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糧進入豐收季節,新大米即將進入百姓家。華中農業大學食品科技學院的一份報告指出,大米的蒸煮模式對米飯營養和風味的影響很大。
夏糧挑選四原則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范志紅副教授指出,不一定價格高的大米營養好,高價米和低價米最大的區別是在風味上,而不是營養上。我們可以按照下面四個原則來選米。
一看:看大米的色澤和外觀。正常大米大小均勻、豐滿光滑、有光澤、色澤正常。
二抓:抓一把大米,放開后,觀察手中粘有糠粉的情況,合格大米糠粉很少。
三聞:聞大米的氣味。手中取少量大米,向大米哈一口熱氣、或用手摩擦發熱,然后立即嗅其氣味,正常大米具有清香味。
四嘗:嘗大米的味道。取幾粒大米放入口中細嚼,正常大米微甜、無異味。
好工具做出營養飯
“想要做出營養米飯,還得有個好的蒸煮工具”,華中農業大學食品科技學院熊善柏教授說,“根據我們對米飯蒸煮工藝實際研究結果,較低蒸煮壓力(相對高壓鍋)、蒸煮溫度、少量沸騰的蒸煮工藝更有利于營養物質和風味物質的保持,米飯中的蛋白質和淀粉更易被人體消化吸收”。
傳統上,米飯無外乎兩種做法:蒸和煮。這個過程也是營養素損失的重要環節,為了讓大米的營養和水分鎖住,熊教授建議,需要控制好米飯的蒸煮時間。而不同的米,對浸泡時間、水的溫度的要求都不同,比如泰國香米,顆粒修長、粘性較差,用它煮飯的時候,要適當多加點水,浸泡時間要稍長些;秈米則比較容易“出飯”,但消化快,吃了之后比較容易餓;粳米屬于短粒米,顆粒呈長圓形、半透明、粘性適中,煮熟之后,米粒有點粘性但仍能分開,它適合用來煮飯或煮粥,但吃水比較少、“不出飯”。
而科技的進步,讓家庭主婦免除了計算的煩惱。據悉,小家電巨頭美的集團開發研制的全智能電飯煲,以其獨有的“精煮”程序有效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它可以根據不同米飯需要的營養溫度曲線,控制煮飯的加熱過程,保證米粒在蒸煮的過程中充分吸收水分,快速鎖定營養,并充分挖掘米飯的口感,提高人的食欲。
華中農業大學食品科技學院提供的《米飯營養及蒸煮工藝影響研究》報告顯示:采用全智能電飯煲烹制的米飯,不僅具有良好的口感和香味,而且米飯中的蛋白質、淀粉質更易消化吸收。(鵬 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