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下午6時許,3名神舟七號航天員身披霞光在遼闊的內蒙古草原“精彩亮相”,中國再次成為了世界的焦點!此刻,在北京飛行控制中心操控臺前的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神七”飛控隊員們握手、擁抱,歡呼雀躍:“我們勝利了!”淚花在大家眼中閃現。是啊,艱難困苦,玉汝于成。
夯實基礎 我們手中沒敗筆
“神七”飛控試驗隊是充滿活力和生機的隊伍,“神六”之后,“老人”大都走了,60多名隊員平均年齡不足30歲,而且是院幾支載人航天隊伍的嶄新集成,這批人要圓滿完成繁重的飛控任務,不易!
“神七”飛控與過去不同,四大特點非常明顯,那就是:技術狀態變化大;飛控事件多,工作強度、難度大得;時效性強,定位要準,決策要快;參試單位多,協調面廣,風險也很大。以張書庭為隊長的飛控試驗隊迎難而上,定下:保證飛控過程技術狀態受控;不出人為和重大質量安全事故;確保“神七”發射成功,在軌運行和航天員出艙活動并安全返回的“鐵律”,并推出了一系列舉措。

早集中早下手。8月16日距發射還有一個多月時飛控試驗隊便集結隊伍。張隊長告訴大家,咱們這次集中精力就是要作好一件事——“神七”飛控。許多老專家被誠聘陸續到任,他們以自己豐富的經驗與實例給年輕人深入淺出地“擺陣”;各主要分系統研制人員悉數登臺,介紹本系統研制狀況;一輪輪的考試,紛紛檢閱著隊員們的基本功。“這樣的及時‘充電’對我們業務能力提升太有必要了。”年輕人感慨地說。在飛船大廳的多次演練和與北京航天飛控中心的綜合演練中,隊員們按照飛行程序“放數據”、校對頁面,完善技術文件、表格,很快將自己的所有操作程序和流程爛熟于心了。
管理上嚴格縝密。“神七”航天員出艙以及大量試驗項目的開展,要求地面監視不能出現任何疏漏和閃失,為此,試驗隊制定了:嚴格組織紀律,嚴格崗位規范,嚴格數據判讀和無漏判、誤判,無誤操作、無人為事故的“三嚴”和“三無”的規矩。
質量就是生命。在嚴格的質量目標下,飛控隊里設有專職質量經理負責按照要求“嚴防死守”,并通過“狠抓”讓大家平時就養成細之又細的習慣。
“三會制度”是飛控試驗隊管理的“法寶”。每天的班前、班后會,就將一天的主輔線、次日的準備及質量工作“全部搞定”;按階段召開的調度會總結本周、部署下周工作,“兩個流程”的調整,保障和重大事項的確定當即“塵埃落定”;隊長親自抓的技術分析與質量歸零專題會不定期啟動,工作中發現的異常情況或質量問題都會按照規定步步歸零,階段清零,“一網打盡”。這些基礎工作的扎實完成給整個飛控工作安上了一道“保險”。
突破創新 兩卡在手指乾坤
“神舟七號航天員在軌支持卡”、“在軌記錄卡”以及“地面故障預案卡”是“神七”飛控隊的首創。推出它,既為航天員各項活動加了一層“保險”,又使他們有了“左膀右臂”和“體外大腦”。這個作法得到了集團公司馬興瑞總經理和袁家軍副總經理的一致稱贊。
何為“支持卡”、“記錄卡”?簡單的講,為了能夠快速準確地判斷航天員在軌所有正常飛行程序、事件、出艙、關鍵操作以及操作的正確性,飛控隊員們對應全部內容進行了詳細的整理,列表制卡,并輔有精細漂亮的現場圖片。
別小看了這冊“支持卡”,有了它,技術人員便可以清晰地掌握航天員的操作,了解航天員在軌活動情況,必要時為他們提供位置提示、操作方法指導、手動故障處置指導、注意事項提醒,還可以對航天員的問題進行解答及技術支持;同時對正常操作和故障處置結果進行輔助監視,并對各項操作的完成情況進行記錄和計時,為飛船系統掌握控制飛行狀態和實施各種預案或決策提供了及時的信息。這次航天員的完美出艙,“支持卡”立功不小。
“故障預案卡”也是創新產品。“神七”運行發射、在軌飛行、出艙、返回4段里技術人員將能想到的176種故障模式部囊括進來,可謂面面俱到。針對每個故障模式無一例外地部給出了地面處理故障預案卡,卡中對故障責任單位、故障等級、原則、判據、可能出現的時段以及詳細處理流程也進行了細化規定,以此作為飛控直接實施的依據。
兩卡在手,航天員的一舉一動部被飛控試驗隊員“抓牢”,“這工作模式,保證了‘神七’飛行全過程受控,提升了我們保駕這次任務圓滿完成的能力。”張書庭說。
忘我奉獻 只為出艙夢能圓
飛控試驗隊員工作地點就在北京航天城,因為,隊里有紀律,基本不許請假,所以,全體隊員們日日夜夜都吃住在現場,個個成了“拼命三郎”。
魏鵬威是一個不足2歲孩子的父親,愛人是同行,且在另一個發射場忙著,本來就忙得“焦頭爛額”的他,母親又患了“重癥”。試驗隊集結之前,他曾把老人家接來北京治病,這樣自己有時還能陪她去個好醫院或在身邊照應。飛控任務上來了,他只好將母親送回大慶老家。“母親非常要強,自己再痛苦也不愿給兒女添麻煩。其實我真是放心不下,有時想起來都睡不著覺。”小魏不經意間透露給了記者。
飛控試驗隊中,有好幾個年輕的母親,孩子才幾個月大,本來應該天天回去喂奶,可任務當頭,她們硬是住進了航天城,與所有同事一樣24小時連軸轉。許多個夜晚,記者部看到她們跑前跑后或專注地盯著熒屏值夜班。
飛控隊里感人事跡不勝枚舉,每當記者前去“打探”,他們都會“避而不談”。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在人生的舞臺上,有幸親身參與載人航天工程這樣輝煌的事業,再苦再難也情愿。這是飛控試驗隊全體隊員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