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 晴
這該是怎樣的一種音樂,讓我從心里疼痛。一痛到底。
平靜,溫婉,波瀾不驚。電影就在這樣的伴奏下緩緩前行。
在最初那段并無跌宕起伏的情節中,這是觀看者唯一的慰藉。
我把它當作一只溫潤柔軟的女子的手,輕柔地安撫著我的眼睛。一點一點,一寸一寸,讓它們想要流淚。
很久沒有這樣的音樂了,傾國傾城,美輪美奐,言語中無以復加的柔情似水。
這讓我在屏幕前,記起了一些人一些事,起伏不定,卻無比清晰。他,她,它,還有夾雜其中的過往。
憂傷的眼睛,肆意的笑容,溫暖的話語。都在這段音樂中若隱若現,此起彼伏。這是前不久看的一部電影。
《海上鋼琴師》。
一個在1900年的第一天被發現的嬰兒,被一個黑人勞工收養,從此開始他傳奇的一生。
他沒有親人,沒有戶籍,也沒有國籍。他只有一個名字:1900。
他的一生曾看盡繁華,以音樂為全部的生存意義……
他曾愛上一個萍水相逢的女子,為她寫下美妙而淡淡憂傷的歌……
他曾打敗前來挑釁的爵士樂音樂王,展露的絕技令人嘆服……
他曾面對鋼鐵森林般的城市不知所措,終于選擇與船同沉,一生沒有下船
他生于一個巨變的時代,卻似乎始終在這個時代之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與音樂和鋼琴為伴,度過了孤獨的一生。
有誰能明白他在想些什么呢……
當他沒有表情的沉默著,仿佛在凝視,又仿佛在眺望,眼神堅定又似乎已遠離了你,如此飄忽著。
他曾對小號手說,他知道城市的街景,描繪得生動而溫馨,但他卻從未想過下船。
當他在鋼琴前自由發揮,他的思緒已經插上音樂的翅膀在世界漫游。你相信么……
他對未知的一切有著深深的恐懼。他的生活如此單純。
人們喜歡他的音樂,他用音樂給人們帶來歡樂,這樣就足夠了。他不愿放棄自己的生活方式,也不愿放棄音樂。
他的堅持是因為他向往簡單的生活,屬于自己的生活。
他的固執,是因為他敏感地察覺到船以外的俗世的海,對他而言是強大而危險的力量。這樣的人是無法在城市里生存下去的,盡管那里有他心愛的女子,也不足以令他鼓起勇氣走下船去。
他的思想與那個時代的人們是格格不入的,他的心靈注定與世隔絕,堅持自己的簡單的同時,迎向注定悲傷的結局……
淡淡的憂傷始終籠罩著他的一生。
被遺棄在船上,在黑暗的船艙里長大,喜歡一個人靜靜地從舷窗向外望著大海。
養父死的時候他沒有哭。他過于安靜的站著,周圍的空氣仿佛凝固了一般,一種難以言傳的感覺。是深深的孤獨……
只有音樂是永恒的,盡管憂傷,盡管破碎,它始終帶有某種溫情的力量,令人無法忘懷。
一個時代結束了。他死了。最后我記住了他的笑容,他寂寞的神情,和他音樂中揮之不去的憂愁。
還有他的名字:1900。
安徽省靈璧第一中學葡萄園文學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