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隨著人民文化素質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隨著患者擇醫觀念的日益增強,人們到醫院就診已不滿足于僅僅治療身體上的疾病,更加追求就醫過程中的精神享受和心情愉悅。因此,醫務人員在服務中的自身文化素養越來越受到患者的關注,并且成為其擇醫的標準。也就是說,目前醫療行業的競爭已從醫療技術競爭發展為醫院文化的競爭。醫院文化最大的載體就是醫務人員,提升醫務人員的文化品位、增加醫務人員的文化含量,勢在必行。筆者認為,醫務工作者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和提升自身的文化品位。
文化素質
對于醫務工作者,說起文化素質可能會感到不以為然,因為至少都是本科學歷,碩士、博士群體也越來越大,怎么會沒有文化呢?其實不然,知識和文化是不能劃等號的。知識只是文化的一部分,有了醫學知識只能說明你具備了某種技能。一個優秀的醫務工作者,不應只局限于專業知識、技能的掌握和運用,不僅要有哲學、文學、社會科學、心理學等知識構成的知識體系,還要具備情感意識等方面的修養。古今中外,大凡名醫都同時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質和道德品質,他們既是醫學科學家,也是思想家、哲學家、藝術家。正如愛因斯坦所說:“專門知識和技術雖然使人成為有用的機器,但不能給人一種和諧的人格。最重要的是要借著教育得到對事業及人生價值的了解和感覺,對于人類各種動機、各種期望、各種痛苦有了解,才能和別人、和社會有合適的關系。”文化素質是一個人整體素質的基礎,它就像水、陽光、空氣一樣,是一個人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營養成份。一個人的文化內涵決定著他精神生活的質量,從一定意義上說,文化素質決定著人的思維能力、認知程度、審美層次。從醫者具備了較高的文化素質,將更加理解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從而由衷地珍惜生命、關愛生命、重視健康,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進而使自己能夠應對和承受來自外界的各種困難和壓力。
藝術素養
古人說:“腹有詩書氣自華”。讀一點文學作品,可以豐富思想、升華品味、陶冶情操,使人們在潛移默化中,心靈得到凈化,道德得到提高。“文學是百學之源”。著名數學家蘇步青教授說,如果由他決定理工科的課程,他就決定第一堂開文學課。文學是“人學”,它具有兩種功能,一是滋養人的心靈、情感,提高人的素質;二是理解功能,助人以領會和掌握其它各種知識,提高鑒賞能力和工作能力。優秀的文學作品、高雅的音樂、激揚的書法和秀美的繪畫,可以把人引向高尚、美妙的藝術境界,使人的精神得到激勵。凡醫學大家都有深厚的文學藝術修養,琴、棋、書、畫的藝術熏陶,使他們成為人性豐滿,情感豐富、細膩,同時還富有同情心和責任心的人。文學藝術的修養不斷地活躍和完善他們的思維方式,啟迪他們的創新意識。正如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所說,創造性思維往往在不同學科知識和思維方式的交叉滲透中產生。他在獲得“國家杰出科學家”稱號的頒獎儀式上,特別提到他夫人從事音樂事業對他的影響。“正是她給我介紹了這些音樂藝術,這些藝術所包括的詩情畫意和對于人生的深刻理解,學會了藝術的廣闊的思維方法。或者說,正因為我受到了這些藝術的熏陶,所以我才能夠避免死心眼,避免機械唯物論,想問題能夠更寬一些、活一點。”由此可以看出,從藝術中獲得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藝術開拓想象力是無限的。在醫務人員的文化成份中應多點文學藝術的修養,最重要的途經就是要多讀書。毛澤東同志認為《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等名著,是了解中國文化歷史的必讀書。黑格爾對中國的古典文學予以史詩般的贊美;恩格斯則把中國古典文學比作“地球上最燦爛的花朵”。
較高的情商
情商是相對于智商而言的,是非智力因素的總和,表現為一種素質和潛能。最早是由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丹尼爾——戈爾曼提出的。他將情商描述為一種了解自身感受,控制沖動和惱怒,理智處事,面對各種考驗保持平靜樂觀心態的能力,并把它概括為五個方面的能力:認識自己的能力、控制自己的能力、為自己的目標奮斗的能力、理解別人的能力以及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認識自己,知道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揚長避短,增強自信力;能理智地控制自己,也就是臨危不亂,具備抗挫折的能力,有過硬的心理素質;為自己的奮斗目標奮斗就會不斷汲取知識,豐富自己,同時持之以恒,堅韌不拔;能理解別人,也就是能理解人性,處理事情才會周到得體,富有人情味卻不失原則;會處理人際關系意味著有較強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和良好的環境適應性。
醫務人員在為病人的治療和護理中,需要處理好與相關科室、部門和人員的關系,取得他們的配合和支持,這就需要具備良好的人際關系協調的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醫務人員還要擔當起管理的責任,成為病人和社區的代言人,扮演出色的交際家,因此僅憑高智商顯然是不夠的。隨著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競爭態勢的增強,人們承受的心理壓力也在變大,解除或緩解個人與他人心理、生理上的疾病,僅憑業務能力是遠遠不夠的,而非智力因素則可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從目前的醫療糾紛和投訴中也可以看出,只要醫務人員表達能力強一點,向患者及家屬解釋病情或提供的治療方案多一些同情、耐心和理解,多一些談話的技巧和策略,或者說醫務人員自我認識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再強一些,有不少糾紛是可以避免的。醫務人員每天都要與患者打交道,面對忍受疾病的病人,正確調整自己的心態,使自己的情緒不受影響,尤其是遇到不配合的病人,如何在短時間內取得病人的信任,快速準確地獲取疾病診斷資料,制定治療方案,通俗易懂地解釋病情,得到病人的支持和理解,這些都與高情商是分不開的。造就醫務人員高情商,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多學習、多實踐、多思考、多歸納總結。其二是要加強文化藝術的修養,因為情商所蘊含的各種能力在很多方面都是在文化藝術的熏陶和培育中潛移默化地形成和產生的。
寫好自身形象這本“書 ”
醫務人員的素質在患者心中的反映就是形象,每個醫務人員在為患者服務過程中的言談舉止、禮儀、技能,都會在患者心中留下好或不好的印象,其實這就是每個人的自身形象。文化是吸引力、親和力、凝聚力。在醫院和患者之間有一個溝通文化的聯系點,患者文化和醫務人員文化對接,文化和文化相互作用和反作用,溝通也是一種藝術、方法、技能,加強醫院的文化內涵,擴大醫務人員文化的影響力都將體現醫院文化的吸引力和親和力。文化的自身特點還有一種向心力,醫院的全體醫務人員崇德盡術、踐信仰和,體現了醫院文化的凝聚力和戰斗力。醫院不但要塑造自己的形象,還應積極地傳播、宣傳自己的形象。傳播宣傳途徑,對內可以利用院內各種板報、簡報、畫廊,對外可以充分利用報紙、電臺、電視臺等新聞媒體。宣傳、傳播的內容包括宣傳崗位標兵、模范人物、知名專家教授以及新技術、新療法等。還要采取各種方法展示醫院的各種榮譽。塑造和展示醫院形象還要通過豐富多彩的文化儀式活動,活動內容越充實、氣氛越熱烈、場面越宏偉、格調越高雅,醫院形象就越好。醫院形象的塑造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我們只有充分發揮醫院文化系統中各個要素的作用,綜合治理,才能塑造出一個既讓職工認同,又讓社會認可,同時還充滿生機活力的現代化醫院形象。
作者單位:大慶市人民醫院
(責任編輯/劉惠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