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要完善黨的代表大會制度,實行黨的代表大會代表任期制度。為了深入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市委決定,開展區縣黨代會常任制試點。而在此之前,巴南、雙橋等地的黨代會常任制探索,已經開始——
■ 年會制,提高黨代會的“含金量”
在今年1月14日巴南區第十一屆黨代會第二次會議提案現場答復會上,黨代表張文明關于“發展環境綜合整治”的提案得到現場答復。當了四屆黨代表的張文明高興地說:“這一屆黨代表,我當得最充實。”
張文明的感嘆,來自巴南區從2007年初開始的黨代會常任制試點。
2007年2月,巴南區黨代會報告把黨代會常任制作為黨建工作的重要內容。3月22日,區委書記李科帶領3位區委常委深入調研,很快,一份《巴南區黨代表常任辦法(試行)》下發到全區各級黨組織征求意見。
今年1月召開的黨代會,是巴南區試行黨代會常任制后召開的第一次大會。這次黨代會最大的變化,是打破了五年開一次的慣例,和人代會、政協會一樣,黨代會成了年會。“將五年一屆的黨代會調整為年會,不僅為黨代表履行決策權、監督權、建議權等搭建了充分的平臺,更重要的是能使黨委的決策更好地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巴南區委組織部副部長楊亞平說。
會議內容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以往的黨代會主要有兩項議程:聽取和審議區委、區紀委工作報告;選舉。而這次黨代會,增設了審議全區黨內重大事項決策的各項工作報告,將全區的重大事項,納入全體黨代表的監督范圍。同時,大會期間還開展黨代表提案收集辦理工作,有關部門針對重點提案,進行現場答復。
以張文明為提案人、朱作芳等4名黨代表附議,向大會提交的《關于推進發展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建議》提案,正是這次現場辦理的重點提案之一。在答復現場,區紀委針對張文明的提案給予了答復。
會后,張文明感慨地說:“這種形式能在第一時間了解黨內大事、要事,能讓我們黨代表更充分地履行自己的權利。以前開完會,常常把自己的身份都忘了,現在能夠讓我時刻銘記自己作為黨代表的責任。”
在這次黨代會上,巴南區共接辦黨代表提出的各類提案、意見和建議58件。
在巴南區,黨代表開會“聽聽報告、填填選票”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
從2006年9月開始探索黨代會常任制的雙橋區,不僅豐富了黨代會的內容,還將黨代會與人代會的權利職責進行了區分。雙橋區區委常委、組織部長覃正杰說:“我們把黨代會的側重點放在審議一年來黨的工作、黨的自身建設和干部隊伍建設。對共同關注的經濟社會發展問題,黨代會側重于對重大問題的科學決策,人代會則側重于貫徹黨代會的決定,制定具體的落實措施,落實‘如何搞’的問題。”
在2008年1月召開的黨代會年會上,雙橋區的黨代表不僅審議了區委工作報告和紀委工作報告,還審議了對雙橋區經濟社會發展至關重要的《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實驗的意見》。而在隨后召開的人代會上,人大代表則就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在雙橋區如何落實,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雙橋區對黨代會內容、責權的清晰界定,大大提高了黨代會的效能。
■ 閉會履責:從“四手代表”到“常任代表”
以往,黨代表參加完黨代會之后,其代表職責近乎空置。在以黨委會替代黨代會的制度安排下,就黨內決策的“優先知情權、決策權和監督權”而言,絕大多數黨代表都無從行使。
如何使黨代表充分行使職責,是黨代會常任制探索的核心。開展試點工作以來,巴南區出臺了《黨代表視察調研辦法》、《黨代表提案意見建議工作辦法》、《黨代表測評評議辦法》等。這為保證黨代表行使知情權、參與權、建議權和監督權搭建了寬廣的平臺,讓黨代表真正告別“報到時握握手、開會時拍拍手、表決時舉舉手、閉幕時揮揮手”的“四手代表”,成為能天天履職的常任代表。
楊亞平說,在巴南區,黨代表擁有了提交提案建議的權利,并參照人大、政協辦理議案、提案的辦法進行辦理;重大事情的決策、區委常委會和全委會的召開,都要邀請部分黨代表提建議、意見;區委常委班子召開民主生活會時,要邀請全體黨代表提意見;黨代表還可以評議區委、區紀委班子成員。
按巴南區委要求,黨代表集中活動每年應不少于兩次,經費在財政列支。區委將黨代表按區域和行業(系統)組成13個代表團,每個代表團分3個代表小組。代表團成為黨代表參與黨內事務的基本組織形式。一年來,巴南區黨代表共開展視察調研27次,提出合理化建議意見86條,其中47條被區委、區政府及各部門采納。
■ 拓寬領域:“常任代表”大有作為
在巴南區,黨代表還首次有了民主測評權。
2007年7月,巴南區開展發展環境整治活動,區黨代表第一次與區人大代表、區政協委員一道給44個區級職能部門打分評議。隨后,在安檢局工作的黨代表萬光杰收到了一封特殊的信,信里裝的是針對區地稅局的民主測評表。萬光杰有些激動:“我一直以為黨代表只是‘五年開一次大會,聽聽報告,填填選票’,沒想到第一次當選就能真刀真槍地干了。”
在隨后的幾個月里,萬光杰還陸續收到了七八封各個部門的民主測評表,“看來這個黨代表可沒這么好當。”因為測評表上涵蓋了測評對象工作的方方面面,每一項都有詳細的標準,并且測評的結果直接影響該部門的年度目標考核。為了謹慎履職,萬光杰主動找這些部門詳細了解情況,讓自己這一票真正發揮黨代表的作用。而根據這次評議的結果,巴南區將排名靠后的單位進行了公示。黨代表的代表意識和履責意識隨著其職責的拓寬而愈加明顯。
雙橋區雙路鎮雙橋村支部書記段太陽2007年第三次當選為黨代表,作為最基層的一名代表,在前兩屆他的代表身份都被笑謔為“農村黨代表就是趁開會打幾頓牙祭,舉幾下手”,而在2006年雙橋區開始探索黨代會常任制后,段太陽理直氣壯地說:“我們黨代表有權了。”段太陽所說的“權”,即是黨代表代表黨員群眾意愿的權利。
段太陽的這句話源于他的親身體驗。2006年雙橋村的120畝水庫進行病害整治,水全部放干。隨后,遭遇百年不遇的干旱,三個村的農業灌溉受到嚴重影響。老黨員鐘華友主動找段太陽反應情況。鐘華友走后,段太陽想到了自己的黨代表身份。按照雙橋區制定的試行常任制的新規定,在黨代會閉會期間,黨代表有權通過《建議書》直接向區委建言獻策,有關部門必須在15日內予以辦理答復。當晚,段太陽連夜寫好《建議書》,第二天一早便交到雙路鎮負責人手中。幾天后,副區長蘇一元便帶隊到雙橋村協調解決水庫問題。“以前處理這種問題,我作為村支書是通過向鎮里反應,層層上報。而現在,黨代會常任制暢通了解決問題的另一條渠道,效能更高了,基層最關心的問題可以直接通過黨代表這個紐帶反映。”
雙橋區還實行了“三聯”制度,即每個代表團聯系1-2個基層黨組織,每名黨代表聯系所在黨組織的3-5名黨員,架起了黨群“連心橋”。
“連心橋”不是擺設,它讓黨代表的心和群眾聯在一起,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動力。2007年8月雙錢集團(重慶)輪胎有限公司準備投資30億元在雙橋建成西部規模最大的輪胎生產基地。一期工程用地達1000畝,涉及雙路鎮的3個村8個組。而根據協議,必須在3個月時間內完成項目一期工程建設用地的征地拆遷及場地平整工作。為了完成這項艱巨的任務,58名黨代表分組包片做222戶搬遷人員的宣傳解釋工作。“基層的黨代表從以身作則說服鄰里,到慢慢帶動一大片,實現了零擋工、零上訪,圓滿完成了1000多畝地的征地拆遷任務。”
2006年以來,雙橋區200多名黨代表共深入到200余戶普通黨員和群眾家中做思想和服務工作,幫助解決了230多個實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