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 晴
今年6月1日起,“限塑令”以法律的形式打破了對白色污染的沉默,環保首次成為一件應該做而且必須做的事情,就從關乎柴米油鹽的塑料袋開始。星期天我陪媽媽在菜市場買菜,碰到一對賣菜的中年夫婦,談起塑料袋,中年男子開始不停地抱怨由此給客人帶來的不便,而這時,旁邊中年婦人打斷了他的牢騷,插話說:“其實少用塑料袋也好,可以保護環境?!边@句話讓我很欣慰。
“限塑令”剛實施時我確實感覺到很不適應,從前每次購物都大包小包地帶回家許多塑料袋,疊整齊后按大小分別收放,家里每個房間都有垃圾桶,有大有小,收回的塑料袋也就都用作了垃圾袋。限制塑料袋后,再去商場購物,原來免費的塑料袋現在要收費,少則一毛多則三五毛,心里感覺很不受用。所以,我有時買的東西少就手里拎著、懷里抱著,心里想:偏不買!就不買!免費的東西用慣了,忽一改成有償使用就跟吃了老大的虧一樣??捎袝r一下買了一大筐東西,不買不行,只能怪自己不長記性,怎么又忘記帶購物袋呢?慢慢地,就養成了去商場購物自帶購物袋的習慣,而且發現越來越多的人自帶購物袋。帶回家的塑料少了,家里用的垃圾袋也變成了買來的環保塑料袋。 培養一種習慣原來也很容易。那些免費發放的白色塑料袋如今被各種色彩艷麗、圖案新穎的購物袋所替代,商場里又多了一道風景。生活也因這大大小小提在手里、挎在肩上的購物袋而顯得更加豐盈而潤澤,我經常會向別人手中的購物袋多望兩眼,感慨購物袋不僅實用同時也成了一件飾物。
其實老一輩人很多都保留著自帶購物袋的習慣,我的祖父母每次出門都會帶著一個樸素的布袋,里面裝著紙巾、扇子、水、坐墊等,可謂是一個小小的百寶袋。記得小時候人人都帶著一個布袋或是塑料網兜出門,特別是去商場,人手一提袋,商場不提供袋子。去市場買菜更是提著袋子、挎著籃子,有那愛美的人用塑料繩或尼龍繩編織成五彩的手提袋,或在布袋上繡上可愛的圖案,將買的西紅柿、黃瓜、扁豆、茄子整齊地擺放,滿滿地提回家。幾乎每家都有一個竹編或是草編的菜籃子。編籃子是一門手藝,一些農民會在農閑時走街串巷到各個家屬院現場編織,蟬鳴聲聲的午后,有微微的風吹動,一根根葦條或是一條條竹片在他們的手中穿梭起舞,不一會兒功夫,形狀各異的籃子、筐子就神奇地變了出來,一價格還很便宜。小時候經常會被這些民間藝人們所吸引駐足觀望。
“限塑令”的出臺,除了確實減少塑料袋的使用外,對普通老百姓更多的是環保意識的培育。全民環保、節約資源、減少浪費的意識樹立起來后,不僅是對塑料袋的使用上持環保態度,在日常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都有環保、節約的意識作先導,最終對形成資源節約型社會、環境友好型社會有深遠的影響和意義。
希望大家不僅為子孫后代著想,更能為共有的地球著想,請善待自己居住的生存空間環境!人人從自身做起!請自覺遵守這項國家頒布分的“限塑令”,同時養成節約資源的好習慣!我們青年學生更應成為倡導環保,履行環保的先鋒!
到那時,不用春風吹綠,地球自是綠滿人間!
山西省運城市康杰中學高二499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