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清出生在奉節縣新政鄉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作為家中長子,王志清很小就開始幫父母操持家務,照顧弟弟妹妹。
從12歲開始,王志清就利用周末的時間到附近的煤礦挑煤。對一個尚未成年的孩子來說,挑煤的生活是非常艱辛的。每次回家,摸著紅腫的肩膀,他就默默地告誡自己:父母養育自己不容易,要盡最大的努力減輕他們的負擔。挑煤的路,一走就是5年,從最初的每次5公斤,到后來每次30公斤,他的身體在一天天強健,家里也一天天走出困境。
1991年,告別學業的王志清被分配進奉節縣機要局工作,因為工作忙,平時很少回鄉下的老家。一個周末的下午,他打理完手中的工作,臨時決定回去看看父母。回到家里,一個人影也沒見到。他急忙跑到地里,看見殘陽下父母佝僂而忙碌的背影。“他們老了!”這個七尺男兒,禁不住流下兩行熱淚。他立刻卷起褲腿,下地和父母一起挑糞、除草。
從那以后,他總會在周末抽空回家,陪老人一起做農活、忙家務。現在兩個老人還不時帶點家里產的水果、蔬菜進城來看他,他總是盡量抽時間陪他們聊天。
“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關心和愛護是最無私的:吮著母親的乳汁離開襁褓,揪著父母的心邁開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兒歌聲中入睡,在無微不至的關懷中成長,大災小病使父母熬過多少個不眠之夜,立業成家鋪墊著父母多少艱辛。父母為養育兒女付出了畢生的心血。這種恩情是人世間最偉大的力量。”王志清說,“如果人類應該有愛,那么首先應該愛自己的父母。”
1993年,王志清認識了丁維鳳。年輕、漂亮、要強的丁維鳳出生于工人家庭,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他給她的第一印象是有一點淡淡的憂傷。盡管經過多方了解和交流,她的父母覺得他老實忠厚,但是她總覺得這個男人不是她心中的白馬王子,幾次動了分手的念頭。
“我只想找一個真心愛我、能接納我的家庭、愿意和我同甘共苦的人和我踏實過一輩子。”而丁維鳳正是王志清心中認可的那個人。下定決心后,他一改平時的矜持,親手做了一張漂亮的賀卡,買了一大束鮮花送到她辦公室,卡片上那些熱情洋溢的字句,讓丁維鳳至今記憶猶新。那天,他們聊了很多,有關人生、有關父母、有關愛情,讓她對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從那以后,她總會在他值夜班時帶上熱湯去陪他。同事們都開玩笑說:“小王找了個好媳婦。”
1995年,他們結婚了。婚后的生活平淡而充實。原來工作的企業破產后,妻子開了一家打字文印店,由于接的單多,經常忙到半夜。好幾次,王志清深夜加完班回家看見她還在工作,就會愛憐地給她做好面條,等她吃完后陪她一起工作。
1996年,丁維鳳懷孕了,他高興得像個孩子一樣,逐個給親戚朋友打電話,恨不得把這個消息告訴全世界的人。他買來很多書,一有空就翻,學習各種保健知識,然后想盡辦法做各種吃的給妻子補身體。一天晚上10點過,妻子感覺似乎羊水破了,他連忙抓過一本書,開始查是怎么一回事。妻子著急地嚷:“別查了,去找我媽!”他才趕緊出門,走了一里多夜路把丈母娘請來。為這事,到現在她還笑話他是個書呆子。
人們都說王志清是幸福的,因為他找了個好妻子。1997年,王志清從機要局調到縣委辦公室,工作任務越來越重,常常很晚才回家。丁維鳳總是先燒好一壺熱水,以便他回家就有熱水泡腳,而他第二天要穿的衣服,她都會在前一天晚上熨燙好,放在床頭。2004年夏天,丁維鳳到重慶主城區學習了4天,他沒有時間做飯,接連吃了4天方便面。等到妻子回來時,他早早地去迎接:“老婆,我再也不想吃方便面了!”
2007年5月,王志清被組織上任命為奉節縣民政局副局長。工作職務的升遷,代表著責任的加重。從農村一步一步走出來的王志清,因為有過社會底層的生活經歷,對老百姓的感情更深,對民政工作的體會也很深。
其實,王志清畢業后進入奉節機要局工作,一直沒有忘記那些還在老家的鄉親們。如今,老家的親戚和鄉親一到城里,找的第一個人準是他。誰生病了需要到城里來治療,他總會主動幫忙聯系熟識的醫生;誰的子女要讀書,他也會幫忙分析學生及相關學校的情況,出主意……不厭其煩地幫助他們,對王志清來說,已經成為一種生活。“志清總是說,小時候沒少受他們的照顧。”丁維鳳早已經習慣了丈夫為老鄉四處奔波,“從他對老鄉的照顧中,能看到他重感情的一面。”
今年1月,王志清調任奉節縣康平鄉黨委書記。盡管工作一天比一天繁重,但并沒有影響他們的幸福生活。
雖然在平淡的生活中,他們也會有摩擦和矛盾,但夫妻倆有一個共識:居家過日子,難免磕磕碰碰,夫妻倆只要互相有愛,彼此寬容,面對瑣碎的生活,不斷地研磨各自的性情。這樣的磨合,也許需要一生的時間,但他們在不斷的磨合中感受著快樂,體會著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