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點多,古城蘇州還在沉睡中,蘇州市最大的農產品集散中心南環橋市場早已車馬喧囂,忙碌開來。
蘇州南環橋市場,是蘇州市政府“菜籃子”重點工程,2006年3月完成一期工程建設并順利實現整體搬遷。南環橋市場融經營交易、綜合管理與服務功能為一體,建設有標準化的農產品交易廳、展示廳、信息中心、結算中心、監控中心、檢測中心、醫療中心以及商務辦公中心。2007年11月成立股份有限公司,開始向集團化規模發展,現已有水產、鮮肉批發、果品批發、生豬養殖、畜禽經營、茶葉經營、物流配送、物資調劑等子公司及寒山豆制品分公司和蘇州市茶葉市場。農產品產銷批發經營業務不斷擴大,2007年綜合批發交易量平均每天近4000噸,蔬菜上市交易日平均達1800噸左右,比2006年增加三成。
南環橋市場充分發揮信息平臺作用,提高信息化平臺科技含量。以南環橋網站為主體,新建配送、果品、茶葉三個子網站,實現了全方位的信息資源共享;完善了電子監控中心建設,做到了市場交易有效的實時監控和記錄;完善了電子結算中心建設,開通了蔬菜、鮮肉電子結算系統;同時在配送公司試行食品安全追溯檢索系統的運轉,初步建立起食品安全條形碼“身份證”制度。食品質量檢測中心提高了檢測水平,已開展色素、甲醛、吊白塊、蘇丹紅、瘦肉精等檢測內容,蔬菜檢測合格率從2004年的年平均96.8%上升到現在的99.8%以上。市場信息化建設水平的不斷提高,擴大了市場聲譽,樹立了企業品牌,密切了產銷關系。
南環橋市場經過多年的市場培育,打造了一支在市場經濟中成熟的客商經紀人隊伍。今年初遭遇的暴雪天氣,經紀人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市場現在每天車流上千,人流數萬,購銷兩旺,不僅滿足了蘇州市場消費需求,同時推進了蘇州縣市以及蘇北、山東等基地種植和養殖業的發展。先后與50多個無公害種植、養殖基地建立了產銷合作關系,共聯結基地75萬畝,帶動農戶53萬戶。市場還專門為基地辟出了無公害蔬菜批發專營區,無公害基地提供上市的蔬菜副食品占全場交易總量的80%左右。市場購銷繁榮還帶動了周邊的三產發展,據統計,除運銷外,常年依附市場從事短駁、裝卸、食宿、清運、加工、服務和小商品經營等工作的各類人員有上萬人。
南環橋農批市場促進“三農”事業發展的功能作用,越來越受到有關方面的高度關注,政策扶持力度不斷加大。2006年以來,先后得到國家發改委、農業部、商務部及省市有關部門的政策性扶持資金1000萬元以上,南環橋市場去年被列為商務部“雙百市場建設”單位。由于政策優勢的導向作用,農產品產銷關系越來越密切,產銷渠道越來越通暢。南環橋市場在省有關部門的協助下,于2006年初在安徽和縣投資2000多萬元,建立了占地70多畝的現代化養豬場,養豬場年出欄生豬可達3萬頭,已成為國家商務部的活體儲備基地。最近根據省、市發改委關于開展村企結對幫扶活動要求,又與江蘇沭陽縣塘溝鎮碾盤村和東小店鄉謝圩村簽訂了幫扶合作協議,以建立傳統草雞養殖基地為意向,實現共贏發展。
“海納百川蔬果,心系萬家餐桌”,這是南環橋市場的經營理念。南環橋市場實施品牌經營、多元發展戰略,以“做強、做大、做優”為發展目標和為農服務為方向;充分發揮省、市農業產業化經營龍頭企業的作用,強化“菜攤子”平臺建設、豐富市民“菜籃子”供應;多形式、多層面、多渠道組織農產品產銷銜接、有效推進農民“菜園子”的進步和發展。
“南環橋”是蘇州架起的生產、經營和消費的一座金橋,一座綠色之橋、一座和諧共贏之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