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牛奶保鮮
法國國家農藝學研究所新近完成了一項研究,使牛奶既能保留鮮奶的滋味又能長期保存。
該研究所在最新一期所內研究動態上公布了這項研究成果。據介紹,這種新方法是先對新鮮牛奶進行脫脂,讓脫脂奶經過孔徑為0.5微米的特殊薄膜,過濾掉其中的微生物,最后再將脫脂后的奶在96攝氏度的溫度下加熱6秒鐘,加熱的目的不是殺菌消毒,而是為了使奶中的酶失去活性,避免在儲存時變質。
通常超高溫奶的加工是將新鮮牛奶在120至140攝氏度高溫下加熱2至4秒鐘,消毒鮮奶的加工過程是把奶加熱到60至90攝氏度左右后再迅速降溫。新的保鮮方法與上述兩者都不同。
據稱,采用新工藝加工的生奶可以在常溫下保鮮4至6個月,而且歐洲一些國家消費者品嘗后認為其味道與消毒鮮奶毫無二致。不過這種新工藝目前只適用于脫脂奶,因為奶中油脂的滅菌處理還需要采取傳統的超高溫工藝。
使用這種工藝加工的牛奶已經獲得許可,明年初將在法國和加拿大上市。
日本大米保鮮
所謂低溫糧食貯藏就是把糧食保存在溫度為15℃、濕度為75%的低溫環境中,使糧食處于休眠狀態。由于大米入庫后還有呼吸作用,氣溫升高,呼吸活躍,營養消耗加大,導致品質下降,所以必須設法降低庫溫。低溫貯藏最大的優點是不僅可以延長糧食保持期,保證糧食原有的美味,而且還可以保證糧食食用安全。貯藏期可延長1倍以上,2年后的質量仍同新米相同。常溫貯藏時,為了防止蟲害及發霉,需要進行熏蒸處理,受過熏蒸處理的陳米會留下熏蒸劑等農藥殘留,70年代后期,日本就曾發生了熏蒸造成的溴米中毒事件,引起了消費者的恐慌;而低溫貯藏可以防止蟲害和發霉,不使用藥物,能夠向消費者提供完好的大米。
目前日本低溫倉庫的貯藏能力已達600萬噸以上,基本實現了大米貯藏的低溫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