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也不曾料到,8月8日這個喜慶的日子,在2008年來得如此艱難。2月的空前雪災,凍傷了中國大地;5月的汶川地震,撕裂了華夏山川。然而,當風雪阻斷歸路,我們彼此取暖;當地震撕裂大地,我們生死不離。當我們全力以赴戰勝這些嚴峻的自然災害,以最好的狀態迎接世界各地的貴賓時,才猛然發現:這,不正是活生生的奧運精神嗎?
體育賽場上的拼爭只是人類奮斗的一個縮影,奧林匹克精神本就是要在自強不息的拼搏中,冶煉人們堅韌不拔的進取精神和克服一切困難的英雄氣概,本就是要在超越一切的競爭合作中,詮釋人類和平互助、攜手同行的執著夢想。
在2008年這個美麗的夏季,奧運與中國完美地結合,更快、更高、更強的奧運精神與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水乳交融。奧運會帶給中國人民最寶貴的財富,也許就是與中國文化融合后的富有全新內涵的奧運精神,這種新奧運精神將深深地激勵中華兒女,面對任何困難都能挺起脊梁,永遠更快、更高、更強!
開放的奧運會
不擔心負面報道
■ 屈弓
北京奧運會將迎來3萬多名境外記者,中國政府不僅承諾對記者的采訪要求實行“零拒絕”,而且允許擁有奧運轉播權的部分外國電視轉播商在包括天安門廣場在內的地區進行現場直播。有人擔心電視直播不利于控制負面報道,會造成負面影響。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在視察奧運新聞工作時表示:“哪個國家都有負面,我們中國這么大的國家,負面的難以避免。我們會保持開放的心態,相信大家會對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主流進行充分估計、綜合評價。”
告訴世界一個真實的中國,也必然會向世界展示一個開放的中國、自信的中國。不擔心負面報道不僅表明了中國高度自信的心態,也表明了中國融入世界的開放心態。
與中央領導不擔心負面報道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平日里,一些地方或基層領導卻視負面報道為洪水猛獸,一味地封堵,為了“防負”,一些基層領導可謂千方百計、不擇手段。在各種高壓之下,一些地方的媒體淪為一見太陽就高歌的“報曉雞”和“報喜不報憂”的“報喜鳥”。其實,沒有了負面報道,不等于沒有負面事件。紙是包不住火的,被掩蓋的負面事件越多,就越容易引發更嚴重的負面新聞。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連奧運會這樣的大事我們都可以不擔心負面報道,其他還有什么好擔心的呢?希望更多的地方和基層領導,能從奧運會的成功舉辦中壯膽、換腦,大可不必過于擔心負面報道。
讓奧運傳播中國文化
■ 夏昌銘
奧運會是世界體育盛會,也是世界文化盛會。北京奧運會,展現出中國傳統文化與奧林匹克精神完美融合的特色。申辦會徽形似中國傳統工藝品“中國結”,“中國結”體現了中國人心心相連、團結一致的精神,也象征著世界人民團結協作的深刻涵義。吉祥物五福娃,把中國的金、木、水、火、土的哲學思想,與奧運五環相匹配,這是奧運精神和中國文化最精彩的結合。奧運火炬創意靈感來自“淵源共生,和諧共融”的“祥云”圖案,這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國文化符號……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與奧運精神的完美結合,讓中國文化受到全世界的矚目和贊譽。但遺憾的是,在國內,反而有一些人對中國文化特別是傳統文化看不上眼,有的人抱著文化虛無主義的態度,否定老祖宗的一切,還有的人盲目地崇洋媚外,認為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
隨著2001年中國加入WTO,中國經濟全面融入全球化浪潮。但越是全球化時代,越要注意維護和傳承民族文化,因為文化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是真正的核心競爭力。隨著奧運會的成功舉辦,我們不僅有理由增強自己對中國文化的自信心,而且要借助奧運會這一平臺,讓中國文化更好地融入世界、影響世界,為建設和諧世界作出中華民族的特殊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