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個靜謐的寒夜,在海拔5000多米的喀拉昆侖高原上,面色紫黑、嘴唇爆裂的戰士們用撿來的五彩斑斕的鵝卵石,在帳篷外壘砌起4個大字——報效祖國!營地旁,鮮艷的五星紅旗在冰雪世界迎風飄揚……
多少年過去了,這四個大字始終激勵著高鈺琪。
他45次上高原,在被稱為生命禁區的地方,經歷了數次生死考驗,終于帶領同事們完成了《高原病的發病機制與防治措施研究》……前不久,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簽署通令,給第三軍醫大學高原軍事醫學系主任高鈺琪記一等功。
一個年輕戰士因突發腦水腫在自己面前死去,高鈺琪再也止不住眼淚……
23年前,高鈺琪第一次踏上了高原,和第三軍醫大學高原醫學研究室的同事一起,到拉薩開展高原病研究和實驗。
23歲的高鈺琪,一踏上神秘的高原,隱隱地感到有些興奮。
然而,高原給他上了實實在在的一課——他初次嘗到了高原反應的強烈滋味。高鈺琪和同事把攜帶的二十幾箱儀器卸下飛機,又搬上汽車。不久,他就感到氣喘吁吁,心跳加速。晚上到了住宿點,高鈺琪怎么也睡不著,明顯感到腦部缺氧,他只有半臥才不覺得胸口悶得慌。
初臨高原的高鈺琪,看到了高原病帶來的讓人撕心裂肺的生死離別。
一個不足兩歲的孩子跟著媽媽從內地來西藏探望父親,剛剛踏上拉薩的土地,就因突發肺水腫和小兒心臟病夭折了。在他的旁邊,母親哭得悲痛欲絕,還未見過孩子的父親,第一次看到的卻是一具冰冷的尸體。
高鈺琪的內心,連連受到強烈的震撼。
一天晚上,高鈺琪眼睜睜地看著一個剛入伍的年輕戰士因患突發性腦水腫陷入昏迷,醫院盡了最大的努力,還是無法把他救活。
高鈺琪流下了眼淚,心中產生了強烈的內疚感和無助感:“我多么想把戰士從昏迷中喚醒?。〉覠o能為力?!彼貞浀?。
這次高原之行,高鈺琪在拉薩呆了近4個月。
從此,高鈺琪在心里暗暗發誓:一定要在高原醫學研究方面有所突破,一定要為在高原上患病的官兵和老百姓,做些有意義的事。
回到重慶,高鈺琪專心致志地埋頭攻讀了3年研究生課程,專攻高原醫學的缺氧性肺動脈高壓課題。
45次上高原,面對生死考驗他從未退縮,海拔5000多米的高原上,鵝卵石壘砌的四個大字激勵著他……
5380米,神仙灣哨所的海拔高度。
結束了3年的研究生學習之后,高鈺琪來到了新疆喀喇昆侖高原。
海拔高、自然條件嚴酷的高原,是高原醫學研究理想的天然實驗室,然而其中的艱辛卻也為常人難以承受。
在喀喇昆侖高原,高鈺琪和同事遭遇了三四次車禍:從喀什到葉城,道路十分狹窄,快速行駛的汽車穿過路障和路旁的白楊樹,一下子栽到十幾米高的戈壁灘下,慶幸的是,車子栽到一堆軟軟的細沙上。雖沒出人命,但車上5人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擦傷,從車里爬出來,大家的臉色一片煞白;雪天,在一條盤山公路上,路滑彎急,前面的來車沒有看到他們,把他們乘坐的車子一下子頂到懸崖邊,半個轱轆懸在空中,靠高鈺琪一面的車玻璃被震碎,接下來的途中,雪風不斷灌進來,高鈺琪在接近零度的氣溫中瑟瑟發抖……
軍醫對高原病并沒有免疫力,在喀喇昆侖高原,高鈺琪嘗到了瀕臨死亡的感覺。
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每天晚上,高鈺琪都不能安然入睡,常常是半坐著瞇一會兒又被缺氧折磨醒——頭暈耳鳴,鼻孔發熱,腦袋一圈一圈往外漲,心跳加速,呼吸緊促,大口大口地喘氣仍感到憋悶。和他同室的同志當時都出現了嚴重反應,常常在睡去又醒來的反反復復中,不知不覺,天就亮了。
但高鈺琪說:“跟常人比起來,我們的這些經歷稱得上苦,可跟高原上常年駐守的戰士比,這又算得了什么呢?”
交通條件險要,兵站和哨所的生活條件也十分惡劣,由于長途運輸和低溫,當運菜的車輛抵達兵站時,原本綠油油的蔬菜往往全都枯黃、變黑,而戰士們卻吃得津津有味,因為一旦大雪封山,往往連這樣的蔬菜都吃不到。
高鈺琪永遠都不會忘記這樣一件事:在神仙灣哨所,一位前來視察的將軍即將離開,戰士們列隊立正,齊刷刷面對將軍行起了軍禮。突然,這位將軍含著淚,面對戰士們跪下了——他跪的既是戰士們身后的國旗,也是在寂寞的生命禁區誓死保衛祖國的戰士。
面對把痛苦和艱辛埋在心底的戰士,高鈺琪只能默默工作。
他每天很早就起來,臨床觀察、現場藥物驗證、分析登記。
寒夜,戰士們在哨所旁的地上用鵝卵石壘砌起4個大字——“報效祖國”。一旁,五星紅旗在冰雪世界迎風飄揚……
高鈺琪從未退縮。
因為在他的心中,這4個大字,成為了永遠的激勵。
守護高原上的生命,他隨時準備出發……
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忍耐!
高鈺琪把從高原帶回來的這句話也用在了后方高原軍事醫學的教學研究工作中。
在第三軍醫大學高原軍事醫學系,有我國最先進的模擬高原低壓艙,艙體內分別有彼此相通的訓練艙及過渡艙,讓人慢慢適應高原低壓的情況,但這樣低壓的環境,也不是常人能夠忍受的。
一次,為了進行低壓環境的動物活體實驗,高鈺琪在艙里一呆就是幾天幾夜,飯菜是通過遞物艙艙口送進。因為心中牽掛著研究課題,在過渡艙的時間呆得不夠,出來太快的他一下子感到受不了,同事們看見他抱著頭,慢慢蹲了下去……
其實,作為醫學專家的高鈺琪完全可以不用這么辛苦,擺在他面前的機會和誘惑有很多。
高鈺琪曾到美國進修3年,在此期間,他收到了來自兩家知名制藥企業的邀請。但他拒絕了,因為有祖國和恩師的召喚。回國后,高鈺琪也謝絕了國內一些科研機構的邀請,雖然在那里,他能夠獲得更好的研究條件,能更自由地將自己的科研成果進行發布。
他眷戀高原,眷戀高原上的生命,眷戀高原病的研究。
高原病發病的一個重要機制,是缺氧引起肺動脈高壓,再引發高原肺水腫和高原心臟病。
為什么缺氧會造成肺動脈高壓?成為高鈺琪第一步研究的重點和難點。
通過3年研究,高鈺琪發現,缺氧時細胞外的鈣離子會滲入血管平滑肌細胞內,造成血管收縮,引發肺動脈高壓。
高鈺琪和他帶領的專家組,致力于高原病綜合防護措施的研究,比如將植物提取物制成食品添加劑,加入高原食品,在日常的生活中進行防護,他研究的“耐缺氧茶泡騰飲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再比如進行預缺氧復合鍛煉,促進人們對高原的習服……
23年來,由高鈺琪領銜的專家組,已基本解決了部隊上得去(有效防護急性高原?。?、站得穩(有效防護慢性高原?。┑膯栴},而解決部隊打得贏(在高原低壓環境下提高戰斗力)的問題,成為他下一步攻堅的方向。
2006年,高鈺琪牽頭完成的《高原病的發病機制與防治措施研究》,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標志著我國高原病研究躍居世界領先水平。
…………
“這些研究成果是軍民共享的。”高鈺琪說,這是自己最欣慰的。
在高鈺琪的辦公室里,常年放著一個皮箱,里面是已經收拾好的行裝。
為了守護高原上的生命,他已做好準備,隨時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