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有的同學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寫出的文章情感蒼白,思想浮淺,未能給讀者留下令人回味的藝術韻味。寫作,是心靈的釋放,也就應詩意地品讀生活,品讀出生命承載的濃濃情愫,使文章張揚著生命深邃的思考,濡染生命豐富的情感。惟有如此,文章才能飛揚著濃郁的詩意,顯現豐富的審美價值,陶冶讀者情操,開啟讀者心智,隨之提升文章品位。
一、用心感受生活,品味生活真諦
靳凡道:“藝術如果沒有震撼人們心靈的力量,引起人們感情深處共鳴的內在感染力,它就沒有生命力了。”審視生活,品讀生活,便會解讀感悟生活所折射的人生啟迪,文章亦具有透視生活內核和啟迪人生的審美價值。
[示例一]
房墻上開窗是后來的事,隨著窗子的開鑿和擴大,人類文明的曙光也隨著擴大。
窗子,自從它出現的那天起,它就成為陽光的眼睛,空氣的港口,成了自然和社會的紐帶。隨著時間的流逝,層樓的加多,窗子也越來越多。看到高層的建筑,就會驚嘆窗子是房子的象征。沒有窗子的房子,幾乎也就沒法把它喚作屋子了。
有誰未曾享受過開窗的喜悅呢?打開窗子,突然又見到青山闖了進來,大開窗子,看到柳色的清新,小燕子的飛來……
(日本·端木蕻良《黎明的眼睛》)
這是對生活詩意的感受。一扇窗子,在作者心中,更是一個心靈之窗,迎接著人類文明的曙光,帶來生活的喜悅,讓人看到了柳色的清新,燕子的呢喃。聯想生活,感悟生活:打開心靈之窗,生活的美好風景將展示在你的面前。如是,文章情感濃郁,意蘊厚重,有著豐富藝術價值。
[示例二]
我久久地佇立窗前,深深感悟到:生命中沒有四時不變的風景,只要心永遠朝著陽光,你就會發現,每個早晨都會有清麗而又朦朧的憧憬,在你的窗前旋轉、升騰,這個世界永遠傳送著希望的序曲。
(董橋《窗外》)
作者寫“從我居室的窗外望出去,可以看到一株高高的芙蓉樹,在那煙樹參差的春日里,花紅點點,煞是迷人,牽動著我的文思。”可是一個早晨,“驀然發現,昨夜的一場風雨已將它剝蝕得面目全非,這時一個繁花落盡的悲涼掠過我的心頭,我不由感慨系之。”過了些日子,這就淡淡忘了。一次鄉下回來,不經意打開窗戶,頓覺眼前一亮:“一樹火紅的三角梅映入眼簾,它在夕陽的背景下定格。”審視窗外自然之景,有著獨特的生命感受,面朝自然,聯想人生,獲以深邃的生命感悟。此自然景觀賦以人文解讀,此生命感受帶來品味與思考,此情感濡染涌動著飛揚的詩意。
二、蘊蓄豐富情感,蓄發情感張力
白居易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乃藝術之花的漿汁和血液,“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有如此詩人般的審美情感,文章方蘊蓄厚實的情感,方能予人心靈的震撼。
[示例三]
媽媽是一天天蒼老了。媽媽的背也一天天更駝了,總是讓我滿眶熱淚地凝望。母親的駝背喲:是搖籃,哺育我們成長;是拱橋,引導我們走出山溝;是蓬船,渡我們到達彼岸;是勁弓,把我們射向遠方。
母親的駝背,母性的圖騰,不朽的豐碑。
(湯集安《媽媽的駝背》)
文章寫媽媽的背一天天駝了,她也一天天老了,媽媽的背怎么不會駝呢?“十多年來,媽媽總是默不作聲地彎著腰煮飯,做菜,洗衣服;彎著腰掃地,納鞋,剁豬草;彎著腰播種,鋤草,割莊稼:彎著腰把臭熏熏的豬糞一擔擔挑出去,再彎著腰背著把沉甸甸的谷子挑回來……”審視媽媽的駝背,作者情感勃發,升騰著滿懷深情。凝望母親的駝背,解讀出豐富美感,解讀出母親無私奉獻充溢希望的生命內核。文章情感濃郁而熾熱,進發而升華:母親的駝背,母性的圖騰,不朽的豐碑。此表現出理性的感受,顯具詩性品質。
[示例四]
這樣,我們就在陽光下,向著那菜花,桑樹和魚塘走去了。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我的兒子。我的母親雖然高大,但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很輕,但我和我的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莫懷成《散步》結尾)
文章寫“我,我母親,我的妻和兒”在田野間散步,走著走著,有了分歧: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想不出一個兩全的辦法。最后,“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為“我”覺得“我”同母親的日子短。但母親摸著孫子的腦袋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走不過的地方,你就背著我。”
作者審視生活,捕捉人間情愫至美的風景,情感熾熱而豐贍。“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此便為詩人的感受,是精神充盈情感充盈的美的感受。
三、透析精神內核,解讀生命特質
羅丹說:生活并不缺乏美,而是缺乏發現美的眼睛。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只要有詩人般審視生活,感受和品味生活的心,便會透視生活表象,品味與解讀生活潛隱的生命內質,發掘其生命潛隱的豐富情感與精神內核,使文章有厚重的質感。
[示例五]
在桂樹下,擺著兩張藤椅和一個茶幾,兩杯淡茶微透著清香,兩位老人恬適地坐著,一位在看報,一位在做針線,四周很靜,只有濕漉漉的鳥叫聲帶著馨香和清脆,從樹葉間透出來。兩位老人不常講話,只是做針線的那位偶爾抬起頭來,幫看報的那位拂去落在頭上的桂花。他們走過多少風雨,一切都趨于淡泊,只有眼里卻分明寫著永恒。
(姚玉潔《心底,有幾處風景》)
桂花樹下,兩位老人恬適而坐,一位在看報,一位在做針線,生活是那樣的平常,而作者以其善感的心靈,解讀出這生命畫卷中美麗的風景,品讀出這平凡表象中所潛隱的人間永恒摯愛的情愫。
[示例六]
啊,蜿蜒曲折的古纖道,你留在我們一代人心中的,是不屈的象征,剛毅的楷模,你一頭拴著纖夫的雙足,一頭拴著幸福的明天,你是一條深沉的、充滿執著與希望的古纖道。
(黃文捷《故鄉纖道》)
文章寫自己被纖道上的情景震驚了:一艘重荷的木船,頂風逆浪,在江面上行駛,一隊寥寥幾人的纖夫,身子都彎成了90度,吃力地在纖道上移行。審視此撼人場面,作者情感進發。
蜿蜒古道,用心品味,品讀出古道含載的不屈剛毅的人格精神,品讀出蜿蜒古道所折射的纖夫的精神內核:為了幸福的明天,不畏艱辛與困難,充滿執著地奮斗與追求。實景虛化,此心靈的品讀與感悟,使自然景觀承載沉甸甸的人文意義。
四、馳騁想象思維,誘發翩飛思緒
狄德羅道:“想象,這是一種特質。沒有它,人不能成為詩人。”在寫作中,也就要蓄發豐富情感,馳騁想象,思接千載,視通萬里,以此豐富想象,詮釋對人生對社會的觀照與品味,演繹豐富的生命情感與內涵。
[示例七]
峭壁上的樹,它“高不足尺,葉疏花遲,云纏它,霧迷它,雨抽它,風摧它,霜欺雪壓,雷電轟頂”。然而并不屈服,“于數不盡的反擊和怒號中,煉就了一身錚錚鐵骨,凝聚了一腔朗朗硬氣。”“一次次,它在風雨中吶喊,一回回,它把云霧扯成碎片:它以威嚴逼迫霜雪乖乖逃遁;它以剛毅驅逐雷電遠避他方。”“它明知自己成不了棟梁高樹,卻還是努力地生長,它明知自己不可能蔭庇四鄰,卻還是努力地茂盛著。”“那一年秋天,于不知不覺中,它競結出了一粒粒小小的酸棗……亮亮的、紅紅的,像瑪瑙,像珍珠,像一團團燃燒的火焰,像那萬仞峭壁的靈魂”。
(尤銘的《懸崖上的樹》)
作者有詩人般豐富的情感,情溢于樹,想象豐富。此物為心相,樹乃為剛毅執著人格的化身。作者以此意象,詮釋自己不卑弱小、不畏欺壓、勇于抗爭、矢志追求的人生理念,文亦有雋永之韻。
[示例八]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孩子即將誕生。一天,他問神道:“他們對我說,明天您就要送我到地面上了。但是我是如此地孱弱無助,在那里我怎么生活呢?”
“在眾多的天使之中,我會為您挑選一位,她會等待你,照顧你。”神回答道。
“但是在這兒,我無所事事,只是唱啊,笑啊,就足以讓我心花怒放了。”
神說道:“你的天使會每日對著你唱歌,看著你微笑。你會感覺到她的愛,你會很快樂的。”
孩子繼續說道:“如果我不了解世間的語言,我怎么能知道人們在對我說些什么呢?”
神對孩子說:“你的天使會讓你聽到你從沒有聽到過的最甜美的語言,還會滿懷耐性,小心仔細教會你如何言語。”
“如果我想您了,想和您說說話,我應該怎么做呢?”
“你的天使會把你的雙手攏在一起,教你如何禱告。”
孩子說道:“我聽說塵世上有惡人,誰能在哪兒保護我呢?”
神答道:“你的天使會保護你,哪怕需要付出生命的代價。”
“可我還是會難過的,一想到再也見不到您了。”
“你的天使會對你談起我,教你如何回到我的身邊,何況我時時在你的左右。”
是時,天堂里一片靜謐,隱隱傳來塵世的喧囂。孩子匆匆地低聲道:“神啊!我就要離開了,請告訴我天使的名字!”
神回答道:“你的天使的名字不難記憶,你就稱呼她‘媽媽’。”
(美國·卡雷《天使》)
作者審視深沉的母愛,思緒翻滾,浮想聯翩,以孩子誕生前與神的對話來詮釋偉大的母愛。生動詮釋出母愛的無私純潔與執著,此想象的豐富與翩飛,使文章靈趣與留置廣闊的想象空間,流淌著熾熱情感,有著詩意的品質。
安徽六安市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