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胡椒看海南,海南胡椒屬瓊海”,胡椒之鄉瓊海經年打造,胡椒產業蓬勃發展。
一金二銀三是胡椒仁
瓊海流傳著一句諺語:“一金二銀三是胡椒仁”,胡椒給瓊海農民帶來了富裕。記者在瓊海了解到,這幾年有大批椒農依靠胡椒發家致富,過上了住“胡椒樓”、開“胡椒車”的小康日子。一位王姓椒農指著自家的三層樓說,他8年前就已經蓋起這幢小樓,200多平方米,當時建筑加上裝修一共花了20多萬元。記者在東紅農場采訪時看到,那里有“胡椒樓”一條街,幾百米街道兩側幾乎全是該場職工近幾年種植胡椒所得的杰作。馮克煌和許多職工就住在這條“胡椒街”上。而每一幢小樓的建筑投入,都在六位數以上,有些人家還購置了價格不菲的“胡椒車”,越野型小轎車、運輸車等。在瓊海市區內,還有不少“胡椒鋪面”,就是靠胡椒收入租建經營的大小商店,一些椒農變成了商人,而他們經商的“原始積累”竟是小小的胡椒。
椒農們說,這幾年胡椒的行情相當不錯,今年一斤胡椒的價格已經升到18元。按照每畝130株,每株收獲4斤胡椒粒計算,每畝可收入520斤,每株胡椒創收72元,而每畝胡椒的毛收入至少在9000元以上。
當然,也曾有椒賤傷農的時候,1982年,椒價最低時跌破每斤3元,而胡椒種植的成本和盈利平衡點通常在每斤6元,低于這個行情椒農就會虧損。1998年胡椒的價格達到了高峰,每斤38元!當年造就了一批瓊海富翁。也就從那年起,瓊海掀起了新一輪胡椒種植高潮,至今不衰。現在的瓊海椒農,都學會了從互聯網上了解胡椒市場,他們對行情的跟蹤,不再是以季節甚至日月為單位,而是以小時甚至是分鐘為單位去運作。
據了解,瓊海從事胡椒加工的有50多家企業(或專業戶),規模最大的要屬東平食品加工廠。據該廠廠長陳建團介紹,這家以加工胡椒粉為惟一專業的加工場隸屬東平農場,是國有企業,已有15年的歷史,年加工能力500噸胡椒,產值大約700萬元。該廠所創“飄仙牌”胡椒粉系列,是目前海南胡椒粉商品中惟一的成名品牌。
小胡椒大文章
胡椒是大眾普遍食用的調味香料。胡椒渾身是寶,胡椒根、胡椒葉和胡椒藤中都可提煉出有用的物質,目前在工業、醫學等領域都有廣泛的用途。
瓊海市熱作中心主任覃學優介紹,1947年,海南有了中國第一株胡椒,但規模化的引進卻是在1951年,而真正的起步和發展則是在其后十幾年。瓊海胡椒產業的發展就是海南乃至中國胡椒產業發展的縮影。瓊海胡椒產業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上世紀六十年代末,那時是集體種植,幾乎每個生產隊都有不同指標的胡椒種植計劃,管理較粗放,但對于胡椒種植經驗的積累有“零突破”之意義;第二階段是在1978年之后,當時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椒農的積極性空前高漲,“科技興椒”大熱,許多椒農告別了傳統的胡椒種植模式,胡椒種植的技術含量提升,還出現了一大批家庭技術人才,出現標準化種植的雛形;第三階段是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至今,這時的胡椒產業已經完全進入市場化狀態,涌現出一批具有領軍和示范作用的胡椒種植企業和專業戶,胡椒“基地”這一概念和實體的出現,標志著瓊海胡椒產業的規模化、產業化、科技化、市場化,特別是標準化已成氣候。
據有關方面透露,瓊海正在申報“中國胡椒之鄉”。一位椒農直言,“這不是政府哪一個部門能夠單獨解決的事,政府應該有足夠的重視,我們椒農需要這塊牌子。”覃學優認為,瓊海這么大一個胡椒產業,不能缺失了相應的品牌和形象,應該有自己的品牌戰略。瓊海不僅擁有海南甚至全國最大的胡椒園,而且還是海南乃至全國最大的檳榔種植基地和海南最大的天然橡膠種植基地之一。覃學優感慨地說,在海南搞農業,離開一個“熱”字將會一事無成;反之,只要抓住這個“熱”字,就一定會做出世界級的大文章。
內外兼修
在一片胡椒園里,記者問及瓊海胡椒產業當前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什么,覃學優幾乎不假思索地回答:病蟲害防治。胡椒是一種“嬌生慣養”的作物,怕冷畏高溫,臺風暴雨、人畜傳播、雜樹頭病菌感染、割蔓及施肥管理不當等,都可能釀成病蟲害,而胡椒病蟲害是世界胡椒產業面臨的“公敵”。
多年來,瓊海胡椒摸索出一些比較可行的胡椒病蟲害防治機制。一旦發現感病植株或園區,防治人員必須在第一時間趕到發病現場“會診”,提出防治方案,采取果斷措施把病害威脅降到最低限度。這些病蟲害既是天災,也有“人禍”因素,主要是經營者管理上的疏漏,例如施肥,如果對肥料的質量把關不嚴而草率使用,也會直接或間接引發各種病蟲害。覃學優嘆道,這種“天災人禍”,雖算不上“絕癥”,但有時確實讓人防不勝防。
覃學優說,防治胡椒瘟病,“絕招”就是勤觀察、快會診、速防治。關鍵是要在病害初期及時發現,迅速進行病區隔離。發現病蟲害的時間越晚,對椒園的損害就越大。
而在陳建團看來,瓊海的胡椒加工企業普遍處于低層次狀態。一個年產萬噸胡椒的大市,一個規模最大的加工企業也只能消化幾百噸,其他的大都靠出賣原料。陳建團稱,胡椒粉加工的利潤確實不高,一般在5%到7%之間,但仍然存在不小利潤空間。
另外,目前瓊海胡椒產業發展的深層次問題之一就是產業鏈太短。陳建團認為,瓊海作為中國最大的胡椒產地,“胡椒文化”也是這產業鏈上的一個重要環節,有必要進行文化升級,借助一些文化載體提高胡椒品牌的知名度,吸引投資者,助推胡椒產業在瓊海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產業鏈,最大限度地在拉長產業鏈上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