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18日,在河北省衡水市中級人民法院,北京市原副市長劉志華一審被判處死刑,緩期兩年執行。據劉志華的辯護律師莫少平介紹,劉志華在獄中情緒穩定,主要通過看書打發時間。在被羈押在秦城監獄后,劉志華曾要求律師帶一些書籍給他,并點名要了一些佛教書籍和《資治通鑒》。(10月28日京華時報)
劉志華讀書或許是為了打發無聊的階下囚生活,或許是為了掩飾自己對未卜命運的忐忑與恐懼,但是不管怎樣,劉志華終于有時間讀一讀書了。在位時雖然一呼百應,無所不能,恐怕想要讀書還是一個有些難度的事情??v觀“劉市長”的“事跡”,他上班要忙工作,下班要忙應酬,好容易有點個人空間,還要打發多名“紅顏知己”,賞臉接見各位有求于己的行賄者,“正事”都忙不過來,哪有時間讀書呢?
其實,不止是劉志華,時下有多少領導干部能夠真正靜下心來,讀一些陶冶情操、修身勵志的“大書”呢,更不要提讓閱讀成為他們的良好習慣了。他們總是很忙,忙于“文山會?!保τ谌唛L無聊的應酬客套,忙于揣摩領導心思領會上級意圖,但就是沒有時間讀書學習。相關部門,其實沒少為領導們提供讀書學習的機會,但是具體到實踐中,“考察學習”就演變為旅游觀光,“黨校培訓”成為“養神兒、認人兒、學詞兒”的福利待遇,各項學習教育活動也大多成為群眾的事情了。于是,書籍成為某些領導辦公室里的裝飾物,讀書成為他們永遠強調重要,卻永遠無法抓好落實的事情。因此,劉志華們也只有到了監獄,才能尋得足夠時間,覓得無人打擾的空間,靜下心來讀一讀書了。監獄竟然成為官員讀書的最好所在。
記起一句話:“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實質上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边@句話適應于平民百姓,更適應于各級官員。如果官員不讀書,他們的文化素質變得平庸,政治素質變得低下,內心空虛,無所顧忌,行為浮躁,貪婪好色、急功近利,遇到合適土壤,難免滑向墮落的泥潭。
落網后的貪官們,最經典的一條懺悔,就是平時缺乏讀書學習,聽著有些“審丑疲勞”,但細品也有些意義。試想,如果劉志華能早幾年抽時間讀些好書,明白些道理,恐怕就不會淪落到今天的下場。就說他正在讀的《資治通鑒》,歷史上那些清官流芳千古的事跡,那些貪官臭名遠揚的劣行,力透紙背的“載舟覆舟”興衰存亡的真理,對于他的行為思想一定會產生影響和震撼,促使他吸取歷史教訓,檢點自身言行。如果是那樣,哪里還會有今天的弄權股掌,魚肉人民?還有那些教人向善的佛教書籍,一定會讓他先做好人后做好官,一定會讓他心中常懷“抬頭三尺有神靈”的敬畏,一定會使他空靈淡泊,哪里還會有今日的肆無忌憚貪婪淫邪?
這幾年,鼓勵官員讀書,打造“學習型政府”的呼聲一浪超過一浪,但是想要真正讓官員們自覺讀書,讓讀書成為生活常態,還需從選拔任用機制、干部考核標準、獎懲機制等多方進行改革,使之與官員的學習修養直接掛鉤,讓讀書成為衡量官員的執政能力、業務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
雖則說“朝聞道,夕死可矣”,但是對于進了監獄才想起讀書的劉志華來說,一切還是太晚了。但愿他的這一具有反諷意味的舉動,可以給那些外表忙碌內心空虛的官員們一些啟示。
圖:馬方路 編輯:韓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