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里達、詹姆遜、哈貝馬斯、吉登斯、喬姆斯基,往往被人們視為當今西方世界最有影響的五位“馬克思主義者”;生態社會主義、后殖民主義、世界體系分析學派、依附理論學派、女性主義的馬克思主義,往往被視為當今西方最活躍的五大“馬克思主義”思想流派;《每月評論》和《新左派評論》,被視為當今西方最富有代表性的兩家“馬克思主義”雜志;《資本主義反對資本主義》、《賭場資本主義》、《資本主義黑皮書》、《資本主義的幽靈》、《反資本主義宣言》、《反對資本主義》、《帝國——全球化的政治秩序》等,往往被視為當今西方影響最大的十部“馬克思主義著作”。
他們是如何看到當代資本主義的現狀及其發展方向的?他們對人類社會的未來進行了什么樣的思考?在《駛向冰山的泰坦尼克號:西方左翼思想家眼中的當代資本主義》一書中,我們或許可以覓得一抹思想的光明。
在德里達眼里,“當今的資本主義滿目皆是黑暗、威脅與被威脅”,哈貝馬斯認為“西方民主法治社會的政治失去了方向感和自信心”, 喬姆斯基更是將當代資本主義社會描繪成了一個恐怖的世界;生態社會主義學派認為當代資本主義社會面臨的“能源危機、生態危機主要源自于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A.T.卡利尼科斯(A.T.Callinicos)在《反資本主義宣言》中把當今世界主要存在著的金融危機、環境破壞和恐怖主義三大問題的根源統統歸為資本主義制度本身,特別是資本主義的剝削和競爭性積累;有人對資本主義的發展進行了預測,如發表在 1999年《每月評論》上的《資本主義普世性中的矛盾》一文就預言“資本主義已找不到出路了,已走到了歷史的盡頭”。威廉·格雷德在《資本主義全球化的瘋狂邏輯》中也說“資本主義全球化這部機器將留下巨大的災難和溝壑”。
雖然西方左翼思想家對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研究的視角不同,理論基礎也可能不同,但他們共同的特點就是對當代資本主義進行批評,就是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未來持悲觀的態度,認為當代資本主義就是那一艘“駛向冰山的泰坦尼克號”,雖然豪華、壯觀、目的美好,但逃脫不了覆亡的宿命。《資本主義反對資本主義》的作者歇爾· 阿爾貝爾認為當代資本主義的繁榮只是表面現象,只是“衰落中的帝國發射出來的一些余光”。
對泰坦尼克號的最新研究發現,導致泰坦尼克號沉沒的罪魁禍首不是那若隱若現的冰山,而是劣質的螺絲釘。但是我們必須注意到,西方左翼思想家對當代資本主義的批評,實際上是在幫助資本主義找那些“劣質的螺絲釘”,如果找到了,并且更換了,在報廢之前,它還是可以繼續風光一下的,如吉登斯作為英國前首相布萊爾的理論顧問,提出并踐行了“第三條道路”,就產生了很好的效果。
西方左翼思想家對當代資本主義的批評所給予我們的啟示是,當今的資本主義并沒有經過自我調節而成為人類最美好的制度,當今西方極端的市場經濟體制并不是能醫治百病的靈丹妙藥,當今的全球化過程中所存在的種種弊端 根源于資本主義制度本身。今天,人類在實現經濟發展的同時,在建設更富于科學精神和持續發展的社會制度建設方面,依舊需要持久地探索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