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以修復生態環境、提升生態質量的民生工程在衢州市衢江區全面實施后,全區森林覆蓋率達70%,城市空氣質量達到Ⅱ類標準,出境水質達到Ⅱ類標準。這是衢江區政府認真落實人大代表建議,花巨資開展生態修復工程所取得的成效。
改革開放以來,衢江人充分挖掘本地資源優勢,辦起了水泥、造紙、石灰鈣、紅磚等資源型生產企業,這些企業在為當地農民開辟財源的同時,也產生了大量的廢氣和污水,還留下了許多坑坑洼洼的廢棄礦山,給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的傷害。人大代表每年都在人代會上提出建議,要求區政府加大力度修復生態環境,區人大常委會也在有關生態建區的決定中明確提出,要把保護生態環境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主要內容。區政府對此高度重視,采取措施加以落實。自2003年以來,全區共投入生態建設資金53.9億元,關停化工企業49家,平毀竹料腌塘7255個,停產140多家竹造紙企業、家庭造紙作坊和108家小石灰窯,拆除10多條水泥機立窯生產線。在環境整治的基礎上,全面實施生態修復工程,建成生態公益林110多萬畝,建成生態經濟林6.5萬畝,取得了“治一方水土、興一方經濟、富一方百姓、美一方家園”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