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從以下四個方面對業務流程再造比較研究的文獻進行了述評:即20世紀90年代BPR理論與21世紀BPR理論比較;BPR和CRM、ERP、SCM的關系比較;BPR與TQM比較;激進式改革和漸進式改革比較。
關鍵詞:業務流程再造;比較研究;文獻述評
一、問題的提出
1990年邁克爾·哈默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了題為《再造:不是自動化改造而是推倒重來》(ReengineeringWork:Don't Automate,Obliterate)的文章,文中提出的再造思想開創了一場新的管理革命。1993年邁克爾·哈默和詹姆斯·錢皮在其著作《企業再造:企業革命的宣言》(Reengineefing the Corporation:A Manifesto for BusinessRevolution)一書中,首次提出了業務流程再造(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概念,并將其定義為:對企業業務流程進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徹底性的再設計,以取得企業在成本、質量、服務和速度等衡量企業績效的關鍵指標上取得顯著性的進展。
自業務流程再造理論創立以來,業務流程再造理論自身的發展和業務流程再造理論與其他理論的比較研究一直是業務流程再造理論研究的主要問題之一。因此,本文試圖以簡潔的圖表和語言從20世紀90年代BPR理論與21世紀BPR理論比較;BPR和CRM、ERP、SCM的關系比較;BPR與TOM比較;激進式改革和漸進式改革比較等四個方面述評業務流程再造理論的比較研究文獻。

二、主要的業務流程再造理論比較研究
業務流程再造理論的比較研究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是業務流程再造本身的比較研究。主要有自身的理論發展和再造的方式比較;二是和其他理論的比較。
1 20世紀90年代BPR理論與21世紀BPR理論比較。業務流程再造理論自提出以來,就經歷了一個不斷發展、完善的過程。由表1可以發現,20世紀90年代與21世紀的業務流程再造理論在概念,思考問題的角度、信息技術的應用、關注的焦點、強調的重點、變革步伐、變革頻率、方法工具和地域性等方面均有顯著的進步和發展。由此可見,業務流程再造理論在時間序列上是一個逐漸發展、成熟的過程。
2 激進式改革和漸進式改革的比較。再造的方式一直是業務流程再造的焦點問題之一。在前期,哈默等人提倡激進式的變革方式,但隨著實踐的發展,理論的反思,漸進式變革開始成為變革方式的另一重要選擇。如表2所示,激進式和漸進式變革在發起人、動因、方式、節奏、廣度、風險和績效等方面都有明顯的不同。故企業在選擇變革方式時,可以根據自身的狀況和變革的目標等做出權變的選擇。
3 BPR和CRM、ERP、SCM的關系比較。桂良車等(2004)從功能模塊、側重點、目標等三個方面比較了業務流程再造與客戶關系管理(CRM)、企業資源計劃(ERP)、供應鏈管理(SCM)的關系。桂良車等(2004)認為,BPR是ERP的基礎和前提,ERP是BPR的工具和手段。具體如表3所示。
4 BPR與TQM的比較。大多數的文獻認為,TQM是現有基礎上的漸進式的改善,而BPR則是徹底的再造。具體而言,如表4所示,兩者在改進策略、變革方式、所需時間、參與方式、典型范圍、IT作用、變革方式、變革的風險方面存在不同。
此外,還有學者就業務流程再造與工業工程、標桿管理、知識管理、公司重構、價值工程等進行了比較研究。

三、簡要述評
業務流程再造理論自提出以來,就經歷了一個不斷發展、完善的過程。與20世紀90年代相比,21世紀的業務流程再造理論更加成熟。在變革方式的選擇上、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狀況和變革的目標等在激進和漸進之間做出權變的選擇。業務流程再造與客戶關系管理(CRM)、企業資源計劃(ERP)、供應鏈管理(SCM)等在功能模塊、側重點、目標有明顯的區別。此外TOM是現有基礎上的漸進式的改善,而BPR則是徹底的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