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場萎縮,老大地位不再
中國五金博覽會是五金行業的一個行情觀察哨。2007年9月,第12屆中國五金博覽會在浙江永康市舉行。面對這個規模號稱“中國第一、世界第三”的五金專業展會,重慶大足竟只有“翔鋒工具”一家企業參加。
“到永康參展的費用需要萬元以上,這筆費用對于眾多龍水五金企業而言,多少有些沉重?!薄跋桎h工具”總經理羅輝倫有些無奈,“由于不愿意出這筆錢,大足五金行業幾乎選擇了集體棄權?!?/p>
集體棄權的背后,是大足五金行業的整體沒落。
上世紀90年代中期,重慶大足與浙江永康、廣東陽江一起被譽為中國三大五金之鄉。一句“東有永康陽江,西有重慶大足”更是生動描繪出當時大足五金產業的風光景象。
浙江永康一位官員至今依然承認:“大足曾是永康的偶像。當時,在五金行業,除了重慶大足,沒人敢稱第一?!比欢搅?007年,國家日用五金行業生產力促進中心發布的全國五金產業的排名榜順序卻是:永康、陽江、邵東、淋溢、大足。
佐證這個排名榜的是大足龍水五金市場的潰敗:以前擁有全球市場的大足龍水五金,現在幾乎沒有了立足之地,即便在本土的重百、新世紀等百貨商場,也很難再見到龍水五金的蹤影。僅刀剪行業而言,上世紀90年代,大足上規模的刀剪企業有105家,但現在規模達到銷售額上百萬的只有寥寥數家。
曾經風光無限的大足龍水五金,何以兵敗如山倒?
■ 技術低級,漸與市場脫節
在大足縣萬古刀剪廠,一面平整的白墻上,各類剪刀油光錚亮,但遺憾的是,大多款式都是上世紀的老面孔。
“為了升級換代,廠里花了2萬元購進兩臺自動磨刀機械,但對于電腦操作,就連我本人,也是一竅不通?!比f古刀剪廠廠長高正林頗為尷尬,“機械就這樣成了擺設?!?/p>
“龍水五金產品式樣老化,大多是低端產品,上不了檔次,已很難適應市場需要?!贝笞泯埶傄晃桓辨傞L坦承,“一個久負盛名的五金之鄉,居然連不銹鋼制品都很少,即使有,做工也極粗糙,根本不能和陽江、永康同臺競技?!?/p>
大足永紅刀廠總經理趙紹華將落后的原因歸結到技術和設備上:“龍水五金一直沿用上世紀80年代的半自動化設備,導致上千元一把的彩剪、瑞士組合軍刀、可拆卸塑料刀座等,大足都無力生產,只好仍以菜刀為主打產品?!?/p>
那為什么大足的企業不購買先進設備?“拿錢買設備,企業有顧慮?!壁w紹華說,“買了設備,產品賣不出去會虧錢,還不如維持老樣子,穩穩當當找點小錢。”
大足縣五金產業發展辦公室提供的數據顯示:2007年全縣研究開發經費投入加起來也不足500萬元,申報的專利僅有31個,平均每個企業0.05個,沒有哪一家企業有自己的新產品研發團隊。而浙江永康在2006年的時候,平均每個企業就擁有專利6.8個。
就這樣,龍水五金陷入惡性循環:怕滯銷而不敢買設備;沒有好設備,產品質量上不去,利潤就少;利潤越少,越不敢輕易買設備。
中國五金商會會長吳石川說:“大足許多企業小富即安,什么簡單、什么賺錢快就做什么,很少去考慮長遠發展。比如現在拴狗的鐵鏈暢銷,大家就一窩蜂地造鐵鏈,沒有做百年品牌的遠見。”
這樣的思想在當地很普遍。當地流傳一句話:“會打鐵會數錢就能生存?!?/p>
■ 閉關自守,師傅變成徒弟
2007年,時任縣長、現任大足縣委書記江濤三顧茅廬,終于打動曾到大足拜師學藝的浙江“梅花鎖業”負責人,其決定“不計前嫌,落戶龍水”。再赴龍水,“梅花鎖業”不再是學藝或考察,而是作為大足縣振興五金產業的中堅力量,攜其資金和技術,來此投資興業。
上世紀90年代,初出茅廬的“梅花鎖業”老板對龍水五金仰慕不已,不遠千里,趕來大足龍水,希望拜聞名全國的“金雞掛鎖”為師,合作發展。哪料“金雞掛鎖”的老板不但不屑一顧,還聲稱要將“梅花鎖”從市場上趕出去。
“‘梅花鎖業’老板悻悻而歸,發誓要成為中國最大的制鎖企業?!眳鞘ㄕf,“他帶領技術人員數次出國考察,并不惜重金,引進先進設備、技術和人才?!?/p>
“金雞掛鎖”很快為自己的高傲和偏見付出沉重代價——短短3年后,“梅花鎖”在重慶五金市場長驅直入,因質量、檔次與“梅花鎖”相去甚遠,“金雞掛鎖”只能節節敗退。
如今,“梅花鎖業”終于成就中國最大掛鎖企業的霸業,“金雞掛鎖”卻幾乎銷聲匿跡。
“有著千年歷史的龍水五金,曾是全國五金業的老大,浙江、廣東的企業紛紛前來拜師學藝。”吳石川說,“沒想到近幾年,龍水五金竟然淪落到為徒弟打工的地步,為昔日的徒弟貼牌生產,賺取一點汗水錢——加工費?!?/p>
“這些年龍水五金不是敗在沿海軍團手上,而是敗在自己手上——他們長期閉關自守、停步不前,并將市場拱手讓人。”作為競爭對手的浙江“鷹達刀具”總經理應衛忠,一語中的。
號稱歷經72道工序方能出品的“金忠”不銹鋼刀,曾是大足最著名的刀具。1992年,一個加拿大商人相中“金忠”,準備投資改造并擴大生產規模,包裝成“世界刀王”推向全球。不料“金忠”怕肥水流入外人田,隨手拋棄了加拿大外商遞來的橄欖枝。
■ 營銷落后,止步巴山渝水
龍水五金頗受業界詬病的另一點,就是品牌的缺失。
易祥斌現在是大足縣遠耀摩托車配件廠老板。在龍水五金業內,他是一個頗有聲望的人物。
1998年,易祥斌和當地許多人一樣,以個體戶的身份開始生產摩托車配件,并把自己的工廠命名為“群鑫”。隨著“群鑫”在摩配行業的知名度日益提高,易祥斌才想起關注產品的商標權問題。2006年底,當他拿著申報資料去工商部門辦理申請時,才驚訝地發現,“群鑫”商標早在2005年,就被河北一家摩托車配件工廠注冊了。無奈之下,易祥斌只好重新注冊了一個新商標,重新培育品牌。
像易祥斌一樣,沒有注冊商標的經營者在大足極其普遍。“在廣東陽江、浙江永康等地,五金企業都是先注冊商標之后再經營,而大足的許多企業卻截然相反,埋頭把產品做出來之后,才發現商標已經成了別人的?!眳鞘ㄕf,“龍水五金的營銷意識太差了?!?/p>
至今,大足的五金生產企業中,沒有一個中國名牌產品。而永康早在2006年時就擁有16個中國馳名商標、5個中國名牌及無數個省級著名品牌。
在重慶各大商場,很少見到龍水刀具,反而讓外地貨一統天下。大足民貴刀具總經理陳德明說:“進商場要繳入場費,本來利潤就薄,還要先拿一筆錢出去,實在是不劃算,還不如自行銷售?!?/p>
然而,外地企業卻鐘愛商場?!拔覀兊闹鞴シ较蚓褪侨珖鞔笊虉觥!钡毒邩I的老大“陽江十八子”總經理李有維說,“商場可以帶來穩定的銷量,而且很多商場在全國都有分店,通過他們可以進入各大市場?!?/p>
營銷意識上的一次次畫地為牢,讓龍水五金漸漸從市場黯然出局。
■ 政府缺位,錯失次次良機
2004年9月,第九屆中國五金博覽會在永康舉行。當時,龍水五金正進行著一場前所未有的內耗戰。龍水新舊兩個五金市場之間本來暢通無阻的市場大道,被老市場的管理者用1米多高的磚墻封堵,近在咫尺的兩個市場,頓時變得隔山隔水。
這種非常規的競爭方式發生了半個月,居然無人過問。經營戶上門找市場管委會調解,只見七八個人正打牌甚歡。經營戶只好給縣里有關部門打電話,可電話打了數十次,也沒人搭理。
有關部門的“只生不教”,導致市場內耗不斷,龍水五金的發展因此大受影響。
“只生不教”,還讓“金忠”、“永紅”等知名品牌遭受假冒偽劣產品的重重圍困。在龍水,小五金廠商大多是沒有注冊商標的雜牌軍,看到哪家的東西好賣就貼哪家的商標,這些產品大多偷工減料,但價格便宜,對市場沖擊巨大。
談及此事,“金忠”總經理金上濱一臉苦笑:“一家專靠生產假冒五金的農戶,一年的贏利可能比我們的還要多。”
作為曾經享譽全國的五金之鄉,大足連一個五金質檢中心都沒有,名牌產品在劣貨的圍困中舉步維艱。
有識之士指出,地方政府在對龍水五金的宣傳、推廣上,也非常缺乏眼界,大足縣打出的招牌是“中國西部五金城”,而浙江永康卻打出“中國科技五金城”這張牌,正是這張王牌,吸引全國及東亞地區的大小五金商販到永康進貨?,F在,永康一躍成為全國五金行業之首。
就在大足為取得國家日用五金行業生產力促進中心命名的“中國西部五金之都”招牌而沾沾自喜時,永康已高瞻遠矚,制定了永康總部中心建設規劃方案,提出要打造中國五金行業的總部中心、會展中心、通關中心。
“1983年‘陽江十八子’還是個小作坊,資金不足兩萬元,如今已有上千人?!眹胰沼梦褰鹦袠I生產力促進中心秘書長林加平說,對于培育名牌產品,政府搭臺很關鍵,陽江的崛起有賴于政府的牽線搭橋,當地政府經常組織企業外出考察,并到有關部門申請技改資金,申請名牌產品的名額等。
“上個世紀90年代初,陽江喊出‘做大一把刀’的口號,政府各部門聯動為刀業服務。質檢局成立刀具質量檢測中心,外經貿局主抓刀具出口,政府還花120萬元建立‘中國刀剪網’,投入700萬元建展覽中心。”陽江外經貿局副局長陳衛說,“凡是到陽江的外商,政府官員都要前去介紹刀具產業,這不僅擴大了陽江刀具的知名度,還打通了外銷渠道?!?/p>
“上個世紀90年代初,當永康從第一道工序到最后一道工序都采用機械化作業時,大足還在用土法淬火;上世紀90年代末,當永康開始生產七彩軍刀時,大足還滿足于傳統的刀剪生產;21世紀初,當永康已經從小五金邁向現代五金時,大足還沉迷在套刀生產中自得其樂?!绷旨悠秸f,“政府相關部門的小進則滿,在引導和管理上的嚴重缺位,是龍水五金裹足不前的重要原因?!?/p>
從龍水五金的沒落
看山頭意識之濃
正是因為在成績面前不思進取,小進則滿,不愿創新,才導致技術低級,漸與市場脫節;正是因為開放合作意識不濃,怕肥水流入外人田,才導致閉關自守,從師傅變成徒弟;正是因為自我封閉、畫地為牢,缺乏在更廣闊的空間內參與競爭、尋求發展的勇氣和智慧,才導致營銷落后,止步于巴山渝水……大足龍水五金的沒落軌跡,清晰地反射出大足五金行業和相關部門的山頭意識之濃。如果不盡快鏟除山頭意識,千年龍水五金完全可能被毀于一旦。
令人欣喜的是,龍水五金的沒落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市科委和大足縣委、縣政府一起,對振興龍水五金制定了宏偉的規劃:力爭3—5年內,制定出大足五金行業標準;培育出3—5個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龍頭產品;五金產業園建設初具規模;培育出1—2個國家級名牌,3—5個重慶市名牌;年產值達到60億元左右,出口創匯1億美元,創利稅6億元,把大足建成全國最具競爭力的五金產銷基地之一……我們有理由相信,經過思想大解放的洗禮,龍水五金一定會重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