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河北蔚縣“7·14”礦難,官方認定35名礦工死亡。事發后,礦主李成奎打通了諸多環節,封鎖消息85天。參與瞞報的,有被巨款擺平的死者家屬,還有官員和記者。
《孟子·萬章上》里說:“君子可欺以其方,難罔以非其道?!币獪蕚淦垓_高高在上的“君子”,一定得準備一套合乎情理的說法。現在看來,“說法”是可以隨口杜撰的,只要有足夠數量的金錢,便能讓“君子”及“無冕皇帝”通通裝聾作啞,連帶擺平由悲戚戚轉為樂滋滋的死者家屬。這般的“非其道”不是欺罔了好多人嗎?李成奎們的眼里有什么“一定的難度”?
瞞報事故乃中國歷代官場之一大“傳統”。據《俄國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一書記載:1896年,李鴻章應邀參加沙皇加冕大典。典禮即將開始,廣場上一度失控,發生了擠壓死傷。李鴻章問接待他的財政大臣維特:是否要把這事兒報告沙皇?維特答道:“當然要報告?!崩铠櫿戮尤桓粽f,不該如此。李鴻章自稱,當年任直隸總督時,瘟疫死了數萬人,然而他寫奏章時,稱直隸平安無事。李鴻章說:“當臣子的沒有必要報憂而讓圣上擔心?!焙髞恚S特在書中寫道:“當時我想,看來,我們畢竟走到中國的前頭了。”
瞞報事故糊弄上級,而上級被蒙蔽卻不察,這就毫無疑問地成了當時中國落在其他國家后面的一個重要原因。如果,此風不絕,“流傳”下去,有的上級繼續被蒙蔽而不察,那么,我們的國家可能仍舊在其他國家之后蹣跚而行。
如今,一些“系統”有“公開的秘密”,這便是瞞報事故。只要是只追求“政績”的,大事故、小事故都可能瞞報。在瞞報成風的“系統”里,說謊是機智,坦誠為迂腐,口氣是力氣,“人格”和“黨性”反倒是借口。
瞞報事故問題之所以難以解決,主要是撒謊者形成了“利益共同體”;假如是“吃獨食”的外地佬或不識時務而慳吝銀子的,保管謊話立刻被戳穿。“縣官不如現管”“天高皇帝遠”,在這兩種觀念占了上風的個別地方,事故必定衍生奮不顧身的“英雄”,經“集體研究”而創作的謊言往往成了“真正的輝煌”。當夸張的激情受到鼓舞,一出活劇,嶄新的角色嶄新的場景,都圍繞著擅長糊弄的“導演”而瘋狂展示虛假而嶄新的情節。
事故瞞報的“成功”,大多是由于聽匯報的上級對下級深信不疑。因為某些上級只以下級的“匯報”來評定其“政績”,老老實實報事故的可能常常招來呵斥,所以瞞報的傳統難免要“發揚光大”起來。瞞報的“潛規則”是從不允許官員欺上,但卻必須瞞下,對公眾隱瞞真情。對上級千萬要“忠誠”,即使偶爾被戳穿了,遭到“高貴的鄙夷”也不打緊;瞞下,就輕松許多了。
對于專搞虛假瞞報事故的官員,就是要扎扎實實的監督,而不是相信唾沫四濺的“拳頭上走得了馬,臂膊上立得住人”;譬如今年年初雪災造成的交通堵塞,“有關方面”發誓說1月30日晚6點前一定能打通京珠高速,然而“屆時”是廣東韶關段依然不通,而湖北段的車流誤以為“真的能打通了”,就提前放行,結果湖南段壓力猛增,積壓人員更多。于是某“官方”不再提“京珠高速”,“王顧左右而言他”,岔開話題說“京廣線恢復正?!?。
對于好多“發誓”,就是要依法依規找“毛病”。以前,上級老是停留在聽人家“自述”而開方子,找“群眾”座談聽匯報等浮皮潦草的“柔性”監督形式上,諸如詢問、質詢、個案監督等剛性“診斷”手段用得有限,對瞞報也缺乏懲處。結果,座談會上的“群眾”皆是人家的哥們姐們,鉆進了人家的圈套,耳聞目睹悉為“政績”?!叭宋年P懷”用錯了地方,就是對黨對國家的不負責任。
瞞報事故是對“誓言”的背叛,是對民心的愚弄。謊言造成的損失越大,應該受到的“嚴處”就越應該讓他刻骨銘心。扯多大的謊,就該挨多重的板子。只有這樣,“誠信”兩字才會真正珍貴起來。
圖:陸小弟 編輯:盛漢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