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質在于說理,這是實現思想政治工作根本目的和任務的必然要求。通過思想政治工作,啟迪人們的思想,啟發人們的覺悟,提高人們的認識能力,因而只能貫徹疏導的方針,堅持說服教育的原則,采取以理服人的方法。從一定意義上講,作思想政治工作的過程就是講道理的過程,就是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真理解決人們思想問題和實際的過程。因此,說理是思想政治工作這門科學的最大特點,是它的基本手段和本質所在。
思想政治工作是科學的說理工作。它不僅要求“理”本身的正確性,而且要求說理方法的科學性,即講求說理的藝術。它之所以強調說理是一種藝術,首先是因為思想政治工作無論是登臺演講,還是促膝談心,都不應是一般的言談。它不但要有一定的思想性,還要有一種感染力和情趣;它需要飽含一種意蘊和哲理,以引起聽者的思索,啟迪聽者的聰慧。同時,也因為說理不僅需要依賴于抽象的邏輯思維來“證明真理”,而且離不開具體的形象思維去“顯示真理”。那種形式的照本宣科你說我聽的方式令人乏味,那種居高臨下動輒訓人,靠“假,大,空”話唬人的方法,是稱不上藝術的,也不會成功的。
所謂情是干部群眾在根本利益、共同目標、共同理想一致基礎上的真摯感情,而不是那種不講原則的私情、庸情。所謂理是在堅持思想性、靈活性、原則性的前提下,運用理論力量、知識力量去啟發教育說服群眾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集體利益的關系,最大限度地把積極性、創造性調動起來,而不是那種“假、大、空”的說理。感情是打開心靈的鑰匙。過去在極“左”路線影響下,思想政治工作充滿“火藥味”,難得講清,似乎一講情就沒有原則性。現在,隨著民主法制的建立健全,人與人之間平等意識增強,民主空氣濃了,因此,思想政治工作不但要講理,而且要把理寓于情之中。
理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力量源泉。人不僅是具有感情,而且是具有理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只注重以情感人是不夠的,還應當堅持以理服人。動之以情是為了曉之以理。在動之以情的同時,要善于運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用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聯系實際地講理。如果只講情不講理,甚至棄理取情,靠“哄”、 “捧”、“許愿”、“勸說”,即使一時解決些問題,暫時可以應付過去,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思想問題,終不能長久,必然出現反復,最終難以達到提高思想認識的目的。情與理是一個有機結合的整體,不可分割和相互代替,各有自身的作用。情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情基礎,但感情不能代替道理,不曉之以理就會感情用事;理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關鍵所在,只有曉之以理才能導之以行。對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做思想政治工作,情與理又要有所側重,不能千篇一律,不能只強調一個方面而忽視另一個方面,防止走極端。只有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才能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
真誠是思想政治工作之中情的靈魂。待人以誠,和群眾的心貼在一起,就會無往而不勝。思想政治工作者怎樣才能同群眾建立真誠的情感呢?首先,要樹立良好的形象,用人格的力量感染群眾,以德建情。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要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以辛勤勞動、忘我工作的姿態,真抓實干、開拓創新的精神,真心實意地為群眾做實事、辦好事、排憂解難,去贏得群眾的信賴和支持,使人覺得你是可親可近的貼心人,愿把不同看法、意見和心里話都講出來。有了這種思想感情基礎,思想政治工作就會有吸引力、說服力和凝聚力。其次,關心體貼,以誠換心,以心建情。日常工作中應有意識地培養與群眾的深厚感情。為此應做到“三心”:熱心,對群眾滿腔熱情,溫暖可親;關心,體貼關懷和千方百計幫助群眾;知心,經常與群眾推心置腹的談心、交心。做到了熱心、關心、知心,就能同群眾相互信任,你講的道理才容易被群眾接受。
實事求是,就事論理。擺事實、講道理,既要以理服人,又要靠事實說話。不搞空洞無物的說教,不搞就事論事的俗套,真正做到就事論理,事理合一,把事辦好,把理講透。這是思想政治工作者說理的一個基本方法,是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強大威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就事論理,關鍵是要實事求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這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首先是對事實本身,要客觀、準確的掌握,既不夸大,也不縮小,更不懷有偏見。然后再作具體分析,全面、發展、辯證地看問題。是什么問題就解決什么問題,該講什么道理就去講什么道理,是符合馬克思主義認識原理的。毛澤東同志闡述了實事求是的含義時指出,“實事”,是指客觀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即事物發展的內在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講的就事論理的道理。那種既不認真學習理論,又不去做艱苦的調查和深入地研究,而僅僅靠“習慣”辦事,照“本本”說題,肯定是不能取得好效果的。實事求是,就事論理,還要善于小中見大,“借題發揮”,從“小事情”中引出“大道理”來。這就要求說理者要有職業的敏感性和洞幽燭微的觀察力,從司空見慣的平凡現象入手,透過最本質的一點,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啟人深入思考,令人回味無窮。
設身處地,理利相濟。重視物質利益,是歷史唯物主義的一個基本理論問題。鄧小平曾經指出:“不重視物質利益,對少數先進分子可以,對廣大群眾不行,一段時間可以,長期不行。革命精神是非常寶貴的,沒有革命精神就沒有革命行動。但是,革命是在物質利益基礎上產生的,如果只講犧牲精神,不講物質利益,那就是唯心論”。可見,忽視物質利益的說理者,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同樣,只強調物質利益,忽視精神作用,也是不符合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原則的。
作者單位:孫昊縣疫病控制中心助理政工師
(責任編輯/王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