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主要闡述了要正面引導和鼓勵中職生自主擇業,重視對自主擇業中職生的創業教育,并對他們追蹤服務。
關鍵詞 自主擇業 中職生 創業教育
中職生畢業后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就業的問題。目前,多數中職學校在解決畢業生就業問題上采用的是學校推薦就業、畢業生自主擇業制度。在國家取消中職生畢業包分配制度后的十多年里,中職校的畢業生就業工作方面的經驗告訴我們,在大力抓好學校推薦中職生就業的同時,也要重視對自主擇業的中職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一、引導和鼓勵中職生自主擇業
每年,中職校都有少則幾百多則幾千的畢業生,中職學校往往難以統一安排就業。這時,一部分即將畢業的中職生會選擇自主擇業、自謀出路。面對這種情況,中職學校教育工作者應對自主擇業、自謀出路的中職生多些引導和鼓勵。
如何做好引導和鼓勵中職生自主擇業這一工作呢?首先,使中職生認識自主擇業是職校畢業生易于實現就業的一條渠道。中職生可以通過親友、同學為自己找關系、探路子,也可以讓師兄師姐幫助聯系一些盡可能專業對口的工作。其次,目前的中職學校在推薦中職畢業生就業的問題上都不遺余力,采取多種多樣的辦法安排畢業生就業,但往往一些學生的愿望不能得到滿足。故此,在做好學校推薦就業工作的同時,我們應有意識地引導一些有自主擇業想法的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自主擇業。再次,對選擇自主擇業這條路的中職生的膽識和能力給予肯定。有不少選擇自主擇業的中職生憑著自身的能力,找到了比較適合自身發展的職業或崗位。
二、對自主擇業中職生的創業教育
中職生從自主擇業到成功創業的例子有很多,學校在整個職業教育過程中也要向中職生灌輸創業的思想,可以分三個方面進行。
第一,利用招生時機進行創業教育。目前,各中職學校在招生過程中大都強調中職生畢業時學校包安排工作,這當然是吸引學生讀職校的一個亮點,但也容易造成一部分中職生對學校負責推薦就業形成過分依賴,這樣不利于培養創業型的人才。當然,在前來咨詢或報名的學生中,也有些想在職校學了技術后自己擇業或創業的,有些學生的家人甚至為他們規劃好了未來。正因為如此,我認為,在職教招生宣傳過程中,固然要突出學生畢業包推薦、安排工作的亮點,但也要不失時機地向初中畢業生灌輸創業的思想。例如,可以利用職教大篷車到各初中學校畢業班級進行宣傳和初中畢業生及其家長來中職學校參觀、咨詢、報名等時機,在宣傳學校畢業推薦工作的同時,向他們灌輸自主擇業和創業的思想,特別是介紹本校自主擇業畢業生成功創業的例子,使他們感受到讀職校不但可學到技術,畢業后學校能負責推薦就業,還可以憑自己的本事自主擇業,更好地實現自己的遠大理想。
第二,要學生在職校學習期間采取各種宣傳形式進行創業教育。在中職生兩年多的學習生涯里,職校的班主任和就業輔導老師要全面掌握畢業后有自主擇業想法的學生的情況,在立業創業方面對他們加強指導。平時可利用校園廣播、黑板報等形式向他們灌輸創業精神,也可專為一些選擇自主擇業的學生開設創業教育專題的輔導講座,并請一些成功創業的本校往屆畢業生回校作創業宣傳報告。政治課教師更可在創造與創業的教學中進行全面的創業教育。
第三,畢業階段對自主擇業中職生的創業教育。這一階段的創業教育尤為重要。由學校安排就業的學生,若有志創業的一般是走“就業—擇業—創業”之路。而有創業精神又進行自主擇業的學生,他們的擇業面會廣些,創業的決心也會大些,往往一開始他們就選擇適合自己發展的職業和崗位,個別學生甚至一畢業就自主創業。如計算機應用專業畢業生開電腦維修店,烹飪專業學生開餐館,音樂專業學生在鄉鎮開幼兒園等。因此,對即將畢業進行自主擇業的中職生,我們要給予更多的關心,多與他們探討創業的問題,必要時為他們出謀劃策。
三、對自主擇業的畢業生追蹤服務
目前,許多中職學校都采取“2+1”的辦學模式,在第三學年里,學校安排學生到實習單位(或用人單位)進行頂崗實習,并與學校推薦就業相結合。而對自主擇業的學生,只要學生家長打報告,學校審查批準后,學生就可自找實習單位,自主擇業、自謀出路。我認為,學校就業安置部門對于這部分學生,要實行跟蹤服務,為他們建立自主擇業畢業生檔案。而不能認為這些學生自主擇業離開了學校,就算完成了教育任務。對于這部分學生,我們有責任關心、幫助他們,與他們建立一種穩定的聯系,為其在就業、擇業、創業方面,甚至是再就業、再擇業、再創業方面出謀獻策、排憂解難。
綜上所述,作為職業教育工作者,為了中職畢業生能有更好的出路,為了培養更多的創業人才,我們應重視對自主擇業中職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責編 郝 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