀者購買圖書的渠道呈現多樣化。在多樣化的銷售渠道中,要數網絡書店發展最快。
網絡書店最早出現在韓國是1997年,那一年,韓國網絡書店的總銷售額為5億韓元(約合5000萬日元或35萬元人民幣)。1998年,網絡書店的總銷售額為32億韓元,1999年為269億韓元,2000年達到950億韓元,2001年為1834億韓元,2002年達到2955億韓元,2003年為3443億韓元,2004年達到3743億韓元,2007年則突破5000億韓元(約合500億日元或3.5億人民幣)。
網絡書店在整個出版市場的占有比率,2002年為10.5%,較2001年增長61.2%﹔2003年為14.1%,較2002年增長17.0%;2004年為15.9%,較2003年增長8.7%﹔2007年為21.0%,較2006年增長32.9%。
網絡書店一方面發展迅速,另一方面也存在如何維持并不斷擴大市場占有率、保持讀者對網絡書店忠誠度的問題。而現在,網絡書店擁有讀者,依靠的主要是無償配送、降價銷售和贈送百分點服務等。賠錢賺吆喝,赤字多,盈利少,是網絡書店尷尬的經營現狀。
網絡書店能夠在韓國飛速發展,根本原因有兩個。一是在屬于IT先進國家的韓國,互聯網遍布國內,3000多萬國民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候都能十分方便地上網。二是實體書店必須履行按照圖書定價銷售的義務,而網絡書店卻可以對出版發行時間在1年以內的圖書,在10%左右進行打折銷售。這種“不平等”尤其有利于網絡書店發展。
政策法律上給予網絡書店的“特別優惠”,引起了包括實體書店在內的出版界(主要是圖書定價制的擁護派)的強烈不滿。實際上,網絡書店不僅是降價銷售出版物,而且還無償配送,并推行追加百分點制度,打折銷售最多達到50%。在形同虛設的法律認可的圖書定價制下,發行流通秩序還是越來越混亂。
在實施現行的圖書定價制以前,網絡書店一般在30%左右打折銷售。2003年以后,只能在10%以內打折。經營網絡書店的人士認為,抑制打折率,在實質上會引起銷售額的減少,影響網絡書店的生存與發展。與此同時,出版界要求實行完全圖書定價制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韓國主要網絡書店的特點
韓國有代表性的網絡書店有4家:Yes24(http:∥www.yes24.com)、Interpark(http:∥www.interpark.com)、Aladdin(http: ∥www.aladdin.co.kr)及教保文庫網絡書店。僅這4家網絡書店,2004年的銷售額為2880億韓元, 2007年的銷售額達到3580億韓元。在韓國網絡書店中排名第一的Yes24,在1997年6月以“WebFox”的名稱、作為第一家網絡書店誕生于韓國,1999年4月改為現在的名稱。Yes24現有資本金68億韓元,員工135人,2004年的銷售額為1000億韓元,2007年的銷售額為1500億韓元。
傳統的實體書店不能進行讀者閱讀傾向分析,不能向出版社提供讀者的閱讀需求,更不能向既偏僻又沒有書店的地方的讀者銷售圖書,而這一切,網絡書店做到了。因此,韓國的讀者、特別是邊遠地區的讀者,還是認為網絡書店功不可沒,應當朝著對讀者更加有利的方向繼續發展下去。
小資料:韓國的出版物免征消費稅
1977年,韓國的法律規定,報紙、圖書、雜志列入免稅的范圍。免征附加值稅,即消費稅。
在歐洲不少國家,出版物或是免稅,或是輕稅。韓國借鑒歐洲的經驗,從基礎性公共財富的觀念出發,認定“基礎生活必需品,與教育、文化、醫療、宗教有關的產品以及服務”,都在免稅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