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第29屆北京奧運會火炬手,但6年前卻患上絕癥——“乳腺癌晚期伴骨轉(zhuǎn)移”,醫(yī)生說她活不過半年。
她是重慶市癌癥康復會眾多病友的知心人和“希望之光”,但當初她也一度想過自殺。
當2008年6月16日,張紅梅手舉奧運火炬奔跑在重慶的陽光下,成為一個城市的聚焦點,誰知道她6年和死神搏斗的艱辛?她哭過、堅持過、絕望過,但最終,她跑贏了。
大難襲來,她想到了死
1996年,張紅梅和丈夫龔河萍從當時的重慶市罐頭食品總廠雙雙下崗,那時女兒龔倩才十歲。為維持生計,夫妻倆在農(nóng)貿(mào)市場擺了個絞肉攤,辛苦、收入也不高,但眼看著日子好起來。
就在這時,命運的寒霜向張紅梅襲來。2002年9月23日,她到醫(yī)院探望一個患子宮癌的朋友。朋友說,在確診前她一直感覺腹部有一硬塊。張紅梅立刻想到自己胸部的那個包塊。第二天,張紅梅到醫(yī)院檢查,沒想到一檢查完就被醫(yī)生留下了:“你不要走了,直接去辦住院手續(xù)吧。”
隨后,一位主治醫(yī)生帶著一群實習生再次給張紅梅做檢查,說:“這個患者的癥狀十分典型,這是典型的晚期乳腺癌……”張紅梅一下子傻了。
流著淚,她給家人撥了電話:“沒得救了,我是癌癥!”聞訊而來的父母和張紅梅抱頭痛哭。
在醫(yī)生和親人的勸說下,張紅梅好歹答應配合治療。可三個療程后,醫(yī)生告訴她,癌細胞已經(jīng)轉(zhuǎn)移到骨頭。在B超室外,一個醫(yī)生跟護士悄悄議論她的病情“最多能活半年”,這句話如一聲霹靂讓張紅梅整個人都癱了,看到聞訊而來的二姐,張紅梅抱著她“哇”地一聲哭了出來。
那時,家里給孩子存的10萬元錢已經(jīng)花掉了六七萬。身體和精神的雙重痛苦,讓張紅梅開始絕望:癌已入骨,相當于判了死刑,錢花了,人也救不過來,女兒在外面連礦泉水都舍不得喝。她不想拖累女兒和丈夫啊!
張紅梅想到了死。她想過要從窗戶跳下,可虛弱的身體,讓她根本無力挪上窗臺。
一天深夜,張紅梅小心地從枕頭下摸出積攢多日的安眠藥。當她掙扎著想要去拿床頭柜上那半杯水時,顫抖的手弄翻了杯子。趴在床邊睡著的丈夫猛然驚醒,看著妻子手里的安眠藥,痛哭流涕:“我的天哪,你這是在干啥啊!我賣了房子都要給你治病,你咋還想不開啊?只要你在,只要這個家完整,我做什么都愿意啊!……”
驚醒的女兒也被眼前的一幕嚇呆了:“媽,你要是不在了,我活著還有什么意思?”
親人的話讓張紅梅眼淚滂沱。
用微笑和死神搏擊
住院治病,花錢如流水。丈夫每天都把營業(yè)款送到醫(yī)院,僅能勉強維持輸液的費用。張紅梅生病以來,丈夫疲憊不堪,女兒的成績更是直線下降。
一定要振作起來,就是死,也要留給家人一個樂觀的形象,不能讓他們生活在絕望的陰影中。“一定看著女兒考上大學!”母親的本能,激起了張紅梅求生的勇氣。
那段時間,女兒龔倩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望媽媽。為了不影響女兒情緒,痛得厲害時,她就死死攥緊兩個拳頭,裝出一副笑臉。她還斗志昂揚地激勵女兒:“你要是考上了大學,媽媽的病會好得更快些!”
不久,女兒成績大幅提高,張紅梅欣慰不已,她覺得自己對這個家尤其是對女兒,是至關(guān)重要的。
丈夫無微不至的愛,更是給了張紅梅莫大的信心和力量。龔河萍白天經(jīng)營絞肉攤,晚上悉心照料妻子。放療后,張紅梅常常惡心嘔吐。丈夫總是等她稍微恢復,就溫柔地用溫水輕輕擦洗她的頭。早已掉光頭發(fā)的張紅梅閉上眼,靜靜地享受著丈夫細膩而深沉的愛意。
親人無怨無悔的愛,支撐著張紅梅。2003年5月,做完最后一次化療,張紅梅出院了。
為配合治療,龔河萍打聽了很多偏方,每天晚上,他都有一道必做的功課——熬中藥,不論多晚多累,他都守在藥罐邊。他說,一定要每天現(xiàn)熬,藥效才好。
怕妻子又想不開,龔河萍總是格外小心,只要房間有異常響動,哪怕是放杯子的聲音重了點,他都會一個箭步?jīng)_進去,確認妻子沒有異樣后,才放心做事。龔河萍的語氣也變得格外溫柔,平時問妻子需要什么,總是以“親愛的,你想不想……”作為開頭。
面對滿含深情的丈夫和乖巧懂事的女兒,張紅梅知道自己如果不好好活下去,就愧對親人。看著丈夫瘦了十來斤的瘦削身影,張紅梅滿含熱淚:“我欠你啊,要是有下輩子,我一定還你……”
她尋找到了戰(zhàn)勝癌癥的靈丹妙藥
出院一個月后,捷報傳來,女兒考上了大學。張紅梅忽然感覺,陽光多了。
一天,正臥床休息的張紅梅忽然感覺饑餓,她掙扎著坐起來,將腿挪到地上,她居然能扶墻站立了!她驚喜不已,已經(jīng)很久沒下過床的張紅梅,艱難地挪到廚房,竟然自己煮了一小碗面。三兩口吃完面,她感覺生氣又重新回到了身上。
“我能下床了,我不得死了!”放下碗,張紅梅痛痛快快地哭了一場。
這已經(jīng)是2005年,張紅梅已和癌癥對抗了3年。
張紅梅能下地后,丈夫便和張紅梅的姐姐一道,每天把她攙下樓。當一天早上張紅梅被攙扶到離家不遠的枇杷山公園時,看著打太極拳、跳壩壩舞的人們,她頓生羨慕:“活著真好啊。”
2005年底,奇跡在張紅梅對生活的極度渴望里發(fā)生了,她可以四處走動了。
她加入了重慶市癌癥康復會,聽講座、爬山、聚會,張紅梅一樣活動都不缺席,她太需要生活的鮮活和激情了。
很快,活躍、樂觀的張紅梅當上了癌癥康復會文化宮小組組長,她帶領150多名病友,用積極的心態(tài)跟病魔斗爭。
為了鼓勵更多的癌癥患者,她印制了名片,與老患者交流治療經(jīng)驗,當新患者的“心理醫(yī)生”。全國各地的患者給她打電話,有的一打就是一個多小時,面對電話中的哭述,她總是耐心地寬慰和鼓勵。遇到被家人嫌棄的病友,張紅梅就像親人一樣噓寒問暖。在對病友的幫助中,張紅梅找回了生命的價值。
2007年3月,在定期復查中,張紅梅身體的所有指標都基本恢復正常。“奇跡啊!”拿著檢驗報告單,連醫(yī)生都難以置信,“晚期癌癥病人能恢復到這種程度,簡直不可思議!”
舉起生命的火炬
2008年6月16日上午,北京奧運火炬接力在重慶主城區(qū)進行,208名火炬手,高舉奧運火炬,奔跑著。誰也想不到,第172棒火炬手,竟是從死亡邊緣掙扎回來的張紅梅。她的笑,正如火炬上的火焰一般,熱烈而旺盛地燃燒著。
2007年6月,張紅梅從報紙上看到選拔奧運火炬手的消息。“不限年齡,重在參與”的報名規(guī)則,一下吸引了她。她當即拿起電話,成為重慶首位報名者。她在報名資料上寫下這樣的話:“我希望所有的癌癥病人都能像我一樣,擁有頑強的毅力,健康、自信地微笑著面對生活!”把自己對生命的感悟和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傳遞給全世界,這正是張紅梅參加火炬手選拔的動因。
張紅梅的故事打動了主辦方,考慮到她的身體狀況,主辦方免除了她的跑步測試,直接讓她進入決賽。2007年8月18日,在首都北京,“CCTV-聯(lián)想奧運火炬手選拔”首場決賽通過中央電視臺向全國現(xiàn)場直播。第一個出場的1號選手就是張紅梅,身穿紅色T恤、扎著麻花辮的張紅梅充滿朝氣。走上舞臺,她嘹亮的歌聲就響了起來:“哎——今天爬山怎么樣哎?哎怎么樣?今天爬山真快樂哎,哎真快樂……”這是她與癌友們爬山時唱了無數(shù)遍的改編自劉三姐山歌的《爬山歌》,唱到后面,張紅梅竟忘情地隨歌起舞。
聽完她的故事,主持人笑著說:“張大姐連死神都跑贏了,你比劉翔還跑得快!”最后,張紅梅高票勝出,成為奧運火炬手。
這天大的驚喜讓張紅梅更忙了,但她沒有忘記自己對生命的承諾,奧運火炬手的特殊身份讓她更明白自己肩上的責任,透過自己特殊的人生經(jīng)歷,她對奧運精神有了獨特的領悟——希望所有的人包括癌癥病人都能健康、自信地微笑著面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