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對中職外科護理學課堂教學設計進行了探討,得出整體把握課堂教學,在“有效學時”中既關注學生知識技能的理解掌握,又關注學生護士角色情感的形成、變化和發展,滿足學生的主體發展需要,達到貼近崗位,提高護理質量實效的結論。
關鍵詞 中等職業教育 外科護理學 課堂教學設計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發展,中職教育必須轉變教育觀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來適應市場經濟,為社會提供高質量的技術和服務護理人才,教學質量與“有效課時”息息相關。我們的課堂教學就必須樹立“貼近崗位”的創新觀點,以滿足社會對醫院服務的需求,注重培養學生個體實際能力的發展,強調教法、學法并重。教改的成功,有賴于教師的積極參與。多年來,筆者一直承擔外科護理學的教學任務,長期探討課堂教學的問題,對課堂教學設計的做法做了一定的探索。
一、課堂教學前靜態的教學準備
(一)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目標要求,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學習理論作為指導思想
外科護理學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習者能領會和掌握護理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根據服務對象的生理、心理、社會、文化等方面的特征運用護理程序的方法,提供個體化的整體護理,并配合醫生完成各種搶救和治療工作。為了達到教學目的,使學習者在學習后達到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思想目標的要求,根據教學要求具體分析,有針對性地選擇一種學習理論來指導課堂教學的實施,幫助教育者更好地觀察、分析教和學的過程,有效地解決教學工作中的問題,最終達到教育目標。例如,1.行為主義學習理論主要注重設置行為目標,幫助學生的行為能按照預期的方向發生行為改變,可在“休克病人的護理”教學中運用。2.認知主義學習理論主要注重以幫助學生改變現有的心理認知結構來改變學習,可在“手術病人的健康指導”中運用。3,社會學習理論主要注重運用示范法、角色扮演等方法,幫助學生通過觀察他人的行為進行學習,可在“心肺復蘇”、“病歷討論”中運用。4.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主要通過小組學習等方式,關注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內在的學習動機,注重社會因素對學習積極性的影響,可在“手術病人的心理護理”中運用。5.合作學習理論強調由學習者而不是教師安排學習,可在“手術病人的護理評估”中運用。6.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主要通過小組學習,借助他人的幫助,強調自主探究學習和小組協作來獲得知識,可在“手術后病人的護理措施”中運用。7.情景學習理論主要注重學生的有效學習團隊,通過成員之間的相互學習和自主學習來體現學習的社會性,可在“圍手術期病人的護理”中運用。
(二)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老師是學習情景的設計者、塑造者。選擇教學方法是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標的重要途徑和有效手段。選擇教學方法要注意到課程內容的不同、教學目標的高低、知識的難易、學生的知識基礎和接受能力等問題。我們把理論課、校內實驗課與臨床見習課相結合,采用“討論式”、“護換角色扮演”、“病例分析式”等教學方法設計教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師教學時要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教學,如下表所示:
(三)運用靈活多樣教學的技術,設定運用靈活多樣教案
課堂教學設計要確定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應用心理學的原理,使學生在“活動學習”、“互動學習”、“情境學習”、“學習方式多元化”中快樂學習。如1.直觀教學:應用多媒體教學、實驗室示教。2.形象教學:通過模擬情景和學生共同學習,例如,病房環境的模擬、護士身份的模擬、病人的模擬等。3.比較教學:通過比較,使學生更深刻、更明確識記。例如,不同病人護理問題的比較:胃癌病人和胃潰瘍病人的比較;相同癥狀不同變化的比較:對出血病人觀察出血程度的比較等。
二、注重課堂教學中動態的組織運作
(一)充分準備課堂視聽的教具
根據教學需要,準備多媒體課件、操作教學的用物、病例討論的病歷、教學模具、教學錄像、幻燈、影碟等。在多媒體教室上課時準備課件;在小組討論時準備教學模型;在“心肺復蘇”學習時,準備“復蘇人”;在“圍手術期病人護理”時,準備了模擬手術室等。只有充分準備課堂視聽的教具,才能保證學習質量。
(二)注重課堂的態度問題
態度制約著學生的學習效率,幫助和引導學生保持積極的態度就必須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
老師方面:教育學生首先要注意到個人價值發展的問題,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注重“教書育人”的理念,使學生的思想素質、職業素質、心理素質得到提高。老師要站在學生的“同感心”角度來對待學生,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幫助學生及時克服情感態度方面的困難,培養積極的感情,克服消極情緒,并積極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教師通過上課時走到學生的課桌旁和學生談論,下課時和學生交朋友,與學生談論他們有興趣的話題,平時和學生一起打球、活動、勞動等形式和學生交流,打好師生感情的基礎,積極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老師的態度注重在熱愛學生、尊重學生方面,這是教師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礎。
學生方面:學生的學習態度主要是指學生在課堂學習知識、技能的態度,與同學老師合作時的協作態度,在課堂學習后培養的實習和工作態度、服務態度,今后對集體、對事業、對社會的負責態度等,從學生課堂認真專心、主動參與的學習態度培養開始。學生通過老師的關愛和體貼、感染和帶動、激勵和信任來體現自己的價值,這樣對學習的幫助很大。
(三)教師必須注重課堂教學的藝術滲透
“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是新的教學理念,我們在施教過程中力求教學環節異彩紛呈,教學風格別具一格。在課堂教學中體現教學風格的教學思想、教學技巧、教學風度、教學特色都需要教師的學歷、閱歷、精神狀態、語言表達、表情和姿勢等人格和道德魅力作支撐。例如,在為學生示范清創縫合時,老師所表達的對病人關愛和同情的表情,操作時優雅的姿勢,放置物品時小心謹慎的態度,走路時輕盈的步態等都應體現教師的教學藝術。
(四)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必須激發學生的認知內驅力。教師在課堂上利用護理界的感人故事來感動學生,同時列舉榮獲“南丁格爾獎”護理界精英的事跡,以學生對生命的尊重和對護理崗位的崇敬的引導來強化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增強學生學習的成功及愉快情感的體驗,使學生產生成就感。
(五)抓好課堂教學的即時效果
課堂即時效果是指每一節課的教學效果,是衡量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指標。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標準就是教學目標達成度。教學目標達到的程度越高,就被認為越有效或高效。教師應在課堂教學設計中重視備課,上課時分清認知目標,列出重點、講清難點,清晰授課,確保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轉化和靈活應用。
三、課堂教學的評價
在護理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水平、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四個方面來做課堂教學評價。
(一)主觀評價
1.課堂是否認真:觀察學生上課時的坐姿、目光、面部表情等。2.課堂上學生積極參與的程度:注意是否積極回答老師提問,是否在討論時積極發言等。3.學生情緒狀況:觀察學生對學習的態度和情緒,是否緊張、是否認真、是否重視等。
(二)客觀評定
1.從理論考試來評價:根據每節課的教學目標,精心編選一些診斷性測試題。包括名詞解釋、判斷題、填空題、匹配題、選擇題等,供每節課結束前的小測驗使用,通過測試獲知學生達到教學目標的程度。通過小測驗、段考、期考、畢業考等各種考試的成績分析、總計來評。2.從操作技能成績來評價:可以利用操作考試等指定考試或抽簽決定考試等形式考核學生來評定。3.從學生作業認真度來評價:通過批改學生的作業來觀察學生對學習的態度和行動來評定。4.從學生滿意度來評價:一般通過問卷來測評學生對教師課堂教學的教學態度、教學水平、教學方法等方面的評價和以學生主觀意見來評價。
總之,“施教之功,貴在引導,要在轉化,妙在開竅”。在中職教育中教師只有用心研究教法,研究教材,研究學生。認真設計課堂教學,整體把握教材,面向考點,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進行教學,引導學生學習和思考,把課堂教學的知識轉化成學生實際應用的知識,提高學生課堂的“有效學時”,按教學目標完成任務,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責編 郝 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