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21時10分,神舟七號載著3名航天員一飛沖天,開始踏上神秘的太空之旅。從這一刻起,載人航天工程著陸場系統嚴陣以待,做好神舟七號飛船在任何情況下著陸的搜救準備。
據著陸場系統陸上應急搜救主任設計師宋興學和海上應急搜救主任設計師李昶兩位專家介紹,飛船應急返回又分為上升段應急返回和運行段應急返回兩種情況,上升段應急搜救區又分陸地和海上。神舟七號飛船無論著陸海上還是陸地,“接力”式的搜救模式,天衣無縫的每一個環節,確保了搜救工作的順利實施。
宋興學說,由于飛船上升段飛行風險大,一旦出現異常,地面控制中心將控制飛船進行應急逃逸。上升段是指從火箭起飛至入軌前,沿地面航跡長約1800多千米、寬約100千米的地區。由于此段跨越內蒙、甘肅、寧夏、陜西、山西、河北、山東等省,科研人員將其分成了三個應急著陸區,飛船一旦著陸到哪個責任區,配置在該區的搜救力量就會迅速展開行動。

飛船如果應急濺落到海上怎么辦?李昶說,此時返回艙著陸散布在海上長約2000千米、寬約100千米的地區,主要依靠國家交通運輸部救撈局等單位的搜救力量來完成。9月中旬,救撈局的3艘打撈船就已奔赴海上三個濺落區的待命點,同時還進行了高低海況條件下的飛船打撈演練。
宋興學介紹,飛船運行段的應急返回,系統按照“先國內、后國外,優先選擇地形條件好的地區和國外發達國家”的原則,在國內外陸上選擇確立了10個應急著陸區。因為我們國土面積大,南北跨度也很長,有著接納飛船應急返回的條件,如果出現異常,我們會盡力控制飛船回到國內。在出現極端特殊情況時,可能選擇國外應急著陸,將依據國際航天救援合作有關規定,落點所在國有責任和義務并本著人道主義精神幫助我們搜索返回艙、救援航天員,我駐外使館應急搜救指揮組負責組織協調當事國實施搜救,與此同時,國內還派出境外應急搜救及后續處理工作組,負責實施境外的后續相關工作。
他說,雖然從航天史來看應急返回都是極小概率,但我們絲毫不能掉以輕心,因為系統肩負著保障航天員生命安全的重任。