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日報》有個欄目叫“懺悔錄”,專登貪官的懺悔文字,每周出一期,我是每期必看。“懺悔錄”看多了,我便發現貪官的一個“共性”,他們往往把“不懂法”作為走上腐敗之路的“元兇”之一。僅8月份,這樣的 “懺悔錄”就有二篇。一是四川省樂山市市中區水利局原局長曹桂芳的“懺悔錄”:“……不學法,不懂法,不守法。在被紀委審查期間,我還認為自己涉案金額不大,只要主動交代,積極退贓,就不會有事,直到以涉嫌貪污罪被逮捕,我才知道貪污是重罪。” (8月5日《檢察日報》)一是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區原區委書記、區人大常委會主任楊毓培的“懺悔錄”:“深刻剖析自己的犯罪教訓時,我發現自己致命的問題就是不知法、不懂法。”(8月28日《檢察日報》)
干嗎貪污受賄了?貪官的答案是“不懂法”。我想,幼兒園的孩子也會給這答案打個紅叉。從咿呀學語起,每個人就開始接受來自家庭的操守教育,如不能拿同學的東西啦,借了他人的東西要歸還啦,損失東西要賠償啦,撿到東西要交公啦,偷啊搶啊不能干,那是要坐牢殺頭的啦,等等。其次,從小學直到大學,學校都會設有關思想品德和法律教育等方面的課程;考公務員,法律也是必考科目之一;還有,各層面組織的名目繁多的各種法律學習。從小到大,受到如此這般多維度的教育,貪官還將自己的腐敗歸罪于“不懂法”,就讓人不但感到可笑,甚至可憎了。
寫到這里,得到一個反腐敗的最新消息:“昨天(9月1日)記者獲悉,8月13日,商務部條法司巡視員(正司級)郭京毅因涉嫌受賄被‘雙規’,目前已被采取強制措施。北京思峰律師事務所主任張玉棟與曾在該所擔任律師的劉陽也牽涉其中。”(人民網9月2日)看到這條消息,跳到腦子里第一反應是,張玉棟和劉陽是律師,也許不是“不懂法”,而郭京毅恐怕是“法盲”了——他是商務部條法司巡視員,是京官,層次那么高,不是法盲,斷定不會腐敗——結果呢?令人大跌眼鏡,他“1986年畢業于北京大學法律系”。其實,“法律高手”腐敗并不是個案,隨便一數就是一大串,如犯下貪污、行賄和挪用公款罪的神華集團中國出口商品基地建設總公司原副董事長王楊是法學博士;因“跑官”站到了被告席上的唐吉凱是湖南省法院系統的“明星法官”、 曾主審過“三湘女巨貪”蔣艷萍等大要案;江西護黑最大“保護傘”的許曉則是江西省公安廳副廳長,許多大要案在他的指導下都偵破得十分精彩……
事實一再告訴我們:腐敗與是否知法無關!一個平頭百姓,一個公務員,相對于法律專家,也許并不懂得多少法律,但這并不妨礙他們成為一個守法公民,成為一個廉潔官員;相反,即使是一個法學家,一個資深法律從業人員,如果不敬畏法律,不恪守法規,也有可能成為一個犯罪分子。
所以,我倒想做貪官的“一字之師”,建議他們將“不懂法”的“懂”字刪改為“畏”字。請貪官聽著,將“不懂法”改成“不畏法”,理由如下:
一、將法律的力量看得太弱,將權力的力量看得太大,“不畏法”才是你們腐敗的一個“元兇”,而不是“不懂法”;
二、 “不懂法”,不但成為不了你們最后的一塊“遮羞布”、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相反成為你們的最后一出“丑劇”,讓人感到有些好笑,甚至讓人也感到有些弱智;
三、要懺悔,要新生,就要像魯迅先生教導的那樣,拿一把手術刀剖析你們腐敗的真正原因,而不能文過飾非、諱疾忌醫。
四、你們在臺上做報告的名言是“我再強調一下”,現在我也“我再強調一下”:吃藥是為了治病,懺悔是為了新生,所以吃藥和懺悔都必須講究一個“真”字,——如果假吃藥或吃的藥是假劣產品,如果假懺悔或懺的悔是牛頭不對馬嘴,那你們就是決計“拿花崗巖頭腦去見上帝了”。
圖:陸華 編輯:盧勁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