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 晴
風波亭的點點殘陽,是岳飛的意氣;零丁洋的潮起潮落,是文天祥的意氣;北海邊的獵獵旗風,是蘇武的意氣;西域路上的漫漫黃沙,是張騫的意氣。他們因意氣而名流千古,意氣是他們人生的真諦。因此,做人,要有意氣!
春蠶到死絲方盡
蠟炬成灰淚始干
意氣如春蠶,到生命最后的一刻才停止吐出編織夢想的紅線;意氣如蠟燭,珍惜每一絲生命來撕裂黑暗的光芒。人,亦然。杜甫:“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陸游“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屈原“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已兮為鬼雄”,岳武穆“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辛棄疾“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諸多事實早已顯現意氣的重要。如果沒有意氣,就不會有“史詩”之詩的沉郁;如果沒有意氣,也不會有陸游的暢然心語;如果沒有意氣,又怎會出現堅毅剛強的華夏文明?意氣如歌,鼓舞人的心靈,為堅持真理不懈努力,至死不渝。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意氣使人奮進,意氣同樣使人超脫。李白意氣風發,長吟“天生我材必用”;唐寅意氣填膺,詠嘆“若將花酒比車馬,彼何碌碌我何閑?”;莊子意氣,即便在骷髏中也想到“破繭成蝶”;禪機中蘊含著意氣,“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桫欏的意氣,是瓦爾登湖秋日浸透的楓紅;巴爾扎克的意氣,是筆尖流露出的情感深重。意氣如風,拂去繁雜的塵世,在心靈中留下一片凈土。
智伯恩深,國士吞變形之炭;
羊公德大,邑人樹墮淚之碑
佛印曾說,心中有佛,眼中盡是佛。意氣也是一樣,有了意氣,便有了一顆包容天下的心。墨子兼愛,以意氣力阻戰爭;佛陀慈悲,意氣割肉喂鷹;韓信意氣,讓使自己受辱的人當上了亭長。心中只要有意氣,便知他人之苦,不再為難他人;心中只要有意氣,即可知功名如浮云,不為功名而傷身;心中只要有意氣,就可以用自己的思想領會世界。意氣如虹,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意氣是生命的飛躍,是人生的一張最完美的答卷。社會亦如此。如果人人都有意氣,何愁家不興,國不旺?意氣正如太極圖:一生萬法,萬法歸一。
山東榮成實驗中學初四(2)班
簡評:
談意氣的文章,我們早就讀過不少了,其中不乏名家大作。然而,讀這篇文章,還是讓人眼前一亮。不只是因為文章的語言流暢耐讀,頗有些韻味,更是因為文章理性的闡述和思路的嚴謹讓人嘆服。其一、語言韻味十足。語言的特點是通過文脈的清晰和修辭的運用表現出來的,特別是排比的運用值得肯定;其二、說理透徹大氣。說理需要事實的支持,作者擷經引典,逐一說理,很有說服力;其三、結構嚴謹圓合。論點的提出簡明扼要,毫不拖泥帶水;行文時分層論說“意氣如風”“意氣如歌”“意氣如虹”,思路十分嚴謹;結尾時,又從“意氣是生命的飛躍,是人生的一張最完美的答卷”入筆,適時提出“意氣正如太極圖:一生萬法,萬法歸一。”以求首尾圓舍。
指導老師:張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