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性貿易壁壘(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TBT)是一個國家(地區、區域組織)的政府機構或非政府機構,以維護國家安全、防止商業欺詐、保護人類的健康或安全、保護動植物的生命或健康、保護環境為理由,以《技術性貿易壁壘協定》(Agreement on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TBT Agreement)、《實施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協定》(Agreement on the Application of Sanitary and Phytosanitary Measures,SPS Agreement)等有關WTO協議為法律依據,以技術法規、標準及合格評定程序為手段,對進口商品設置的強制性或非強制性的限制措施,屬于非關稅壁壘的范疇。
TBT應對意義上的WTO專門會議協商,是指WTO成員出席技術性貿易壁壘委員會(TBT委員會)、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委員會(SPS委員會)例會(Regular Meeting),對其他成員的TBT措施和草案發表批評意見、提出問題或提供建議,通過會上的直接對話以及會后談判消除非法TBT、消除誤解、交流經驗與信息的過程。專門會議協商是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的一種重要策略。
一、WTO專門會議協商及其特性
1、TBT委員會及其例會協商
TBT委員會是WTO根據《TBT協定》第13條、第15條的規定,為監督和管理WTO成員執行《TBT協定》而設立的機構?!禩BT協定》第13.1條規定:“特此設立技術性貿易壁壘委員會,由每一成員的代表組成。委員會應選舉自己的主席,并應在必要時召開會議,但每年應至少召開一次會議,為各成員提供機會,就與本協定的運用或促進其目的的實現有關的事項進行磋商,委員會應履行本協定或各成員所指定的職責。”
TBT委員會會議的議題一般包括:通過議程;選舉官員;討論要求以觀察員身份參加委員會的國際組織的申請;執行和管理TBT協定的聲明;討論TBT信息交換事宜;討論對協定進行三年一次審議時提出的問題;討論觀察員名錄的更新;討論技術援助問題;就部長會議聲明中的相關部分討論協定執行中的突出問題。
TBT委員會的成員是各個WTO成員派出的代表。各國與會代表的人數不一,少則1人,多則6到8人,每人承擔某一個議題的任務。各國國家咨詢點通常派代表參加本國代表團,承擔有關通報和咨詢方面的討論任務。
TBT委員會會議分為正式會議和非正式會議。WTO成員可以參加正式會議和非正式會議,而WTO觀察員只參加正式會議。
目前,TBT委員會一般每年舉行三次會議。此外,TBT委員會每兩年召開一次信息交流會,與會者包括各成員國家咨詢點的負責人及有關人員。
2、SPS委員會及其例會協商
SPS委員會是WTO根據《SPS協定》第12條的規定,為監督、協調、管理各成員執行《SPS協定》而設立的機構?!疤卮嗽O立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委員會,為磋商提供經常性場所?!瘑T會應鼓勵和便利各成員之間就特定的衛生與植物衛生問題進行不定期的磋商或談判。委員會應鼓勵所有成員使用國際標準、指南和建議……。
SPS委員會會議的議題主要包括:對《SPS協定》的理解,《SPS協定》實施中存在的問題,透明度,等效性,采納國際標準,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技術援助等。會上,各成員交流各自設置的SPS措施的信息,就貿易糾紛進行磋商。相關國際組織可以向大會匯報其近期工作的進展,也可以直接介入成員之間的交流與磋商。
目前,SPS委員會一般每年舉行3次會議。每次會前通常召開非正式的專題研討會,供各成員在透明度、等效性等方面交流執行協定的經驗。委員會的日常工作由WTO總部農業和商品處的5位專職人員負責。
3、專門會議協商的地位與特點
TBT委員會、SPS委員會會議作為各成員開展經常性協商的多邊論壇,是WTO爭端解決機制之外解決TBT/SPS貿易糾紛的一個重要途徑,也可以視為緩解WTO爭端解決機構工作壓力的一種重要制度安排。
專門會議協商的特點包括:一個國家可以在多次例會上反復申訴一項未能如愿的問題;多個國家可以在例會上就同一事項開展聯合行動;國際組織作為觀察員可以在例會上就涉及國際標準的爭議措施發表傾向性意見。
專門會議協商適用于制定、采用和實施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全過程,既可以在TBT草案出臺之前進行,又可以在TBT實施之后進行;對非法TBT既具有事前預防功能,又具有事后制止功能。
二、WTO專門會議協商在TBT應對中的作用
一般情況下,各國為了保護民族產業,都傾向于限制進口。進口產品與國內相關產品的競爭程度越高,限制進口的傾向越強。合法TBT是限制進口的有效工具,而且符合WTO/TBT規則,于是進口國會堅定地實施它。如果出口國指出進口國TBT所依據的《TBT協定》、《SPS協定》的具體條款存在明顯缺陷,或指出進口國TBT所依據的國際標準存在明顯缺陷,并且出口國在TBT委員會、SPS委員會例會上的發言引起成員們的廣泛共鳴,那么WTO、有關國際標準化組織今后修訂TBT規則、有關標準時可能考慮其意見,從而改善其未來的出口環境。但在其它情況下(也是絕大多數情況下),專門會議協商對合法TBT基本上是無效的。
盡管專門會議協商只能作為合法TBT的輔助對策,但是可以作為非法TBT的重要對策。在應對非法TBT的過程中,專門會議協商既可以獨立使用,又可以與評議配合使用,而且二者在配合使用時能夠產生更好的效果。
1、專門會議協商應對非法TBT的案例分析
1996年3月第4屆SPS委員會會議上,巴西代表稱,挪威以巴西存在口蹄疫(FMD)為由,停止簽發從巴西進口明膠的進口許可證,而實際上明膠的生產過程足以使FMD病毒完全滅活。挪威代表答復說,挪威將修改關于明膠進口的規定,并將解除對巴西的禁令。1998年9月第12屆、11月第13屆SPS委員會會議上,挪威代表兩次澄清了明膠進口的衛生要求。巴西代表對此表示感謝,并稱巴西完全能達到挪威的進口要求。
1998年3月第10屆SPS委員會會議上,歐盟代表聲稱:鑒于坦桑尼亞、肯尼亞、烏干達和莫桑比克爆發霍亂,且這些國家的檢驗程序存在不足,歐盟決定停止從上述國家進口水果、蔬菜和魚產品。WHO觀察員指出,歐盟的進口禁令是不必要的,尤其是對魚產品,因為在歐洲魚不是生食產品;根據WHO關于霍亂控制的指南,某些食品的流通雖然存在傳播霍亂的理論風險,但這種風險是不顯著的。1998年7月1日,歐盟恢復了與上述國家的正常魚產品貿易。
1998年9月第12屆SPS委員會會議上,菲律賓稱,澳大利亞禁止進口含苯甲酸醬油的規定是歧視性的,因為它沒有適用于新西蘭含苯甲酸的醬油。1998年11月第13屆SPS委員會會議上,澳大利亞代表解釋說,澳對新醬油采取的規定是臨時性的,這源于澳新兩國締結的有關建立共同食品標準體系的條約。2000年6月第18屆SPS委員會上,澳大利亞代表稱已經修訂《澳大利亞食品標準守則》的相關部分,到2000年6月22日將撤消現行的對苯甲酸的限制,規定醬油中苯甲酸鹽的最大允許量為1000毫克/公斤;該規定適用于澳大利亞市場銷售的所有產品。
2、專門會議協商應對非法TBT的統計分析——以SPS委員會例會協商為例
從1995年3月到2007年底,SPS委員會先后召開了40次例會(Regular Meeting),會上提出的特別貿易關注(Specific Trade Concerns)問題共計261項。截至2007年底,261項問題中28.7%(75項)獲得完全解決, 6.9%(18項)獲得部分解決,即共35.6%(93項)獲得一定程度的解決。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獲得解決的問題的統計數據實際上是被低估的。SPS委員會秘書處統計的依據是例會記錄,成員對委員會發出的問題解決報告,在準備發表統計結果前通過例會聲明向成員公開征集的有關信息。而SPS委員會例會中問題的提出方就已解決問題向SPS委員會提交報告的過程中,遲報(因提出方需要觀察事態的發展或等待SPS委員會例會的召開)、漏報(因提出方遺忘有關問題)的情況比較普遍。例如,2000年SPS委員會第19次例會上,經會議主席提示,瑞士、烏拉圭等成員對G/SPS/GEN/204草案顯示沒有解決而實際上已經解決的問題作了補充聲明。又如,2001年美國向SPS委員會發出了一份通報(SPS委員會于2001年7月轉發,文件編號為G/SPS/GEN/265),明確指出由其提出的5項問題已經獲得完全解決,但在G/SPS/GEN/204/Rev.1(5 March 2001)中沒有得到反映。據G/SPS/GEN/204/Rev.8/Add.2統計,截至2007年底未獲解決但在2007年也未被討論的問題共計157項,其中11項問題在SPS委員會例會上未被討論的時間超過10年。
在余下的65項獲得完全解決的問題中,每項問題獲得完全解決所用的平均時間為29.37個月(不足兩年半,如果考慮到WTO成員對已解決問題遲報、漏報的情況,所用時間會更短)。其中,1年以內獲得完全解決的有21項,占32.3%;2年以內獲得完全解決的累計有35項,占53.8%;3年以內獲得完全解決的累計有44項,占67.7%。60項貿易關注問題的處理結果(解決方式)是設置方修正其措施,占92.3%。
鑒于每項特別貿易關注問題獲得完全解決所用的平均時間約兩年半,我們還可以對獲得完全解決和部分解決的特別貿易關注問題所占的比例進行更合理的統計分析。2005年6月30日以前提出的特別貿易關注問題共計228項,截至2007年底獲得完全解決的有72項,占31.6%;獲得部分解決的有16項,占7.0%;合計有88項獲得一定程度的解決,占38.6%。
3、專門會議協商與評議相結合應對非法TBT的案例分析
在實踐中,評議經常與專門會議協商相結合,在應對非法TBT的過程中顯示出更好的效用。
從1998年至今,歐盟新的化學品管理制度文件經歷了醞釀、起草、公布、根據利益相關方的意見反復修訂等階段。盡管該制度草案至今仍然存在一些不科學、不合理的條款,將對國際化學品貿易及相關產品的貿易產生嚴重阻礙作用,但是有關草案的內容逐步豐富、條款逐步具體,科學性、可操作性明顯增強,這也是不可否認的。比如,關于需要進行測試的產品的重量基準(以年產量或進口量計),2001年版草案定為10公斤,而2003年版草案增至1000公斤(1噸),后者是前者的100倍;關于需要進行測試的產品的品種數量,2001年版草案預計為10萬種,2003年版草案降至3萬種,2005年版草案再降至1.5萬種以下(約為2001年版草案的1/7);另外,2005年版草案引入“一種物質,一次注冊”的方法以降低成本;規定在符合特定標準的基礎上,免除對年產量或進口量為10-100噸化學物質的某些測試費用。
REACH制度草案之所以能夠出現如此巨大的改進,是因為眾多WTO成員充分運用評議、專門會議協商兩種形式,同歐盟據理力爭。
美國、日本、中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加坡、韓國、中國臺灣、泰國、巴西、智利等國家和地區的政府,都曾積極參與對歐盟REACH制度草案的評議。2003年的中國評議書指出:REACH制度草案缺乏可操作性,具體操作程序缺乏透明度;給產業增加了大量的不必要的文件準備工作;未充分考慮產業鏈中出口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產業和貿易利益;未給予商業秘密充分的保護;未充分考慮對中小企業的不利影響;所涉及的產品范圍過于廣泛;對部分產品的管理存在重復立法;應注意與WTO相關規則的一致性。由于我國政府在SPS委員會例會上的連續三次發言和一次評議,為我國企業適應(EC)1774/2002條例贏得了寶貴的緩沖期。
綜上所述,在許多情況下,運用專門會議協商應對非法TBT的確能夠產生良好的效用。盡管專門會議協商只有在一定條件下才能消除非法TBT,但它無疑是應對非法TBT的重要工具。
三、影響專門會議協商應對非法TBT效用的外部因素分析
一項TBT草案或已經實施的TBT措施存在違反WTO/TBT規則的條款,有可能是設置國的過失行為,也有可能是設置國的故意行為。設置國的過失行為,是指設置國有關部門由于知識缺陷、信息不完全或準備工作不充分,無意識地違反了WTO/TBT規則。設置國的故意行為,是指設置國在貿易保護主義的支配下,有意識地違反WTO/TBT規則,以達到限制乃至禁止進口、保護國內進口競爭部門的目的。
一項TBT草案或已經實施的TBT措施違反WTO/TBT規則的狀態,有可能是直接的、明顯的,也有可能是間接的、隱蔽的。相對而言,違反非歧視原則、透明度原則的TBT是直接的、明顯的,違反協商原則、等效原則、便利性原則、特殊和差別待遇原則、技術援助原則的TBT是間接的、隱蔽的,而違反國際化原則、科學性原則的TBT介于前面兩種狀態之間。
對一項非法TBT草案或已經實施的非法TBT措施提出批評意見的主體,有可能是少數幾個甚至一個WTO成員,也有可能是一大批WTO成員。對非法TBT提出批評意見的成員的數量(倡議—附議效應),主要取決于該項非法TBT對其他成員利益的影響程度。一項非法TBT對其他成員利益的影響程度越深,那么發表批評意見的成員越多。另外,利益受損國積極開展爭取盟友的游說活動,也有利于增加發表批評意見的成員的數量。如果設置國承受的國際壓力越大,那么它最后修正該項TBT的可能性越大。
TBT設置國接受其他成員的批評意見、修正非法TBT的動力,主要來源于三個方面:一是履行WTO義務的自覺性,二是避免貿易爭端、發展雙邊友好關系、建立良好國際聲譽的愿望,三是避免在WTO訴訟中陷入敗訴困境的心理。
如果一項TBT草案或已經實施的TBT措施是由于設置國的過失行為而產生,且直接地、明顯地違反了WTO/TBT規則,那么一經其他成員提示(無論發表批評意見的成員數量是多還是少),設置國就會自覺對該項TBT作出徹底的修正。 如果一項TBT草案或已經實施的TBT措施是由于設置國的過失行為而產生,但只是間接地、隱蔽地違反了WTO/TBT規則,那么發表批評意見的成員數量對設置國的態度有一定的影響。當其他成員的輿論壓力比較大時,設置國就會修正該項TBT。不過,如果設置國自認為沒有違反WTO/TBT規則,那么即使其他成員的輿論壓力非常大,它也不會作出讓步。
如果一項TBT草案或已經實施的TBT措施是由于設置國的故意行為而產生,無論是直接地、明顯地還是間接地、隱蔽地違反了WTO/TBT規則,那么發表批評意見的成員數量對設置國的態度都有決定性影響。只有在其他成員的輿論壓力非常大的情況下,設置國才有可能修正該項TBT。
由此可見,在運用專門會議協商應對非法TBT的過程中,利益受損國開展國際合作、采取聯合行動十分重要。因此,一個利益受損國應當主動與擁有共同利益的國家建立聯系、開展對話,達成共識、采取一致立場,以增大對非法TBT設置國的國際壓力,提高專門會議協商的成效。在這一方面,發達國家的表現堪稱楷模。
在專門會議協商中,發達國家的代表發言極為頻繁。發達國家為了增強會議輿論對某項TBT的壓力,還經常在會前主動與擁有共同利益的國家聯系,以求形成一致意見。2003年2月,美國在亞太經合組織高級官員會議上強調提出歐盟“化工品新政策”問題,鼓動成員國一起在TBT委員會會議上對歐盟施加壓力。2003年3月9日,美國政府的商務代表請求中國石化協會行業部提供與歐盟REACH制度有關的中文評議資料,并于11日通過中國國家質檢總局向行業部送達公函。隨后,美國政府代表就合作應對歐盟REACH制度的問題與國家質檢總局WTO辦公室進行了商談?!?/p>
參考文獻:
[1]中國 WTO/TBT-SPS國家通報咨詢中心. TBT委員會簡介. http://www.tbt-sps.gov.cn/gb/forum/pact/wtoag02. aspx.
[2]中國WTO/TBT-SPS國家通報咨詢中心. SPS委員會簡介. http://www.fsi.gov.cn/fsinews/introduction_interorg/ 2006-7/17/200607170
671716412671742.html.
[3]汪貴順. 企業參與度, WTO外交與TBT應對. 中國經濟時報, 2007-10-29.
[4]WTO.G/SPS/GEN/204/Rev.8(08-1340), G/SPS/GEN/204/Rev.8/Add.1(08-1341),G/SPS/GEN/204/Rev.8/Add.2 (08-1344), G/SPS/GEN/204/Rev.8/Add.3 (08-1345), 27 March 2008.
[5]WTO.G/SPS/R/20(01-0217),16 January 2001.
[6]WTO.G/SPS/GEN/265(01-3426), 10 July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