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利用包含和不包含信用風險的兩組樣本,運用隨機前沿方法(SFA)對2000-2007年我國十四家商業銀行X-效率值進行估算。結果顯示:信用風險對我國商業銀行效率的測度存在較大影響,不考慮它們往往導致低估商業銀行的效率水平;經信用風險調整后的效率水平要高于調整前的效率水平,信用風險對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的效率水平都產生了影響,其中對股份制銀行的影響最大。
關鍵字:商業銀行;銀行效率;信用風險;SFA
一、引言
商業銀行作為我國金融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其他企業一樣,最終目的是追求利潤最大化,在商業銀行的運營過程中必須優化資源配置,力求以最少的投入實現最大的產出,在追求利潤最大化的過程中,銀行業的效率是其競爭力的集中體現,因而商業銀行效率一直都是學術界研究的重要課題。隨著銀行業的全面開放,國內銀行面臨的市場風險、操作風險和信用風險等風險因素將會變得更為錯綜復雜。信用風險作為最主要的銀行風險,對商業銀行的效率有顯著的影響,如何把握風險與利潤、風險與發展之間的平衡,使銀行既不承受過大的風險,又能保持適當的發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二、SFA方法
參數方法在測度銀行效率時,需要規定效率前沿函數的具體形式,并通過樣本銀行數據對其進行參數估計。隨機前沿法是效率前沿分析的一種參數方法,最初是由Aigner, Lovell,and Schmidt(1977)提出,該方法認為由于隨機干擾項和X無效率項的存在使得待考察銀行與效率前沿銀行發生偏離,同時該方法假定無效率項服從半正態分布,隨機誤差項服從標準正態分布。SFA方法主要用來研究商業銀行的成本效率水平。
Schmidt and Lovell(1979)提出如下的隨機前沿成本函數:
Yi=Xiβ+(Vi+Ui) i=1,……N(1)
其中,Yi是第i個公司的生產成本(或生產成本的對數);Xi是第i個公司投入價格和產出(或其變換)的K×1向量;β是未知參數的向量;Vi是隨機誤差項,服從標準正態分布,Vi~N(0,σV2),并且獨立于Ui;Ui是非負的隨機變量,它被用來解釋生產成本的無效率,常常被假設服從單邊分布,Ui~|N(0,σU2|分布。
X無效率可以通過使用條件分布方法來計算,Jondrow et al.(1982)證明了U和V方差比例λ(λ=σU/σV)的可變性可以被用來估計銀行的相對無效率。λ的值較小說明非可控因素相對可控因素來說起著較大的作用。由于人們無法直接將殘差εt(εt=Ui+Vi)進行分解,因此不能直接對第i家銀行X無效率做出估計,故根據無效率因素項U在給定復合誤差項ε的條件均值求得,即:
E(Ui|ε)=σλ1+λ2(εiλ/σ)1-Φ(εiλ/σ)+εiλσ(2)
E(Ui|εi)是Ui的無偏不一致估計,其中,λ=σU/σV,σ2=σ2U/σ2V,( )為標準正態分布的密度函數,Φ( )為標準正態分布的累積分布函數。
從而成本的X效率為:
X-effi=1-exp(i)=1-exp(Ui|εi)(3)
三、我國商業銀行效率的實證分析
1.樣本數據
本文的樣本銀行由4家國有商業銀行(即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和10家股份制商業銀行(即交通銀行、中信實業銀行、中國光大銀行、華夏銀行、民生銀行、廣東發展銀行、深圳發展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組成,由于不良貸款率搜集的數據有限,本文時間序列上選取2000-2007年的數據,數據來源于《中國金融年鑒》和各家銀行網站公布的年報。
2.投入產出變量的確定
本文對SFA模型中投入產出指標的選擇主要是基于中介法的思想。在投入指標的選擇上,選擇兩個投入變量:第一個投入變量是勞動力和實物資本,由于現有的公開資料中,多數商業銀行并沒有系統地披露銀行職工的工資和福利支出,而將其記入“營業費用”項目;同時,營業費用中也包含“固定資產折舊”費用,因此,本文以資產費用率作為勞動力和實物資本的價格,資產費用率w1=營業費用/資產總額;第二個投入變量是存款價格w2=利息支出/存款總額,其中利息支出是指存款利息支出與金融機構往來利息支出之和;存款總額包括短期存款、短期儲蓄存款、應解匯款及臨時存款、存入短期保證金、長期存款、長期儲蓄存款、存入長期保證金、財政性存款等。
在產出指標的選擇上,選擇兩個產出變量:y1為貸款,具體包括短期貸款、進出口押匯、貼現、中長期貸款、逾期貸款(含呆滯和呆賬準備)、非應計貸款等;y2為投資,具體包括短期投資、一年內到期的長期投資、長期投資、交易性及其他公允價值變動計入損益的債券等。
TC代表可變成本,具體包括利息支出、手續費支出、營業費用、其他營業支出;z代表權益,用來消除由于銀行間的規模不同所引起的差異;反應信用風險的變量為不良貸款率q,它是銀行年末的不良貸款余額與貸款總額的比例。
3.成本函數模型的確定
目前,在國內外研究中,應用最為廣泛的成本函數是柯布-道格拉斯成本函數(Cobu-Dauglas,C-D)和超越對數成本函數(Translog)。C-D成本函數的結構較為簡單,自變量只為投入價格和產出,小樣本下確定參數比較容易,但C-D成本函數假定銀行的規模報酬不變,不適宜作為規模經濟的測度函數。與C-D成本函數相比,超越對數成本函數中包含投入產出指標的交互影響項,這符合商業銀行規模收益可變的實際情況,而且Jaap W.B.Bos 和James W.Kolari(2005)研究認為對于大銀行而言,超越對數函數形式相當穩定,有利于成本效率計算。
因此,本文選擇超越對數成本函數模型計算中國商業銀行的成本效率;同時,本文對模型施加了超越對數函數的常規性的投入要素同質性約束和交叉影響項的對稱性約束,得到本文成本函數的具體形式如下:
lnTCw2z=0+1lnw1w2+2lny1z+3lny2z+4lnq+β1lnw1w22+β2lny1z2+β3lny2z2+β4(lnq)2+β5lnw1w2lny2z+β6lnw1w2lny2z+β7lnw1w2lnq+β8lny1zlny2z+β9lny1zlnq+β10lny2zlnq+lnu+lnv(4)
為了檢驗信用風險對銀行效率的影響,本文同時估計了不含不良貸款率的方程,具體函數形式如下:
lnTCw2z=0+1lnw1w2+2lny1z+3lny2z+β1lnw1w22+β2lny1z2+β3lny2z2+β4lnw1w2lny1z+β5lnw1w2lny2z+β6lny1zlny2z+lnu+lnv(5)
其中α,β是待估參數。將總成本和產出變量用銀行的所有者權益z標準化,是為了控制銀行規模對估計所產生的誤差,而賦予模型更多的經濟解釋。
4. 成本效率測度結果
本文使用效率測度軟件Frontier 4.1(Coelli,1996),運用極大似然法(MLS)估算模型(4)﹑模型(5)算得我國商業銀行的X—效率值,具體結果見表1和表2:
表1 信用風險調整后的X-效率測度結果
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平均
工商銀行0.91420.92160.92840.93460.94030.94550.95020.95460.9362
農業銀行0.91780.92490.93140.93740.94280.94780.95240.95660.9389
中國銀行0.95580.95970.96320.96650.96940.97220.97460.97690.9673
建設銀行0.95860.96230.96560.96870.97140.97400.97630.97840.9694
交通銀行0.97460.97680.97890.98080.98250.98400.98550.98670.9812
中信銀行0.88130.89140.90060.90910.91690.92410.93060.93670.9113
光大銀行0.87440.88500.89470.90370.91190.91950.92640.93280.9060
華夏銀行0.82140.83600.84960.86200.87360.88420.89400.90300.8655
民生銀行0.83680.85020.86270.87420.88480.89450.90350.91170.8773
廣發銀行0.76010.77900.79660.81290.82810.84220.85530.86730.8177
深發銀行0.96500.96810.97100.97350.97590.97800.98000.98180.9742
招行銀行0.94090.94610.95080.95520.95910.96270.96600.96900.9562
興業銀行0.86860.87960.88980.89920.90780.91570.92290.92960.9016
浦發銀行0.91500.92230.92900.93520.94080.94600.95070.95500.9368
總平均0.89460.90380.91220.91990.92690.93330.93920.94450.9218
表2 信用風險調整前的X-效率測度結果
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平均
工商銀行0.94250.94800.95290.95740.96140.96510.96840.97140.9584
農業銀行0.94280.94820.95310.95750.96160.96520.96850.97150.9585
中國銀行0.95890.96280.96640.96960.97250.97510.97750.97970.9703
建設銀行0.96420.96760.97070.97350.97610.97830.98040.98230.9741
交通銀行0.96340.96690.97010.97290.97550.97780.98000.98190.9736
中信銀行0.84660.86030.87290.88450.89500.90460.91340.92140.8873
光大銀行0.82080.83660.85110.86440.87670.88790.89810.90740.8679
華夏銀行0.76120.78150.80030.81770.83370.84840.86200.87440.8224
民生銀行0.82360.83910.85350.86660.87870.88970.89980.90900.8700
廣發銀行0.73780.75980.78020.79910.81650.83260.84740.86100.8043
深發銀行0.92420.93130.93770.94360.94890.95370.95810.96210.9450
招行銀行0.91010.91850.92610.93300.93930.94500.95010.95490.9346
興業銀行0.82630.84160.85580.86870.88060.89140.90140.91040.8720
浦發銀行0.88720.89760.90700.91560.92340.93060.93700.94290.9177
總平均0.87280.88460.89540.90520.91410.92220.92950.93620.9075
表1和表2中,第2-9列為各銀行各年的X效率值,最后一列為X效率的平均值,從表1可以很明顯地看出,我國銀行業的效率水平呈現一個減速上升的趨勢,而且從全體銀行的平均效率水平來看,經信用風險調整后的X效率水平要高于調整前的X效率水平,在經信用風險調整前,所有銀行X效率的平均值為0.9075,經信用風險調整后,X效率的平均值上升到0.9218,增長了1.43%,顯然,信用風險對銀行的效率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不考慮它們往往導致較大的偏誤。
表1顯示:在樣本年度中,我國主要商業銀行X—效率的分布區間為(76.01%,98.67%),所有銀行的X—效率平均值為90.75%,效率情況最好的是交通銀行(98.12%),最差的是廣東發展銀行(81.77%)。四大國有銀行的X—效率值在樣本期間內差距不大,介于0.9142-0.9748之間,有明顯趨同化的趨勢。把這四大銀行分兩類來看,建設銀行和中國銀行的效率值非常接近,兩者屬于同一效率水平上,而農業銀行和工商銀行的效率值非常接近,兩者屬于同一效率水平,建設銀行和中國銀行一直遠遠領先農業銀行和工商銀行,但兩大類之間的差距在縮小,這反映了在相同的宏觀環境下四大國有銀行在業務和管理水平上日趨漸進。股份制商業銀行中效率值最高的是交通銀行,其次是深圳發展銀行、招商銀行和浦發銀行,它們的效率平均值分別為0.9812、0.9742、0.9562、0.9368;效率值最低的是廣東發展銀行,其效率值為0.8177,比交通銀行要低將近16個百分點,導致廣東發展銀行成本效率偏低的一個重要原因可能與這幾年廣東發展銀行利潤水平比較低而且在2005年和2006年連續兩年處于虧損有關,而其資本充足率在2005和2006年甚至為負值。
四、結論及建議
本文用效率前沿分析的參數方法—隨機前沿法測算了我國銀行業2000-2007年經過信用風險調整的X效率。結果表明:
1.信用風險對我國商業銀行X效率的測度存在較大影響,不考慮它們會導致效率水平的低估,并顯著影響各銀行按X效率水平的排序。經信用風險調整后的X效率水平要高于調整前的X效率水平,因此,在測度商業銀行的X效率水平時要充分考慮信用風險的影響。
2.股份制商業銀行中上市銀行的效率相對較高。股份制銀行中,交行、深發、招行、浦發等上市銀行的效率值大大高于行業平均值,這說明通過上市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可以有效地改造銀行的內部治理結構,完善經營管理機制。
3.總體上,我國商業銀行的效率在不斷提高,國有銀行與股份制銀行的效率差距不斷縮小。2000年行業平均X效率值為89.46%,2007年該值為94.45%,提高近5個百分點。近年來四大國有銀行效率在大幅度提高,與股份制銀行的效率差距不斷減小,2000年國有銀行與股份制銀行X效率水平相差5.28個百分點,而2007年二者相差不到3個百分點。
為此,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實施不良資產證券化,將商業銀行對企業的債權轉化為股權。銀行的不良資產證券化是指將商業銀行作為原始收益人,以資產管理公司作為特定的載體,將商業銀行不良資產整合后出售或劃撥給資產管理公司,由資產管理公司參股或控股企業,然后以企業未來收益做抵押發行資產證券,并通過證券市場予以增值或變現。
第二、提高信用風險度量和管理技術。信用風險管理越來越注重定量分析,我國商業銀行不僅要學習外國先進的模型,更重要的是學習先進信用風險管理的理念,在我國商業銀行中逐步建立起符合國際銀行業標準的內部評級系統。
第三、強化金融監管力度。按照新資本協議要求,監管當局必須強化對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及資本金的要求;要對銀行風險評估體系的合理性、隹確性進行監督;督促商業銀行修改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信息披露標準,強化市場約束,從而提高我國商業銀行整體的競爭力。
(作者單位:湖南大學金融學院)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